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29)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坤成刘亚欧段云云叶静陈海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6篇视神经
  • 6篇视神经脊髓炎
  • 6篇脊髓炎
  • 6篇磁共振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硬化
  • 5篇扩散
  • 5篇扩散张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成像研究
  • 3篇全脑
  • 3篇脊髓
  • 2篇蛋白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体素
  • 2篇颈髓
  • 2篇灰质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西门子迈迪特...

作者

  • 12篇李坤成
  • 10篇刘亚欧
  • 8篇段云云
  • 7篇叶静
  • 4篇董会卿
  • 4篇黄靖
  • 4篇任卓琼
  • 4篇陈海
  • 3篇孙慧
  • 3篇秦文
  • 2篇尤小凡
  • 2篇梁佩鹏
  • 2篇贾秀琴
  • 2篇王葳
  • 2篇郝楠馨
  • 2篇李存江
  • 2篇廖张元
  • 2篇王轶彬
  • 2篇王飞
  • 2篇卢洁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脊髓压迫症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3.0T MR研究亚急性及慢性脊髓压迫症(SCC)DTI及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对42例SCC患者(SCC组)及4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3.0T MR脊髓DTI。采用ROI法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的颈髓及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及SCC病变部位受压脊髓的ADC及FA值。根据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将SCC组分为SCC-HI和SCC-nHI亚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纤维束示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正常对照组脊髓各节段扩散定量值(ADC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C-HI组与正常对照组扩散定量值间比较,病变脊髓ADC值增高(P<0.05),FA值减低(P<0.05);SCC-nHI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SCC则表现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改变而无明显的破坏。结论 DTI和DTT是一种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能为SCC患者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王葳秦文李坤成郝楠馨王轶彬宗根林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脊髓压迫症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丘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丘脑扩散参数异常,以及与临床残疾程度和认知损害间的相关性。方法 24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利用兴趣区法测量影像正常的丘脑扩散参数,比较两组受试者丘脑平均扩散率和部分各向异性间的差异性,并评价患者丘脑扩散参数与临床相关评分及病灶体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组患者丘脑平均扩散率[(85.34±14.68)×10-3mm2/s]低于正常对照组[(98.42±13.10)×10-3mm2/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7,P=0.002);丘脑部分各向异性(0.40±0.04)高于正常对照组(0.36±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03)。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组患者丘脑平均扩散率与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0)。结论对常规MRI表现正常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发现丘脑异常。而且丘脑扩散异常与患者认知损害存在相关性,提示扩散张量成像作为评价临床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段云云李坤成刘亚欧任卓琼黄靖叶静董会卿陈海
关键词:丘脑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视神经脊髓炎多以急性脊髓炎(13例)或视神经炎(7例)为首发症状,复发病程(18例)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视力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或复视(7例),以及病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3例)。部分患者眼底呈急性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3例),球后视神经炎(5例)或视神经萎缩(4例)变化;视觉诱发电位呈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和波形分化不良(7例)。脑脊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44%(8/18)和50.00%(6/12),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27.78%(5/1 8)。8例患者头部MRI检查显示存在颅内病灶,分布于下丘脑、脑桥、中脑、第四脑室周围。结论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第四脑室周围和脑桥等病灶分布具有特征性,与脑内水通道蛋白4高表达区域相一致。
张世娟王飞卢洁刘亚欧段云云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免疫球蛋白G水孔蛋白质类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脊髓(NASC)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13例健康志愿者施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测量第2~5颈椎(C2-5)水平前索、后索、侧索及灰质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两组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相关分析检验多发性硬化组患者FA值和MD值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多发性硬化组患者C2-5前索、侧索、后索和灰质NASC的FA值降低、MD值升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r=-0.328~0.207,P=0.001~0.035),各兴趣区MD值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234~0.409,P:0.000~0.018)。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表现比正常脊髓的FA值降低,提示存存隐匿件病蛮.脊髓扩散张量成像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评价和疗效判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黄靖李坤成段云云刘亚欧任卓琼刘峥董会卿陈海
