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09027)

作品数:43 被引量:340H指数:14
相关作者:黄泳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邹燕齐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1篇成像
  • 29篇针刺
  • 26篇脑功能
  • 25篇外关
  • 24篇外关穴
  • 21篇脑功能成像
  • 21篇功能成像
  • 15篇磁共振
  • 13篇FMRI
  • 12篇功能性
  • 12篇功能性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9篇脑功能成像研...
  • 9篇脑区
  • 9篇成像研究
  • 8篇功能性磁共振...
  • 8篇非穴
  • 8篇PET
  • 7篇皮部
  • 7篇皮部浅刺

机构

  • 4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4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肇庆医学高等...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46篇黄泳
  • 32篇赖新生
  • 24篇唐纯志
  • 21篇邹燕齐
  • 19篇杨君军
  • 16篇张贵锋
  • 14篇曾统军
  • 14篇吴俊贤
  • 11篇陈俊琦
  • 9篇李赣龙
  • 8篇单保慈
  • 3篇唐安戊
  • 3篇卢阳佳
  • 3篇王淑侠
  • 3篇肖慧玲
  • 3篇宋远斌
  • 3篇王艳杰
  • 2篇聂冰冰
  • 2篇崔韶阳
  • 2篇杨丰

传媒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6篇2009
  • 12篇2008
  • 4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cMRI、DMN研究针刺治疗VD机制的思路
2010年
对静息态fcMRI、功能连接、默认状态网络等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对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脑功能成像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基于fcMRI、DMN研究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的可行性。
黄泳赖新生陈俊琦卢阳佳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治疗
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对脑功能区的激活效应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本课题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外关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以初步探讨外关穴特异性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2位健康志愿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针刺组针刺右侧外关穴,对照组不接受针刺刺激,所有志愿者均接受PET脑功能成像检查,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针刺右侧外关穴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Brodmannarea(BA),7、13、18、19、21、22、27、38、40、42、45区。结论:外关穴的针刺效应可能与其对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作用有关。
赖新生黄泳陈俊琦赵博欣李明亮陈秋源邓桂珠王海碧
关键词:外关穴针刺PET脑功能成像
针刺外关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脑功能区的激活特点。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分别施以不针刺、外关穴针刺组、外关穴假针刺组,以18F-FDG为显影剂,运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进行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得可视性脑功能变化图。结果外关穴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7、13、18、19、21、22、27、38、40、42、45区显著激活;外关穴假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4、6、7、19、22、41区显著激活;外关穴针刺组与假针刺组比较,BA13、42区和小脑显著激活。结论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激活的脑区显著不同,针刺激活的脑功能区所调控的功能与外关穴的主治功效密切相关。
张贵锋黄泳唐纯志杨君军王淑侠单保慈赖新生
关键词:外关穴针刺脑功能成像
针刺外关穴和非穴SPECT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运用SPECT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外关穴、针刺非穴不同状态下,青年志愿者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印证"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外关穴针刺组、非穴针刺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同时,运用GE公司M illennium MG SPECT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关穴针刺后BA 3、2、20、46区、以及壳核、尾核、岛叶等区域有激活点;非穴针刺后BA10、18、19、30、21、9、8、6、22区等区域有激活点,激活区域都集中在左侧;外关穴针刺组与非穴针刺组比较则表明,BA10、9、8、18、19、21、22、30区、以及小脑扁桃体等区域有负激活点。结论:针刺对脑区血流状态有着肯定的影响;针刺外关穴与针刺非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黄泳李赣龙唐纯志杨君军单保慈赖新生
关键词:外关穴非穴SPECT脑功能成像
运用SPEC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对脑功能区的激活效应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以99mTc-ECD为显影剂,观察针刺外关穴对脑功能区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不接受针刺刺激,针刺组针刺右侧外关穴。所有健康志愿者均行SPECT脑功能成像,利用SPM2软件对比分析针刺外关穴时不同脑功能区的激活。结果:针刺外关穴组的Brodmann area3、2、20、46区、左侧壳核、尾核、小脑以及右侧岛叶等区域有激活点,激活区域相对集中在左侧。结论:针刺外关穴引起脑功能区相对特异激活,可能是临床外关穴治疗疾病的中枢基础。
袁俊波李宏霞王朝强肖慧玲陈胡林黄泳
