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276710D)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梁淑轩秦哲王云晓闫信李璠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学研究院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水质
  • 3篇水质因子
  • 2篇营养化
  • 2篇水体
  • 2篇富营养化
  • 2篇沉积物
  • 1篇氮磷
  • 1篇氮磷释放
  • 1篇氮形态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盐
  • 1篇植物
  • 1篇中毒
  • 1篇溶解氧
  • 1篇上覆水
  • 1篇水深
  • 1篇水体富营养
  • 1篇水体富营养化
  • 1篇水温
  • 1篇水质净化

机构

  • 10篇河北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朗新明环...

作者

  • 9篇梁淑轩
  • 5篇秦哲
  • 5篇王云晓
  • 2篇闫信
  • 2篇李璠
  • 1篇孙汉文
  • 1篇申世刚
  • 1篇刘俊良
  • 1篇刘录三
  • 1篇乔子路
  • 1篇耿梦娇
  • 1篇李燕
  • 1篇王瑜
  • 1篇马建薇
  • 1篇李洪波
  • 1篇贾艳乐
  • 1篇张振冉
  • 1篇王凯
  • 1篇曹贝贝
  • 1篇吕佳佩

传媒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天津农林科技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洋淀典型挺水植物净化水质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在白洋淀建立种植芦苇及香蒲的围隔实验区,研究挺水植物对水质的影响。从2011年7月到8月每周采样一次,共7次。测定水中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围隔内水质明显好转。在实验组中,香蒲高密度围隔实验区对于水质改善作用最为明显,对DO、SD、TN等改变率分别达到120%、81%、29.41%。而对于水中CODMn、TP去除,第三组中密度芦苇围隔实验区相对更好,其改变率分别达到20%、36%。第七组香蒲与第三组芦苇富营养化指数分别为41.64和44.07,低于同期对照组54.43。因此,在水体修复中可选择种植高密度香蒲、中密度芦苇净化水质,这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梁淑轩张振冉王云晓王瑜刘录三
关键词:水质净化挺水植物
白洋淀铁锰的分布水平及迁移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为确定白洋淀的铁锰分布水平,在白洋淀国控点采集上覆水和沉积物进行监测分析,并通过潜在迁移指数评价了铁锰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白洋淀上覆水中铁锰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0mg/L、0.41mg/L,其中铁能够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锰超标。沉积物中铁含量平均值为2.49mg/kg;锰含量在府河入淀口南刘庄浓度达到2260mg/kg,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其余几个采样点的平均值为95mg/kg。铁的存在形态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残渣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锰的存在形态浓度顺序为:酸溶态>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沉积物中铁、锰的潜在迁移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6.95%、62.23%。说明锰的潜在迁移可能性大于铁,更易形成二次污染。
梁淑轩秦哲王云晓刘洁
关键词:
Se(Ⅳ)对赤子爱胜蚓Sb(Ⅲ)中毒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为研究Se(Ⅳ)的加入是否能够缓解蚯蚓体内Sb(Ⅲ)毒性,且阐述蚯蚓体内Se(Ⅳ)与Sb(Ⅲ)的相互作用.实验将蚯蚓置于不同含量Se(Ⅳ)与Sb(Ⅲ)供试土壤中,分别在不同暴露时间后取出蚯蚓,用ICP-MS测量蚯蚓体内Se(Ⅳ)与Sb(Ⅲ)含量.通过研究表明,高含量Se(Ⅳ)对Sb(Ⅲ)首先表现为协同作用,随着暴露时间推移,Se(Ⅳ)对Sb(Ⅲ)起到了解毒作用.适量Se(Ⅳ)(2~10mg/kg)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金属Sb(Ⅲ)对蚯蚓的毒害,且随着Se(Ⅳ)含量增加,蚯蚓体内起到解毒作用的时间也由4d缩短到2d.
梁淑轩王凯耿梦娇李璠
关键词:蚯蚓拮抗作用
白洋淀叶绿素a及其水质因子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从2009年5月到2010年3月,选择代表月份对白洋淀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白洋淀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白洋淀叶绿素a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夏季(平均含量为41.19mg/m3)>秋季(平均含量为40.42mg/m3)>春季(平均含量为16.95mg/m3)>冬季(平均含量为10.30mg/m3);空间方面,清洁对照点最低(年平均值为10.65mg/m3),养鱼点含量最高(年平均值为42.11mg/m3)。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范围是4.37~97.45mg/m3,表明白洋淀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叶绿素a的含量与其他水质因子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与水温、透明度、总铁、总磷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与CODMn之间相关程度显著,与总氮相关程度较小。
梁淑轩王云晓秦哲
关键词:叶绿素A水质因子
白洋淀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垂直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及其形态分布是影响湖泊营养化进程的极为重要因素,对研究湖泊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化学连续提取分析法,对白洋淀环淀中村水域不同地点的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环淀中村水域表层沉积物总磷(TP)质量分数在544.424~608.197mg·kg-1之间,无机磷(I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有机磷(OP)质量分数较小,约占10%~27%,无机磷中钙磷(Ca-P)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在质量分数上约占75.8%~94.1%。从各形态磷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来看,Ca-P>OP>Fe/Al-P;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水平和垂向变化影响很大。
