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5B31201004)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邓洪高志良韩晓燕张富程姚集鲁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细胞
  • 3篇细胞毒
  • 3篇细胞毒性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慢性
  • 3篇T淋巴细胞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聚体
  • 2篇抗原
  • 2篇HLA抗原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性细胞
  • 1篇乙肝
  • 1篇乙肝患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高志良
  • 4篇邓洪
  • 3篇姚集鲁
  • 3篇张富程
  • 3篇彭晓谋
  • 3篇韩晓燕
  • 2篇陈幼明
  • 1篇崇雨田
  • 1篇顾琳
  • 1篇赵志新
  • 1篇张晓红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血染色法和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染色的五聚体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CTL的比较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分别采用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法和全血直接染色法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肽五聚体(MHCpentamers)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分离PBMC,用HLA-A2HBcAg抗原表位肽-MHCPentamers及CD8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的CTL细胞,部分患者同时采用全血直接染色方法进行HBV特异性的CTL细胞的检测。结果32例HLA-A2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均可检测到HBV特异性的CTL细胞,五聚体阳性细胞占CD8阳性细胞的比例平均为(1.34±1.06)%,两种染色方法检测的特异性的CTL细胞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血直接染色结合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CTL是一种简便、敏感和可行的抗原表位特异性CTL检测方法。
邓洪韩晓燕陈幼明张富程高志良姚集鲁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HLA抗原
慢性HBV感染患者抗原表位特异性CTL与ALT水平无关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探讨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和病毒复制状态的关系。【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HLA-A2限制的HBcAg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及CD8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定量分析HBVDNA。【结果】32例HLA-A2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均可检测到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五聚体阳性细胞占CD8阳性细胞的比例为1.3%±1.1%,统计分析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频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相关性不显著(r=0.163,P=0.163)。分组对比发现病毒载量低者(HBVDNA定量<105拷贝/mL)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水平(1.96%±1.26%)高于病毒载量高者(0.82%±0.5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存在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能与控制HBV的复制有关,但主要肝损害并非直接由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引起。
邓洪韩晓燕陈幼明张富程彭晓谋高志良姚集鲁
关键词:HLA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与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水平的关系。方法从29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及免疫耐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LA-A2*HBcAg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及CD8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CTL细胞。并对6例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动态检测HBV特异性的CTL、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结果19例急性发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五聚体阳性细胞占CD8阳性细胞的比例平均为1.4%±0.8%,而10例免疫耐受患者为0.6%±0.4%,两组间比较,t=2.1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导致重型肝炎的患者中,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平均为1.3%±1.0%,而非重型肝炎患者为1.4%±0.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2周的随访期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病毒载量逐渐下降,但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特异性CTL维持在较高的水平(>0.7%)。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与HBV特异性CTL有关,但主要的肝细胞损害可能并非直接由HBV特异性CTL引起的。
邓洪崇雨田韩晓燕张富程彭晓谋高志良姚集鲁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拉米夫定耐药后导致病情加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纳入研究,记录拉米夫定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检测并记录临床耐药时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YMDD变异及前C区变异。按病情加重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年龄(45±13)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7±13)岁(P<0.05);肝功能衰竭组临床耐药时HBVDNA载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8×108±4.9×108)拷贝/mLvs(3.1×106±2.9×106)拷贝/mL;P<0.05];肝功能衰竭组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54.6%)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8.4%,P<0.05)。年龄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都是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诊断为肝硬化,临床耐药时病毒载量高,耐药后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可能是拉米夫定治疗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基础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使用能治疗耐药变异的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邓洪顾琳赵志新张晓红彭晓谋高志良
关键词:慢性乙肝拉米夫定肝功能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