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PY030)

作品数:3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进梁旭方易提林杨敏赵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形态性状
  • 2篇性状
  • 2篇选育群体
  • 2篇翘嘴鳜
  • 1篇选择育种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育种
  • 1篇月龄
  • 1篇生长性状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鳜鱼
  • 1篇微卫星
  • 1篇SINIPE...
  • 1篇不同月龄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梁旭方
  • 3篇张进
  • 2篇易提林
  • 2篇杨敏
  • 1篇骆小年
  • 1篇陈敦学
  • 1篇赵程
  • 1篇窦亚琪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个鳜鱼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鳜鱼人工选育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鳜鱼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超过0.50,其中鳜鱼广东清远群体和广东佛山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686和0.6186)比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低(为0.7788);3个鳜鱼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鳜鱼长江野生群体>鳜鱼广东清远群体>鳜鱼广东佛山群体;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3476,鳜鱼广东佛山群体与长江野生鳜鱼群体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4238,且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较高。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选育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野生鳜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要低;其中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亲缘关系更近,说明经过多年选育仍然保留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张进梁旭方杨敏陈敦学刘灿洪巫绍明李永锋
关键词:鳜鱼选择育种形态性状生长性状
翘嘴鳜不同月龄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为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阶段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体格与月龄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6月龄翘嘴鳜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各月龄各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各月龄体质量、全长、体长和体高之间显著相关,眼径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较小;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始终指向翘嘴鳜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有所不同,2~4月龄指向眼睛发育情况,5和6月龄分别指向头部发育和尾部发育情况。通过建立判别式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翘嘴鳜的体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结果表明,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8.87%。翘嘴鳜早期阶段的体长(L)–体质量(W)关系式为: W=2.58×10–2L2.9985(R2=0.994),表明翘嘴鳜早期生长属于等速生长。本研究证明了体质量、体长和体高是影响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最重要的性状指标,建立了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的判别式,发现了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为等速生长,为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量指标。
窦亚琪梁旭方易提林张进田昌绪骆小年孙龙芳
关键词:翘嘴鳜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
翘嘴鳜连续4代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微卫鳜星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群体世代F1至F4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长江中游野生翘嘴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49个等位基因;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逐代下降,平均等位基因数从5.14下降到2.57,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405下降到0.22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702下降到0.42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代增加(从0.345 4到0.751 7),遗传相似度逐代减小(从0.707 9到0.471 6),遗传分化指数逐代增大(从0.093 8到0.239 7)。结果表明,经过连续4代选育,部分位点的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合,在多数位点上4代群体仍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
郑荷子易提林梁旭方杨敏田昌绪张进赵程
关键词:选育群体微卫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