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JL039)

作品数:17 被引量:438H指数:12
相关作者:高帆汪亚楠张文景李童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城乡
  • 4篇中国城
  • 4篇中国城乡
  • 4篇省际
  • 4篇省际面板
  • 4篇省际面板数据
  • 4篇面板数据
  • 4篇城乡收入
  • 3篇生产率
  • 3篇实证
  • 3篇收入差距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资本
  • 3篇城乡收入差距
  • 3篇城乡消费
  • 3篇城乡消费差距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土地承包经营
  • 2篇土地承包经营...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7篇高帆
  • 3篇汪亚楠
  • 1篇张文景
  • 1篇李童

传媒

  • 4篇学术月刊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经济学家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科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统计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经济的内部失衡、修复机制及次贷危机再解释被引量:1
2013年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性质,对于探寻全球经济复苏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危机导源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供求对接矛盾,以收入分配为主导的制度安排对危机生成具有关键性影响。据此,利率变动和国际失衡均不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本源性成因,不能将美国次贷危机归因于金融泡沫破裂或中美经济失衡。就实质而言,次贷危机导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即消费率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短期内,财富生成机制、居民举债机制、财政转移机制和外部汲取机制构成了美国对内部失衡的多重"修复",但这些机制并未改变生产相对过剩或供求对接困难的制度—技术基础,当某些变量发生逆转时,美国经济的内在失衡就以危机的方式呈现出来。美国经济实现复苏的根本出路,是推动以收入分配差距缩减为指向的社会变革,进而依据制度转型—技术变革的良性互动来达成市场供求新平衡。上述理解对于中国化解市场出清难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高帆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
多维视角下政府与市场的经济关联被引量:5
2014年
区别于理想化、板块化和封闭化的分析思路,如果从经验、互动、操作和开放等多维视角阐释政府与市场的经济关联,可以发现:不存在一个适合于所有时空背景的理想化政府—市场关系模式,政府—市场关系更像是一个"挑战—回应"的持续性调整过程。政府与市场是相互嵌套和彼此塑造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两分法"值得追问,市场增进效率、政府确保公平的对应关系也需要审慎考察。为了达成高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我国应凸显市场发展对政府职能的塑造作用,并加快不同层级政府关系的改善、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自生性经济组织的发育。中国应持续完善政府与域外经济体的多渠道共同治理,以便为内部的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高帆汪亚楠
关键词:政府职能经济全球化
城乡收入差距是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被引量:32
2016年
城乡收入差距会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影响TFP,并导致TFP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动轨迹。据此,本文采用199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确实导致TFP呈现倒“U”形变动过程,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52处,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影响TFP。引入空间相关性后城乡收入差距对TFP的影响仍呈现倒“U”形趋势,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48处,影响机制仍是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
高帆汪亚楠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城乡收入人力资本
中国城乡资本流动存在“卢卡斯之谜”吗被引量:22
2016年
已有研究认为我国存在着城乡资本流向与资本边际收益率相悖的"卢卡斯之谜"。本文基于资本边际收益率的测算逻辑,重新估算了1981—2013年中国城乡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经济产出和城乡资本边际收益率,结果发现:城乡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6440和0.3446,城镇资本边际收益率始终高于农村。以1996年为拐点,城乡资本边际收益率差额呈现"倒U型"趋势,现阶段城乡资本边际收益率落差主要取决于资本平均收益率比值,而不是资本产出弹性比值。农村资本流向城镇是城镇资本边际收益率高于农村的产物,我国城乡间不存在"卢卡斯之谜"。
高帆李童
关键词:资本产出弹性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内涵、外延及实施条件被引量:13
2015年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基础制度安排。本文探究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在制度、机制和操作三个层面的内涵,指出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应基于制度和机制内涵而展开。据此,本文立足于多重前置条件,指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条件下,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可被界定为70年,起始年份可被界定为1999年。立足于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与其他制度安排之间的互补性质,本文从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界定、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组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构等多个维度出发,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有效实施的条件。
高帆
关键词:土地承包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中国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敛散性及其解释:1978-2012年被引量:3
2015年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对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探究了1978-2012年我国省区TFP的敛散性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整体以及各省区TFP变动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TFP年均增长率为2.2%,TFP累积增长率为111.7%。TFP增长率及其对增长的贡献度在东部、西部和中部依次降低,东西中部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2.3%和0.9%。同时,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TFP增长率呈现出发散趋势,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对TFP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财政支出水平则对TFP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据此可以对我国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高帆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敛散性
劳动力市场扭曲与城乡消费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劳动力市场扭曲和城乡消费差距突出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事实,本文研究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在逻辑上指出: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这两种机制而影响城乡消费差距,但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因社会保障配置的"身份"属性而不显著,引入空间相关性之后上述作用机制依然成立。采用1992—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证实了理论推演的结论。在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每下降1个单位,会导致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下降0.136个单位和0.094个单位。引入空间相关性后,劳动力市场扭曲每下降1个单位,会导致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下降0.078和0.071个单位。本文分析的政策含义是应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重视社会保障的城乡均等化配置以及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来推动城乡消费差距的逐步收敛。
高帆汪亚楠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扭曲城乡消费差距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拐点判定及其增长效应被引量:32
2014年
本文利用1992—2012年我国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以及城乡消费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城市化是引致城乡消费差距变动的核心变量,且城市化导致中国的城乡消费差距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倒U型"拐点大致发生在2003年,东部地区城乡消费差距的"倒U型"趋势显著于中西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的城乡消费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效应,且这种负面效应在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可见,我国的城市化、城乡消费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依次影响的关系,且这种影响关系具有时段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
高帆
关键词:城乡消费差距城市化经济增长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被引量:48
2015年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业的技术进步均出现了向高生物化、高机械化的逼近,"劳动替代型"和"土地替代型"的差异不断缩小;围绕产值转化率,美日农业均具有多样化特征,农业支持力度趋于降低,且支持方式均降低了对市场的扭曲。上述趋同是劳动和土地相对价格变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农业发展难以走出"第三条道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必将向美日的趋同方向靠拢。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产值转化率在更高层面的组合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出路。
高帆
关键词:农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空间”和“动力”双重因素分解被引量:19
2012年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研究了1978-2009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以1990年和2003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先缩减、后扩大、再缩减的"N"型变动趋势。在空间意义上,组内差距对地区差距变动的贡献度从77.49%降至39.20%,而组间差距的贡献度则从22.51%增至60.80%,组间差距越来越取代组内差距而成为地区差距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在动力意义上,1978-2009年,资本产出比、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对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70.00%、18.72%和11.28%,资本产出比是引致地区差距变动的关键性因素,但1990年之后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的贡献度逐步上升。在不同时段,导致地区差距变动的"空间"因素和"动力"因素具有差异性,这导源于我国体制转轨的渐进特征以及要素供求的持续转变。基于上述结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高帆
关键词:泰尔指数资本产出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