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1056)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浩薛双喜杨辅军曹歆赵子强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纳米
  • 6篇纳米复合膜
  • 6篇复合膜
  • 5篇COPT
  • 4篇AG
  • 4篇磁记录
  • 4篇磁性
  • 2篇相变
  • 2篇相变温度
  • 2篇FEPT
  • 2篇垂直磁记录
  • 2篇磁记录材料
  • 2篇N
  • 1篇电性能
  • 1篇英文
  • 1篇直流磁控
  • 1篇直流磁控溅射
  • 1篇四方相
  • 1篇氢脆
  • 1篇微波介电

机构

  • 7篇湖北大学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作者

  • 6篇王浩
  • 5篇杨辅军
  • 4篇薛双喜
  • 3篇王君安
  • 3篇曹歆
  • 2篇赵子强
  • 2篇顾豪爽
  • 1篇黄忠兵
  • 1篇冯洁
  • 1篇高云
  • 1篇万晓景
  • 1篇朱再飞
  • 1篇汪汉斌
  • 1篇王浩
  • 1篇章天金
  • 1篇姜胜林
  • 1篇周东祥
  • 1篇胡明哲
  • 1篇黄静
  • 1篇陈业新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功能材料
  • 1篇Rare M...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工艺因素对Bi_2O_3、MnO_2掺杂[(Pb,Ca)La](Fe,Nb)O_3陶瓷体系微波介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了烧结工艺对Bi2O3及MnO2掺杂[(Pb0.5Ca0.5)0.92 La0.08](Fe0.5 Nb0.5)O3陶瓷体系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Bi2O3及MnO2的加入可降低体系的烧结温度100~140℃,同时提高体密度.XRD图谱、SEM及微波介电性能证明950℃是最佳的煅烧温度.烧结温度对晶粒形貌有显著影响,随烧结温度的增加晶粒尺寸不断增加,但超过一定值后不断减小的气孔率又会增加.当掺杂物的质量比(Bi2O3/MnO2)K=1,掺杂物质量百分含量W=1%,烧结条件为1050℃,保温4h,体系微波介电性能可达:εr=91.1,Qf=4870GHz,τf=1.85×10-5/℃.
胡明哲周东祥黄静姜胜林王浩章天金顾豪爽
关键词:掺杂显微结构微波介电性能
低相变温度垂直取向的CoPtCu/Ag纳米复合膜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磁控溅射(Ag/Cu/CoPt)n多层膜先驱体结合真空退火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PtCu/Ag纳米复合薄膜,通过优化薄膜中Ag以及Cu的含量,成功制备出了低相变温度垂直取向的CoPtCu/Ag纳米复合膜,该膜在450℃退火即可发生相变,该温度比目前所报导的CoPtAg纳米复合膜的相变温度降低了150℃.实验结果表明,薄膜中一定含量的Ag元素能够有效诱导薄膜的(001)取向,Cu元素的加入能有效降低薄膜的有序化温度.对于特定组分为Co40Pt36Cu8Ag16的薄膜,经500℃退火后已经显示了明显的(001)取向,垂直于膜面方向上的矫顽力为5.0×105A/m,并且薄膜中晶粒尺寸仅为4—5nm,为将来CoPt-L10有序相合金薄膜用于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打下了基础.
薛双喜王浩S.P.Wong
关键词:磁记录材料COPT纳米复合膜
Ag对CoPt/Ag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与磁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Pt/Ag)n多层膜,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并对其结构和磁性做了初步的表征,研究了Ag的含量以及薄膜中每一单元厚度与总厚度对退火后薄膜的结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厚较薄时(大约20nm)有利于薄膜沿(001)取向生长,Ag的加入不但能够抑制CoPt晶粒的过分长大还可以诱导薄膜的(001)取向,使退火后的薄膜在垂直于膜面方向上的矫顽力大大增强.对于特定组分为Co40Pt43Ag17的薄膜,经600℃退火后已经显示了明显的(001)取向,垂直于膜面方向上的矫顽力为5.6×105A/m,饱和磁化强度为0.65T,并且磁滞回线具有很好的矩形度,剩磁比(s)为0.95.
薛双喜王浩杨辅军王君安曹歆汪汉斌高云黄忠兵冯洁W.Y.CheungS.P.Wong赵子强
关键词:纳米复合膜AG直流磁控溅射磁滞回线
(CoPt/Ag)n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与磁性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Pt/Ag)n多层膜,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并对其结构和磁性做了初步的表征,研究了Ag的含量以及薄膜中每一单元厚度与总厚度对退火后薄膜的结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
薛双喜王浩杨辅军王君安曹歆WY CheungSP Wong
关键词:垂直磁记录
文献传递
