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12401906200)

作品数:13 被引量:108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俊方贻儒王勇黄佳汪作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抑郁
  • 5篇双相
  • 4篇双相障碍
  • 3篇心境障碍
  • 3篇精神疾病
  • 3篇疾病
  • 2篇药物
  • 2篇药物处方
  • 2篇抑郁症
  • 2篇躁狂
  • 2篇民政
  • 2篇民政系统
  • 2篇精神疾病患者
  • 2篇疾病负担
  • 2篇疾病患者
  • 2篇病患
  • 2篇处方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市虹口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民政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浦东新区精神...
  • 1篇上海市民政第...

作者

  • 12篇陈俊
  • 9篇方贻儒
  • 5篇黄佳
  • 5篇汪作为
  • 5篇王勇
  • 3篇胡莺燕
  • 3篇苑成梅
  • 3篇吴志国
  • 3篇曹岚
  • 2篇洪武
  • 2篇高慧
  • 2篇杨涛
  • 1篇顾燕
  • 1篇张晨
  • 1篇王祖承
  • 1篇刘瑞
  • 1篇夏卫萍
  • 1篇毛睿智
  • 1篇刘群
  • 1篇姚培芬

传媒

  • 6篇临床精神医学...
  • 4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应激指标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抑郁症是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精神疾病,目前是全球首位的慢性疾病负担。抑郁症病因复杂,临床上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标记物。目前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抑郁症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失衡的证据,并且氧化应激指标与抑郁症患者的病程、症状等临床特征存在关联,其指标或许可以在将来用于抑郁症的诊疗与预后判断。基于此,本文将对抑郁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阳璐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氧化应激心境障碍
2009~201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模式调查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的处方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2009年12月1日及2010年12月1日本中心所有住院患者抗抑郁药处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2 011例)及2010年(1 434例)住院患者精神疾病分布无明显变化,由高到低为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心境障碍;抗抑郁药处方应用频率最多的精神疾病依次为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处方频率最高的抗抑郁药种类依次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他机制抗抑郁药(文拉法辛、米氮平、曲唑酮)及三环类抗抑郁药;且抗抑郁药的处方剂量与限用日剂量比值均接近1;抗抑郁药处方方式以单一种抗抑郁药最常见;抗抑郁药联合治疗中最常见的其他精神药物依次为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和心境稳定剂;合并1种药物的处方为多。结论:2009~2010年SSRIs均为临床一线抗抑郁药,新一代其他机制的抗抑郁药处方明显增加;抗抑郁药处方剂量均在合理范围。
刘瑞粟幼嵩黄佳王勇胡莺燕曹岚吴志国姚培芬宋立升王祖承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时点调查
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住院患者精神药物处方模式现况调查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式的动态变化,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规范、合理处方精神药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时点调查法和自制病例收集表,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2月1日对上海市民政系统所有3家精神病医院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3年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药物种类选择方面,近3年来民政精神病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氯丙嗪已从2009年的第1位下降至2011年的第3位,氯氮平和利培酮则分别升至前2位,但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数量不多;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逐年升高,以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使用人数最多;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以单药治疗为主,占60%以上,联合用药不足25%。药物使用剂量均在合理范围之内,低于同类报道。结论: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用药正在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转变,以单一用药、剂量偏小为主,这一趋势符合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期治疗特点。
盛嘉玲高慧刘群顾文谊陈俊王祖承
关键词:精神药物
右佐匹克隆替换对长期服用苯二氮■类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替换对长期服用苯二氮■类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式设计,依照医师和患者协商结果将80例长期服用苯二氮■类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成右佐匹克隆组(41例,在1周内逐渐换用右佐匹克隆3 mg/d)和对照组(39例,服用的苯二氮■类药品及剂量不变);观察4周。替换前后分别给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及比较。结果:替换前后两组间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换后右佐匹克隆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替换前(F=31.69,7.03,4.79,10.58;P<0.05或P<0.01);替换前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佐匹克隆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右佐匹克隆替换,可改善长期服用的苯二氮■类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安全可行。
盛嘉玲高慧吕珍苏顾燕陆如平邵炳元张忆军陈俊
关键词:苯二氮[艹卓]类慢性精神分裂症
未服药的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未服药双相抑郁(BP)患者执行功能状况,以及伴有焦虑症状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将46例BP患者(BP组)分为BP伴焦虑症状亚组(BP-A组:HAMA>14分,27例)和不伴焦虑症状亚组(BP-NA组:HAMA≤14分,19例);收集入组者的一般资料,使用Stroop色词测验(CW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结果与46名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BP组职业状态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4,P=0.032),CWT中正确数和遗漏数、WCST中总应答数和测验完成时间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P-A组、BP-NA组和NC组间年龄、婚姻状态、职业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P-A组CWT中遗漏数明显高于NC组(SE=2.547,P=0.033),BPNA组WCST中完成分类数(CC)明显低于NC组,不能维持完整分数(FM)明显高于NC组(P均<0.05)。结论:未服药的BP患者执行功能受损,BP-A患者在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表现更差,而BP-NA患者在非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更差。
