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7007)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林鹤云刘恒川黄学良郭健刘细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电机
  • 2篇永磁
  • 2篇绕组
  • 2篇记忆电机
  • 1篇调制
  • 1篇调制方法
  • 1篇定子
  • 1篇定子绕组
  • 1篇异步
  • 1篇异步电机
  • 1篇永磁电机
  • 1篇永磁体
  • 1篇有限元
  • 1篇双定子
  • 1篇去磁
  • 1篇环形绕组
  • 1篇记忆
  • 1篇分数槽
  • 1篇变极
  • 1篇充磁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林鹤云
  • 2篇黄学良
  • 2篇刘恒川
  • 1篇黄明明
  • 1篇杨成峰
  • 1篇王宝安
  • 1篇郭健
  • 1篇颜建虎
  • 1篇刘细平
  • 1篇蒋研

传媒

  • 3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可变磁通永磁记忆电机调磁特性被引量:5
2010年
建立了可变磁通永磁记忆电机永磁体连续去磁和重新充磁的磁化模型,给出了去磁时的回复线方程和充磁时的局部磁滞回线方程,采用有限元法对电机施加不同定子直轴电流时的磁通分布和永磁体内的磁通密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据此计算了电机永磁体在不同磁化状态时的气隙磁通密度、相磁链、相反电动势、每极气隙磁通等参数。文中给出了记忆电机连续去磁与充磁的有限元分析流程。设计制作了一台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结果同时表明,记忆电机能实现连续近似线性去磁,但增磁特性呈非线性;永磁体的充磁比去磁困难,饱和充磁电流大约是完全去磁电流的4倍。
刘恒川林鹤云黄明明颜建虎
关键词:记忆电机永磁体充磁去磁
双定子永磁电机内外定子绕组相轴相对位置确定方法被引量:7
2009年
确定内外定子绕组相轴相对位置是双定子永磁电机设计安装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推导了永磁电机定子绕组相轴位置与电机设计参数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并分别以整数槽、分数槽绕组电机为例,将解析表达式求解结果与槽导体电势星形图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内外定子均为分数槽和内定子为整数槽外定子为分数槽两种情况下的双定子永磁电机电磁特性;最后测试了内外定子均为分数槽样机绕组的相电动势波形。研究结果表明: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与槽导体电势星形图分析结果完全一致,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所得解析表达式能准确计算永磁电机定子绕组相轴位置,适用于三相60°相带分数槽双层分布式、集中式绕组电机及整数槽绕组电机。
刘细平林鹤云杨成峰
关键词:双定子永磁电机有限元分数槽
基于环形绕组的异步电机极-相调制方法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时铁心损耗偏大、匝间绝缘易老化而变极调速中绕组浪费、需断电变极等问题,提出基于环形绕组的异步电机极相调制方法。对环形绕组电机和极相调制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环形绕组电机在采用极相调制时的定子磁场进行解析计算与有限元仿真,以证明其定子磁场建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变频与变极调速系统的各自缺点,可使电机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实现极数与相数的改变,使得电机能够提供更大的输出转矩,并减少了在极对数较少时电机的振动和定子磁场谐波。同时,环形绕组异步电机的结构较笼型异步电机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散热性及较低的维修成本。
王宝安蒋研黄学良林鹤云
关键词:异步电机环形绕组变极磁场
永磁体形状对可变磁通记忆电机调磁参数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永磁体截面形状的可变磁通记忆电机空载和直轴去磁磁场分布进行了分析,详细描述了转子内的旁路磁通和零磁通密度区域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永磁体形状改变对每极最大气隙磁通、气隙磁通密度、永磁体中心线上的磁通密度以及最大去磁安匝数等调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永磁体形状可以显著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永磁体形状系数小于约0.6时,容易实现对永磁体有效去磁,而永磁体截面形状接近矩形时则应该将整个永磁体工作点去磁到拐点以下才能保证去磁效果。该成果有助于此类电机的合理设计和控制。
刘恒川林鹤云郭健黄学良
关键词:记忆电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