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06BJY027)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孙晓华原毅军杨彬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产业集聚
  • 3篇系统动力学
  • 2篇动态经济
  • 2篇动态经济系统
  • 2篇三重螺旋模型
  • 2篇自主创新
  • 2篇经济系统
  • 2篇产业集聚能力
  • 2篇产业集聚效应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企业
  • 1篇企业自主创新
  • 1篇自主创新能力
  • 1篇系统动力学分...
  • 1篇仿真
  • 1篇创新能力评价

机构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孙晓华
  • 4篇原毅军
  • 1篇杨彬

传媒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改革
  • 1篇经济与管理
  • 1篇工业经济
  • 1篇系统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产业集聚效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聚效应的正反馈特征,对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和市场流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衡量方法的比较,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制约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政府投资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提高企业整体能力的建议。
孙晓华原毅军
关键词:产业集聚效应系统动力学
因子分析法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以辽宁省工业企业为例被引量:9
2008年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是一个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问题,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介绍了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及其在处理指标高度相关问题和权重设置方面的优势,并以辽宁省101家工业企业为例对因子分析法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孙晓华原毅军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产业集聚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被引量:35
2008年
从系统动力学视角提出产业集聚效应的基本分析框架,结合集聚效应形成的正反馈特征,分析了人才、技术和资金"流"的因果关系,建立产业集聚效应的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Vensim PLE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模型对产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并能够为区域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孙晓华
关键词:产业集聚效应系统动力学仿真
企业自主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企业自主创新属于一种典型的信息反馈系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积累取决于组织内部人才、资金和知识资源的存量及循环使用情况。本文从系统动力学视角提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通过构建人才流、资金流和知识流的因果关系图,分析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孙晓华杨彬
关键词:自主创新系统动力学
产业集聚能力的识别框架与培育路径被引量:2
2007年
从动态经济系统视角提出产业集聚能力的概念.结合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及影响要素的系统分类,提出产业集聚能力识别的“三重螺旋”模型,构建包括资源状况、硬指标、软指标和市场特征等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沈阳、大连、鞍山高新技术产业群的集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应以政府政策引导、合作网络建设和重点企业培养为主线培养产业集聚能力。
孙晓华原毅军
关键词:产业集聚能力动态经济系统
产业集聚能力的识别框架与培育路径
2007年
从动态经济系统视角提出产业集聚能力的概念,结合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及影响要素的系统分类,提出产业集聚能力识别的“三重螺旋”模型,构建包括资源状况、硬指标、软指标和市场特征等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沈阳、大连、鞍山高新技术产业群的集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应以政府政策引导、合作网络建设和重点企业培养为主线培养产业集聚能力。
孙晓华原毅军
关键词:产业集聚能力动态经济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