申世刚乔子路秦哲李洪波梁淑轩
关键词:磷形态湖泊沉积物
物理因素对白洋淀溶解氧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对白洋淀水体中溶解氧与其影响因素(温度、光照强度、水深、pH和透明度)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知:溶解氧总体上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温度小于5℃时,溶解氧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当温度大于5℃时,溶解氧明显呈现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光照强度的增加使藻类等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进而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升高;水深越深溶解氧含量越低;溶解氧在一定的pH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溶解氧随水体的透明度增加而增加。
马建薇刘俊良李燕王军胜梁淑轩
关键词:溶解氧水温水深光照强度
围隔生态系统对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控制白洋淀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在所选实验水域建立由不同类型的食物链组成的围隔生态系统。从2010年8月份到10月份每周采样一次,共8次,测定水体中的pH、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氨氮、总磷(TP)、叶绿素a的浓度,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对于水质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初期围隔内水质明显好转,富营养化程度降低。在各个实验组中金鱼藻组对于水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对SD、DO、CODMn、TP、TN、NH 4+-N、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的改变率分别达到192%、204%、73.8%、21.3%、56.0%、75.0%、28.6%,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数减低为初始值的74%。
梁淑轩王云晓秦哲杨星环曹贝贝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质因子
pH值对白洋淀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研究白洋淀水体在不同pH值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交换规律,为白洋淀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静态模拟法,在沉积物柱状样上方加入一定pH值的上覆水,每天测定水中总氮、氨氮、总磷、总可溶性磷的浓度,并计算各营养盐的释放速率。[结果]中性条件下,总氮、总磷的释放速率最小,分别为33.08和-1.21 mg/(m2.d);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氮磷释放速率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强酸和弱碱性水体中总氮释放速率分别为53.56和57.11 mg/(m2.d),明显地促进了氮的释放;强酸和强碱性条件下,总磷释放明显,尤其强碱性条件下其释放速率倍增,为3.39 mg/(m2.d),而强酸和弱碱性水体中其释放速率分别为1.13和0.18 mg/(m2.d)。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pH值下,总氮与氨氮、总磷与总可溶性磷的累积释放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H值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交换有显著影响,酸、碱水体都会促进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控制水体的酸碱度能有效抑制沉积物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梁淑轩贾艳乐闫信李洪波秦哲孙汉文
关键词:PH值营养盐
基于GIS的白洋淀典型淀区水体中氮形态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2013年
文章对白洋淀环淀中村水域不同地点的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的不同形态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间隙水总氮质量浓度均高于上覆水总氮质量浓度。上覆水总氮质量浓度范围为(1.16~3.74)mg/L,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8月份;间隙水总氮质量浓度范围为(2.55~17.62)mg/L,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5月份。②养鸭区和养鱼区、排污口和垃圾区及后塘三类地区具有各自的上覆水和间隙水总氮的分布特征。③各形态氮在间隙水与上覆水中均有较大的差别,氨氮占上覆水总氮的50.5%,占间隙水总氮的76.6%。监测区域内氨态氮是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
李璠闫信
关键词:上覆水间隙水总氮GIS
白洋淀水体铁含量与其他水质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于2009年5月—2010年3月,选择代表性月份对白洋淀水体水质进行监测,探讨水体中铁含量、形态及其与其他水质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总铁含量范围为0.03~2.90 mg.L-1,各监测点位平均超标率为61.11%。从时间上来看,水体铁含量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从空间上来看,清洁对照点总铁含量最低,污水排放口、养鱼区次之,养鸭区和垃圾堆放点含量均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水体总铁含量与总磷含量、叶绿素a含量、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与总氮含量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梁淑轩王云晓吕佳佩
关键词:水体铁含量水质因子富营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