关键词:针刺外关穴
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激活与负激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刺激程序,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脑中枢刺激信号。扫描完毕随即使用针刺感觉量表评价受试对象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图像数据分为针刺得气组与无感觉对照组,再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2.0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针刺效应:针刺组有20例以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VAS评分4.85±2.47;对照组有15例无感觉,6例轻微刺痛感。(2)脑功能成像结果:以P≤0.01,K>30为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以对照无感觉为基线,针刺外关穴得气同时激活、负激活双侧BA3、左侧BA40;激活双侧BA6、20、40、47、小脑后叶和半月小叶,右侧8、24、37、39、Sub-lobar、尾状核,左侧10、13、21、22、边缘叶、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脑红核、脑干、小脑扁桃体;负激活右侧BA4、9、18,左侧BA5、6、7、10、24、小脑前叶和蚓部山顶。结论:针刺外关穴得气激活与负激活的脑区不同,激活脑区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负激活脑区大部分为非任务依赖性,其余负激活脑区亦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针刺的治疗效应与脑中枢的激活及负激活均有密切关系。
张贵锋黄泳唐纯志赖新生陈俊琦单保慈陈燕萍
关键词:针刺得气外关穴MRI
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激活脑区的fMRI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运用fMRI探讨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激活脑功能区的特点。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先后进行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基于感兴趣区(ROI)观察局部脑区的功能变化,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激活几率、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结果:两种方法对左右不同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统计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趋势表明,皮部浅刺相对集中激活额叶,常规针刺相对集中激活枕叶、小脑和基底节区。结论:外关穴配伍支沟穴皮部浅刺激和常规深度刺激对脑功能区的激活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有着作用倾向的不同。表明两种层次的针刺刺激产生的效应,与脑部整合作用相关。
邹燕齐黄泳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
关键词:外关穴支沟穴
外关穴特异性的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08年
总结近10年有关外关穴的临床运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的概况。以"外关穴"为检索词,检索近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外关穴的文献,然后从临床运用和作用机制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外关穴是临床常用穴位,但相关临床研究尚不规范,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曾统军黄泳张贵锋
关键词:外关穴特异性
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激活的异同。方法:7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左右不同脑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趋势表明,常规针刺对双侧颞叶和左侧枕叶、右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皮部浅刺对右侧枕叶、左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结论: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部功能区激活无显著性差异,但表现有常规针刺更能激活双侧颞叶的趋势。
黄泳宋远斌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
关键词:内关穴皮部浅刺常规针刺功能性磁共振
针刺得气的PET脑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技术,基于脑功能区葡萄糖代谢变化,探讨针刺得气的脑功能成像特点。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经穴组、非穴组、对照组,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非穴针刺、不针刺,以18F-FDG为显影剂,运用PET进行脑部扫描,获得志愿者脑功能区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图像数据,扫描完毕随即运用针刺感觉量表量化志愿者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所得图像数据分为酸麻胀重感组、刺痛感组与无感觉组进行比较,数据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 2.0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临床针刺效应:外关穴组6人,5人有酸麻胀重感,视觉模拟评分(VAS)4.23±1.50;非穴组6人,5人有刺痛感,VAS 5.73±2.40;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功能成像结果按照P<0.001、相连像素大于10个的统计学标准:酸麻胀重感组与无感觉组比较,显著激活BA 7、13、20、22、39、42、45,主要涉及左颞叶、颞上回等;刺痛感组与无感觉组比较,显著激活BA 18、19、22、24、25、32、36、40、45,主要涉及左边缘叶、海马回等。结论:针刺腧穴产生的感觉主要以徐和的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针刺非穴产生的感觉以刺痛为主,前者所激活脑区的调控功能与腧穴的主治作用密切相关;得气的关键与腧穴的定位准确度相关;针刺得气是"针刺""腧穴""感觉""腧穴效应"等的综合体现。
张贵锋黄泳唐纯志王淑侠杨君军单保慈
关键词:脑功能成像PET针刺针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