关键词:弥散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
全脑磁共振波谱N-乙酰天门冬氨酸测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刘亚欧徐勤李坤成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N-乙酰天门冬氨酸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特异性标记物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脑体积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VBM)比较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局部脑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差异,并分析脑体积变化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NMO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三维结构像扫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5的VBM工具对NMO组及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脑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灰、白质异常的区域与患者病程和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MO患者右侧额下回(体素数514)、左侧颞上回(282)、右侧颞中回(229)及右侧岛叶(211)等多个灰质脑区体积减小(t值为3.58-5.11,P值均〈0.05);NMO患者右侧中央前回、后回(体素数457、110)、左侧额中回(285)及右侧顶下小叶(231)等多个皮层下白质脑区体积减小(t值为2.90-4.25,P值均〈0.05)。NMO脑灰、白质体积异常的区域与临床病程及残疾状态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应用VBM方法能发现NMO患者灰、白质局部脑区的萎缩,为NMO脑结构异常提供影像证据。
段云云刘亚欧梁佩鹏黄靖任卓琼叶静董会卿陈海李坤成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脑损害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MO)脑部损害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清NMO—IgG和NMO脑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7例NMO患者临床资料,1.5T超导型MR扫描仪获取患者头颅及脊髓MRI图像,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NMO—IgG。结果 17例患者头颅MRI上发现异常信号;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白质,侧啮室、中脑导水管和胼胝体周围及桥脑、延髓,根据病灶形态可将其分为散在不规则型(13/17例)、融合型(3/17例)、多发性硬化样(1/17例),以散在不规则型病灶多见;5例伴有脑干病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呕吐、复视、视物旋转,其他脑白质区损害无临床症状,11例脑损害患者血清NMO—IgG抗体阳性。结论 约半数NMO伴有脑损害,病灶多分布于大脑白质、脑室旁、脑干等水通道蛋白4(AQP4)高表达区,临床表现与病灶大小无关而与病灶部位有关:脑干受累者易伴有相应临床表现,大脑白质病变无临床表现。血清NMO—IgG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伴有脑病灶的NMO和多发性硬化。
孙慧叶静廖张元李存江尤小凡李坤成刘亚欧段云云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脑损害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比较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常规MRI表现正常脊髓的扩散性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0例视神经脊髓炎、1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髓DTI检查,分别测量颈椎C2-5水平前索、侧索、后索和灰质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神经脊髓炎组患者前索、侧索、后索FA值降低(均P〈0.05),左侧侧索、后索、灰质MD值升高(均P≤0.05);多发性硬化组患者右侧侧索、后索FA值降低(均P〈0.05)。与多发性硬化患者相比,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侧索FA值更低,左侧侧索和右侧后索MD值更高(均P〈0.05)。结论 DTI可以检出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脊髓的水分子扩散异常,进而发现二者脊髓扩散指标的差异性,为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黄靖刘亚欧段云云任卓琼李坤成刘峥董会卿叶静陈海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首发高危脱髓鞘事件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首次发作时脊髓、视神经损害的表现,探讨NMO的首发高危脱髓鞘事件.方法 纳入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的51例以脊髓炎或视神经炎为首发事件的NMO病例,收集患者首次脱髓鞘事件的临床表现、脊髓及颅脑MRI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51.0%)NMO病例以脊髓炎为首发事件,其中30.8% (8/26)为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69.2% (18/26)为非LETM(包括短节段脊髓炎和非横贯性脊髓炎),非LETM比LETM多见;非LETM为首发事件病例的首次治疗后转归好于LETM为首发事件病例(完全恢复的比例13/18比2/8,P<0.05);与LETM病例相比,非LETM病例脊髓炎复发间隔期短、疾病复发频率高(11.1个月比18.6个月;3次/年比1次/年;P均<0.05).(2)25例(49.0%)NMO病例以视神经炎为首发事件,24.0%(6/25)为单眼视神经炎,76.0%(19/25)为双眼视神经炎,双眼视神经炎较单眼视神经炎多见;双眼视神经炎病例首次发病的视力损害重于单眼视神经炎病例,首次缓解期持续时间短(P<0.05).结论 非LETM及双眼视神经炎是NMO在首次发病时最常见的临床高危脱髓鞘事件.
贾红娟叶静赵筱玲贺菲菲李坤成刘亚欧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高危
扩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成像观察正常脊髓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3.0T MR DTI及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0T MR成像系统对49名健康志愿者行脊髓DTI。分别测量颈髓、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同时进行各段脊髓DTT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颈髓与下段胸髓之间ADC和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5、0.196)。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显示为头尾向的一束,存在头尾侧各向异性。结论脊髓DTI是描述扩散特征并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的有效检查技术,可为脊髓病变提供扩散定量值参考。
王葳秦文李坤成郝楠馨王轶彬宗根林杜育杉曹开明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脊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