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22)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先超冯其红刘保彻徐春梅陈荣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调剖
  • 3篇油藏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采收率
  • 2篇底水
  • 2篇底水油藏
  • 2篇剩余油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数值模拟
  • 2篇聚合物驱
  • 2篇聚合物驱后
  • 2篇稠油
  • 2篇稠油底水油藏
  • 2篇稠油油藏
  • 2篇值模拟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裂缝性...
  • 1篇调剖机理
  • 1篇调剖效果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冯其红
  • 3篇陈先超
  • 1篇史树彬
  • 1篇陈荣环
  • 1篇徐春梅
  • 1篇孙民笃
  • 1篇张安刚
  • 1篇刘保彻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合物驱后多元调驱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筛选了多元调驱体系的凝胶颗粒类型、交联剂最优浓度和洗油剂最优浓度,分别考察了单元注入体系(50 mg/L或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二元注入体系(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和三元注入体系(0.4 PV×2000mg/L阳离子凝胶微球+0.3 PV×100 mg/L交联剂+0.4 PV×2000 mg/L高效洗油剂)的调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二元注入体系转水驱突破压力为3 MPa左右,而且压力整体波动范围和波动幅度都明显高出单元注入体系的,这说明二元注入体系调剖效果比单元注入体系的好;在水驱采收率39.65%、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8.38%的基础上,三元注入体系提高采收率22.82%;水驱和聚合物驱阶段注入压力较低,凝胶微球注入后压力迅速上升,交联剂的注入保持了压力,高效洗油剂驱使压力进一步上升,转后续水驱后压力下降并稳定在2 MPa左右;与二元注入体系相比,三元注入体系的后续水驱压力明显降低,这保证了在不影响调驱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后续水驱压力,因此多元注入体系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冯其红陈先超孙民笃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交联剂提高采收率
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针对低幅稠油底水油藏,根据X油田地质及开发特征,建立剩余油分布机理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油柱高度、夹层展布、井型和原油黏度对剩余油分布及油水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柱高度越低,油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就越快,油层上...
冯其红李尚张伟韩晓冬
关键词:稠油油藏底水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文献传递
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针对低幅稠油底水油藏,根据X油田地质及开发特征,建立剩余油分布机理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油柱高度、夹层展布、井型和原油黏度对剩余油分布及油水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柱高度越低,油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就越快,油层上...
冯其红李尚张伟韩晓冬
关键词:稠油油藏底水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聚合物驱后凝胶微球调剖效果预测与评价方法被引量:6
2014年
凝胶微球调剖是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效果预测与评价方法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此首先建立了凝胶微球调剖含水率与采收率的解析预测公式,该公式可用于预测凝胶微球深部调驱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其次对概念模型的正交设计的数值模拟方案进行拟合,得到无因次增油倍数的经验预测公式,该公式可方便预测其提高采收率幅度和增油降水等指标;最后给出了注入井、生产井和区块3个层次的凝胶微球调剖效果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解析公式和经验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凝胶微球的调剖效果,分层次的效果评价方法可全面系统地评价凝胶微球调剖矿场实施效果。
陈先超冯其红张安刚史树彬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调剖提高采收率
凝胶颗粒调剖机理及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凝胶颗粒一种地面预交联聚合物,它克服了传统地下交联弱凝胶调驱剂的固有缺陷,具有粒径可控、吸水膨胀、变形运移等特点,是一种可有效封堵深部高渗通道的深部调剖剂。本文综述了凝胶颗粒调剖机理和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从国内和国外两个...
陈先超冯其红史树彬
关键词:调剖运移机理数学模型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选井无因次压力指数决策方法被引量:16
2013年
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将压力指数(PI)决策方法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选井时遇到的问题,并在PI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参数——无因次PI值。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裂缝影响的条件下利用分形几何方法推导了无因次PI值的物理意义,其与储层原始地层系数和当前地层系数的比值成正比,且无因次PI值越小,储层渗流能力增大得越多,存在优势通道的可能性越大,就越需进行调剖。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选井无因次压力指数决策方法,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长庆油田五里湾一区,证明了其有效性。
冯其红王森陈存良徐春梅陈荣环刘保彻
关键词: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