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16)

作品数:27 被引量:147H指数:8
相关作者:侯吉瑞赵凤兰马云飞刘刚吴晨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9篇复合驱
  • 12篇三元复合驱
  • 11篇采收率
  • 10篇提高采收率
  • 5篇三元复合体系
  • 4篇低界面张力
  • 4篇油层
  • 4篇驱油
  • 4篇化学复合驱
  • 4篇二类油层
  • 4篇超低界面张力
  • 3篇乳化
  • 3篇色谱
  • 3篇残余油
  • 2篇运移
  • 2篇乳化性
  • 2篇乳化性能
  • 2篇乳状液
  • 2篇驱油效率
  • 2篇黏弹性

机构

  • 2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教育部
  • 10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北京德美高科...

作者

  • 19篇侯吉瑞
  • 12篇赵凤兰
  • 6篇马云飞
  • 4篇刘刚
  • 3篇吴晨宇
  • 3篇宋兆杰
  • 3篇李明远
  • 2篇刘刚
  • 2篇郝宏达
  • 2篇李子豪
  • 2篇张凤敏
  • 2篇王潇
  • 2篇刘刚
  • 2篇刘刚
  • 1篇袁颖婕
  • 1篇张丽
  • 1篇汪志明
  • 1篇俞宏伟
  • 1篇徐国瑞
  • 1篇程婷婷

传媒

  • 6篇油田化学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科学通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石油化工
  • 1篇Petrol...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Petrol...