杨涛赵国庆毛睿智黄佳粟幼嵩朱娜周儒白林啸夏卫萍王凡刘瑞王兴黄致嘉王勇胡莺燕曹岚苑成梅汪作为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抑郁伴焦虑症状
心境障碍的执行功能被引量:2
2018年
心境障碍的执行功能损害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其受年龄、疾病自身特点、疾病的诊疗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执行功能的评估和干预是临床工作综合治疗的关键。目前心境障碍执行功能的评估工具众多,但评估工具的信效度仍待提高,缺乏有效统一的评估工具对心境障碍的诊疗及预后带来很大困难。Thinc-it工具可能具有优于传统测量工具的实用,耗时短、方便使用、免费等优点,目前在抑郁症中有过测量,下一步待探索在抑郁症、双相障碍等中的应用。
朱娜杨涛黄佳王兴粟幼嵩毛睿智周儒白刘瑞王勇汪作为方贻儒陈俊
关键词:心境障碍
以抑郁或躁狂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 了解首次发病类型不同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全国26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符合ICD-10中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1 479例以抑郁为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首发组)和2 085例以躁狂/轻躁狂为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躁狂/轻躁狂首发组)的临床特征,比较1 277例6个月内未服用碳酸锂的调查对象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其中195例患者处于缓解期,1 082例患者处于躁狂/轻躁狂发作期或混合发作期.结果 抑郁首发组女性患者比例、产后抑郁比例、既往抑郁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最短持续时间、过去12个月抑郁发作天数高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既往轻躁狂/躁狂发作次数少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抑郁首发年龄小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躁狂首发年龄大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t/χ2=12.544,5.741,-9.269,-6.039,-5.379,6.281, 3.966,-6.160,P<0.05或P<0.01).缓解期躁狂/轻躁狂首发组甲状腺素水平高于抑郁首发组[(75.65± 2.10)nmol/L与(67.82±2.01)nmol/L,t=5.536;P<0.05],发作期躁狂/轻躁狂首发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高于抑郁首发组[(4.84±1.36)pmol/L与(4.57±1.08)pmol/L, t=4.823;(1.86±0.03)nmol/L与(1.70±0.03)nmol/L,t=9.900;(13.13±0.24)pmol/L与(12.44±0.22)pmol/L, t=13.674;P<0.05或P<0.01].结论 以抑郁和以躁狂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且具有不同的甲状腺素水平,可能需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指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粟幼嵩陈俊洪武王勇黄佳李豪喆王凡吴志国汪作为苑成梅彭代辉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甲状腺素
双相障碍稳定期执行功能损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双相障碍(BD)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损害是其核心症状之一,并存在于病程的各个阶段。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大脑体积、白质纤维完整性、关键脑区脑血流信号及血氧饱和度等多是BD患者执行功能受损相关因素。该文就BD稳定期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杨涛赵国庆方贻儒陈俊
关键词:双相障碍神经影像
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为双相障碍的筛查和早期识别提供新思路。方法·依托于中国双相躁狂临床路径调研数据库,研究对象为2012年11月—2013年1月中国26个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或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比较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中目前为轻躁狂(Ⅰ组)、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Ⅱ组)、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Ⅲ组)及混合状态(Ⅳ组)4种亚型的临床特征。结果·双相障碍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在躁狂症状群及焦虑等多项临床症状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将Ⅰ、Ⅲ、Ⅳ组与Ⅱ组进行比较,发现Ⅱ组的典型躁狂症状群分布显著高于其他亚型,Ⅳ组、Ⅰ组及Ⅲ组的焦虑相关症状显著高于Ⅱ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比平日更善辩或诙谐、坐卧不宁可能有利于预测轻躁狂,年龄较小、首次发作类型为躁狂可能有利于预测伴精神病性躁狂,年龄较大、民族为少数民族、坐卧不宁可能有利于预测混合状态。结论·首次躁狂发作患者不同亚型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分析亚型特征有利于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
周儒白洪武赵国庆黄佳粟幼嵩王勇胡莺燕曹岚苑成梅彭代辉吴志国汪作为邢梦娟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临床亚型
关注双相障碍概念与分类诊断的演变被引量:8
2015年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因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误诊漏诊多、治疗困难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精神医学界在双相障碍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临床医生对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逐步提高,但疾病相关概念、分类诊断理念等尚需进一步理清并强化[1]. 一、双相障碍概念演变 古代希腊名医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通过临床观察和长程随访,对精神疾病提出了忧郁、躁狂和妄想的分类,而精神医学先驱Arretaeus(公元81一公元138年)最先阐述了忧郁与躁狂的关系,认为二者具有相同的病因。此后,西方精神医学界对忧郁与躁狂的关系长期存在争论:法国精神医学家Pinel坚持传统观点,认为躁狂和忧郁是2个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独立精神疾病;而19世纪中叶Falret认为躁狂和忧郁属于连续循环表现的同一种疾病实体,包括连续性的忧郁、躁狂和无固定长度的间歇期,并因此提出“环性情感障碍”的概念。
方贻儒汪作为陈俊
关键词:双相障碍精神疾病临床诊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