氢对有序态Ni_3Fe合金脆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了有序态Ni3Fe合金在不同氢气压力中和在不同电流密度电解渗氢时合金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氢气压力或电流密度的增加,合金的延伸率先快速下降,随后逐渐趋于恒定;合金的氢脆因子与氢气压力或电流密度之间呈相同的依赖关系。有序态Ni3Fe合金在氢气中的脆化机制是催化反应生成的氢原子进入合金所致,合金的脆化程度与进入合金的氢原子数量有关。
陈业新朱再飞万晓景
关键词:氢脆力学性能
(CoPt/Ag)n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与磁性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Pt/Ag)n多层膜,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并对其结构和磁性做了初步的表征,研究了Ag的含量以及薄膜中每一单元厚度与总厚度对退火后薄膜的结构以及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厚...
薛双喜王浩杨辅军王君安曹歆WY CheungSP Wong
关键词:垂直磁记录
FePt基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与磁性
基于磁过滤脉冲真空电弧沉积(PFVAD)技术,采用共沉积与交替沉积多层膜两种不同工艺并结合退火制备了一系列FePt纳米复合膜。采用共沉积方法制备的FePt-C薄膜能够将Ll0相变温度降到500℃左右,并且颗粒尺寸为12....
王浩王君安曹歆薛双喜杨辅军MF ChiahN KeWY CheungSPWong
关键词:相变温度矫顽力
CoPt(FePt)-C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与磁性被引量:8
2005年
用磁过滤脉冲真空电弧沉积方法制备了CoPt(FePt) C纳米复合薄膜 ,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 ,研究了薄膜中碳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 .制备态薄膜经过足够高的温度退火后 ,x射线衍射和磁力显微镜分析发现 ,在碳基质中生成了面心四方相的CoPt(FePt)纳米颗粒 .对于特定组分为Co2 4 Pt31 C4 5和Fe4 3Pt35C2 2的薄膜 ,矫顽力以及颗粒尺寸都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退火温度为 70 0℃时 ,Co2 4 Pt31 C4 5薄膜的矫顽力为 2 1× 10 5A m ,晶粒尺寸为 17nm ;当退火温度为 6 5 0℃时 ,Fe4 3Pt35C2 2 相应值分别为 2 8× 10 5A m和 10 5nm .
王浩杨辅军薛双喜曹歆王君安顾豪爽赵子强
关键词:纳米复合膜纳米复合薄膜磁力显微镜四方相
Synthesi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Pt nanoparticles被引量:2
2006年
CoPt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simultaneous thermally reducing Co(CH3COO)2 and Pt(acac)2 in oleylamine with a small quantity of oleic aci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rticles was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amount of the reactants.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reveals that Co48Pt52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8.4 nm are steadily dispersed in octane in the presence of oleylamine and oleic acid.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as-prepared particles have a face center cubic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se particles measured by a vibrate sample magnetometer yield a coercivity of 1.194×104 A·m-1 and a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5.3 emu·g-1. After annealing at 650 ℃ for 2 h under the flowing Ar, the coercivity increases to 9.552×104 A·m-1 according to partly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 face center cubic structure to face center tetragonal structure for the nanoparticles.
ZHANG Zhongyan WANG Hao WANG Hanbin MO Qi CHEN Yan ZHANG Cong
关键词:MAGNETICMEDIANANOPARTICLESCOP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