年份

  • 7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状液对残余油的微流调节启动机制及触发条件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对原油的乳化作用可启动微观残余油,从而提高驱油效率。为了确定乳化作用对残余油的启动机制以及实现这几种启动方式所需的条件,采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配合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乳状液性质,以制备的乳状液作为驱替剂进行微观刻蚀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乳化作用启动残余油主要存在3种机制,即分散启动、携带启动和微流调节启动;微流调节启动机制通过乳状液颗粒堵塞作用和贾敏效应的叠加,可提高局部渗流阻力,改变微观液流方向,但对乳状液的颗粒数密度有一定要求;通过调整驱替剂的配方、注入时机和注入量可对乳状液的颗粒数密度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乳状液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研究成果有助于化学复合驱理论的完善,并指导复合驱配方与注入方案的优化。
马云飞张宗勋侯吉瑞
关键词:乳状液化学复合驱
基于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以往为了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大多使用较高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1000~3000mg/L,不仅增加了成本且未必能取得好的驱油效果。为了探究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设计了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物理模拟实验。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10^-2mN/m数量级及以下,加碱后,界面张力更低;碱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对聚合物的粘度和粘弹性产生影响,碱在较高温度下会大幅度降低复合体系的粘度和粘弹性。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在所选择的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和碱一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均可提高采收率19.5%以上,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21.8%以上。这表明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驱油效果很好。
谢玉银侯吉瑞张建忠谢东海任飞张玥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粘度粘弹性
分层注采三元复合驱对大庆二类油层适应性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克服传统小岩心驱油实验在宏观尺度上的局限性,制作了三层非均质性三维平板径向流物理模型,在五点法井网条件下,分别开展笼统注采三元复合驱和分层注采三元复合驱实验,研究驱替过程中三个层位沿主流线方向上压力分布状况、采出液粘度和界面张力变化情况以及三个层位上每一点处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注采方式下的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波及效率是影响非均质油藏最终采收率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而分层注采能够有效提高水驱阶段中渗、低渗层的波及效率;在三元复合驱开始后,驱油剂在中渗、低渗层中运移距离更远,发挥作用时间延长,基质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大幅提高。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油田矿场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李秋言侯吉瑞谢东海赵凤兰宋兆杰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复合体系长距离运移过程中碱对组分损失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揭示化学复合驱体系在地下长距离运移过程中组分浓度及吸附滞留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碱对组分损失的影响,用自行研制的30 m长填砂物理模型模拟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过程,通过测量模型沿程不同位置处样品组分的浓度,研究了复合体系各组分的损失、滞留规律以及碱对降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损失的作用。结果表明,复合体系长距离运移过程中,NaOH、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大量吸附滞留于近井地带(占模型总长0~23.3%),其浓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注入体积的增加降幅变缓。NaOH可在占模型总长23.3%的距离内分别降低HPAM和HABS滞留量9.69%和9.32%,使这一部分组分进入深部地带。长距离运移条件下碱对降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分损失的作用有限。
马云飞马云飞张丽侯吉瑞
关键词:化学复合驱
疏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能力随运移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揭示疏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长距离运移过程中流度控制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研制的30 m长的物理填砂模型进行疏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简称缔合ASP三元体系)室内驱油实验,并与同等条件下常规三元复合体系(常规ASP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作对比,分析流度控制能力随运移距离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渗透率K_g=872×10^(-3)μm^2的物理填砂模型中,缔合ASP三元体系在缔合状态下注入能力较差,在长距离运移条件下对深部的流度控制能力不如常规ASP三元体系。缔合ASP三元体系在近井地带的表观黏度测定值较高,但压力提高效果反而较弱,这是由于缔合聚合物分子间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在孔喉中难以保持。二类油层条件下,注入的驱替相的黏度至少需要达到23 m Pa·s才能对小孔道中的流体产生有效波及,本实验条件下三元段塞维持黏度该值的距离仅为注采井距的40%左右。
赵凤兰马云飞王潇马云飞吴凡王潇
关键词:疏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驱
靶向输送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减少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近井地带的吸附损失,进一步提高ASP三元复合体系的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靶向输送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新方法:将水射流钻水平井技术与三元复合驱相结合,应用水射流的工艺钻通注入井附近剩余油较少的区域,直接将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输送至剩余油富集区域。使用渗透率100×10^(-3)~1500×10^(-3)mm^2的30 cm均质方岩心进行物理模拟,水驱完成后钻出10 cm的靶向通道,进行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靶向输送模拟,考察靶向输送ASP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并与常规ASP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为100×10^(-3)、700×10^(-3)、1500×10^(-3)μm^2左右的岩心,在水驱基础上,常规驱替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13.43%、14.19%、19.76%;而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靶向输送方式注入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26.29%、29.77%、38.84%,采用靶向输送方式ASP驱替提高采出程度是常规ASP驱替的两倍左右。靶向输送技术在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侯吉瑞吴凡马云飞赵凤兰马云飞赵凤兰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靶向输送水射流提高采收率
复合体系在超低界面张力状态下对采收率的贡献程度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超低界面张力状态在地层中的有效作用距离及其对采收率的贡献,本研究用大庆天然油砂制作了10 m长填砂管物理模型,对ASP三元和SP二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的运移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水驱过后,剩余油分布呈阶梯形变化,大部分剩余油集中在模型后半段(4 m以后)。超低界面张力有效作用距离仅为2.5~3.5 m,且作用在剩余油较少的区域,对采收率的贡献程度为30%~40%。SP二元和ASP三元复合驱在10^(-3)、10^(-2)、10^(-1)、10~0 mN/m数量级界面张力下对采收率的贡献程度分别为33%、33%、20%、14%左右和39%、35%、18%、8%左右。碱能延长超低界面张力有效作用距离,增加其对采收率的贡献程度,提高10^(-2) mN/m数量级界面张力的驱油效率。复合体系在10^(-2) mN/m数量级界面张力下对采收率的贡献与超低界面张力时基本相当。
尚丹森侯吉瑞
关键词:超低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ntinuous N_(2) injection to improve light oil recovery in multi-wells fractured-cavity unit被引量:3
2017年
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of continuous N_(2) injection in a multi-well fractured-cavity reservoir.In this study,the similar criterion of physical simulation was firstly discussed.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remaining oil startup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by continuous N_(2) injection,a visualized twodimensional fractured-cavity model and a three-dimensional pressure resistant model wer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similar theory.And the 2D visualized physical experiments and 3D physic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simulated oil and brine reservoir samples in Tahe oilfield.Four groups of experiments in 2D and 3D model were performed,each of which included bottom water depletion driving,water injection and N_(2) injection.The 2D visualized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e main mechanism of N_(2) developing remaining oil was to occupy the high position and replace the attic oil due to gravitational differentiation.Furthermore,both the 2D and 3D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higher oil recovery factor could be achieved if N_(2) was injected through high positional wells.The 3D physical model is closer to the real reservoir condition,so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can reflect the real field production process.This paper confirmed the efficiency of continuous N2 flooding in the light oil saturated fractured-cavity reservoir.
Wei SuJirui HouTeng ZhaoYuanyuan XiCan Cui
ASP三元复合体系在非超低界面张力下的乳化性能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为明确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在非超低界面张力下的乳化作用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以综合乳化性能指数Ie为指标,评价了5种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筛选出了一种界面张力非超低但乳化性能优良的体系,并通过平面径向流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该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综合乳化性能Ie由强到弱依次为OP-10、HABS(重烷基苯磺酸盐)、BS-12(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OP-4;碱质量分数为0.3%时,ASP三元复合体系综合乳化性能最优。优选的乳化性能优良的非超低界面张力ASP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为:Na OH质量分数0.3%、表面活性剂(60%OP-10+40%HABS)的质量分数0.3%、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量2000×104)质量浓度1500 mg/L,该体系的黏度为42.9 m Pa·s(45℃、转速6 r/min),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0.0415 m N/m,综合乳化性能Ie为0.688,在驱油过程中能够扩大波及体积且可提高波及范围内的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率效果不亚于常规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尚丹森侯吉瑞
关键词:乳化性能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超长填砂管中的动态性能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研究功能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BI型)在多孔介质长距离运移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规律,采用自行设计建立的一套30 m长物理填砂模型进行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长距离运移条件下的流度控制能力和压力、黏度、浓度及乳化效果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BI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改善流度,提高渗流阻力,采出程度在水驱43.12%的基础上提高20.85%,总采出程度达63.97%。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模型中的有效作用距离约为注采端距离的2/3,20 m之后体系黏度和组分浓度降低到较低水平,压力较水驱阶段无明显提升。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溶液具备较强的乳化原油能力,在模型中可形成乳化带,并随着注入向深部推进;形成的乳状液在约20 m处破乳,在模型后1/3距离不能再乳化。
马云飞赵凤兰王潇侯吉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