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02JC05)
- 作品数:54 被引量:240H指数:11
- 相关作者:李仲谨赵新法肖昊江苏秀霞刘节根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西京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载药淀粉微球酶促降解的可控制性研究
- 2009年
- 采用酶催化的方式对淀粉微球进行可控降解,通过控制淀粉微球合成过程及降解催化剂酶的组成等,实现对淀粉微球进行可控降解。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微球降解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酶催化淀粉微球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在模拟胃液2+肠液3(同时含有胃蛋白酶、胰酶和α-淀粉酶)中降解,合成过程中交联剂的用量为0.06mol/L。FTIR和SEM表明,微球粒径逐渐减小,持续降解大约10h。
- 苏秀霞赵阳李仲谨苗宗成王海峰邱辉
- 关键词:淀粉微球可控降解酶催化
- 因子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交联淀粉微球的合成工艺被引量:1
- 2008年
- 为了优化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新型交联淀粉微球(CSM)的工艺,采用效应面法(RSM)分析交联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于CSM品质(产率和溶胀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于CSM产率和溶胀度这两项指标都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优化所得的较优工艺参数为: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交联温度为48℃、引发剂浓度为3.7 mmol/L,对应的CSM产率和溶胀度的预测值分别为77.5%和246%。经试验证明:应用效应面法所得到的CSM合成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 朱雷李仲谨余丽丽颜珩烨
- 关键词:效应面法
- 交联淀粉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被引量:30
- 2008年
-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交联淀粉微球(CSM),研究了CSM对Cu2+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吸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SM对Cu2+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CSM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吸附Cu2+,吸附Cu2+使CSM结晶结构被进一步破坏,结晶度下降,CSM总体热稳定性下降,Cu2+对CSM主链的分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 王磊李仲谨赵新法赖小娟
- 关键词:CU^2+
- 载药淀粉微球合成条件的研究被引量:24
- 2003年
- 为了解决靶向给药的难题,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选用新型的交联剂、乳化剂,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载药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7g,加水65ml,搅拌成糊状,用NaOH调节pH=8~9,于80℃下活化0.5h。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4g乳化剂,加入100ml植物油,60℃下使乳化剂溶解,加入淀粉,搅拌。用显微镜观察淀粉的分散性,当达到要求后,加入1.2g交联剂、0.6g引发剂,于55℃下反应3h。该产品有效的解决了药物的靶向性,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降低了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 苏秀霞李仲谨马素德白国强
- 关键词:交联剂乳化剂
- 阴离子淀粉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己烷和淀粉溶液构成反相悬浮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淀粉微球,然后再用Na3P3O9进行阴离子化得到阴离子淀粉微球。然后考察淀粉微球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淀粉微球呈圆球形、表面粗糙,具有大量功能基团,吸附性能较好,可作为处理工业废水的吸附剂。
- 李仲谨刘节根
- 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得到淀粉微球作为吸附载体,研究了pH、吸附时间、温度对其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淀粉微球吸附苯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仪、红外光谱仪对淀粉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淀粉微球粒度分布均匀,表面粗糙多孔,具有相当大的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20℃、pH为5.3时,吸附30 min后,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容量达到饱和,最大吸附量为18.71 mg/g;采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行为,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的作用过程,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主要是通过氢键作用来完成的。
- 杨祥灰苏秀霞李仲谨李金凤苗宗成
- 关键词:淀粉微球热力学动力学
- 载药淀粉微球的反相乳液法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载药淀粉微球,表征了微球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研究了工艺条件改变对微球吸附量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图片表明,淀粉微球呈圆球形,表面粗糙,孔隙发育。红外光谱图存在酰胺基吸收峰,说明可溶性淀粉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发生了交联反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改变对微球吸附量有显著的影响。
- 赵新法李仲谨蔡京荣肖浩江余丽丽朱雷
- 关键词:淀粉微球反相乳液法载药
- 载药淀粉微球的体外降解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己烷和水构成反相悬浮体系,Span60和Tween60为复配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采用人工肠液对所得淀粉微球进行体外降解,运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对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淀粉微球在消化液中的降解有规律,从时间上推理,能够在结肠部位准确释药。因此,淀粉微球有望成为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DDS)的理想药物载体。
- 田颖李仲谨赵新法刘节根
- 关键词:淀粉微球人工肠液降解
- 淀粉微球对Co^(2+)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研究了淀粉微球(CSM)对Co2+的吸附行为,分析了其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SM对Co2+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不同温度下,CSM吸附Co2+的吸附焓变ΔH、吸附自由能变ΔG、吸附熵变Δ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CSM主要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o2+,吸附同时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液膜扩散为吸附过程的主控步骤。
- 王磊李仲谨赖小娟
- 关键词:淀粉微球CO^2+热力学动力学
- 芦丁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及性能表征被引量:3
- 2011年
- 以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芦丁明胶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工艺重现性进行了考察。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图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计算出明胶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表明:芦丁用量及交联剂用量是影响微球性能的主要因素;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其粒径为5~20μm,载药量为3.55%,包封率为94.5%。
- 苏秀霞赵艳李仲谨陈红海
- 关键词:芦丁微球正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