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071)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薛竟宜田家玮杜国庆李海茹陈双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梗死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3篇血管
  • 2篇心动描记术
  • 2篇心肌超声造影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绞痛
  • 2篇造影
  • 2篇微气泡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绞痛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心动描记
  • 2篇超声心动描记...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沧州市中西医...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泸州市人民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杜佩
  • 2篇陈双
  • 2篇李海茹
  • 2篇杜国庆
  • 2篇薛竟宜
  • 2篇田家玮
  • 1篇薛竞宜
  • 1篇朱宏玮
  • 1篇张蕾
  • 1篇校爱芳
  • 1篇王佟
  • 1篇孙红兰
  • 1篇孙焕志
  • 1篇王淑贤
  • 1篇郭华
  • 1篇吴福荣
  • 1篇李为民
  • 1篇吴言
  • 1篇李玉凤
  • 1篇冯国琴

传媒

  • 5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丹参多酚酸盐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35例确诊为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66例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69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辛伐他汀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另外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析正常组及两个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经4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8%和89.2%;与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经治疗后患者NO含量显著上升(P<0.05),ET含量显著下降(P<0.05),IL-6及TNF-α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吴福荣白霞董旭涵赵猛
关键词:辛伐他汀丹参多酚酸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比较
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比较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择期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各27例,分别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时所有患者的MAP、HP、SpO2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T0、T2~T5时MAP、HP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T1时MAP、HP下降幅度P组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0~T5时SpO2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诱导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颖朱宏玮宋俞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48例患者均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心绞痛14例(29.17%),对照组29例(60.42%),实验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大幅度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的生活质量起积极作用。
牛学敏李玉凤冯国琴校爱芳孙红兰翟晓燕罗守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不良情绪心绞痛
安理申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安理申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V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n=34)采用安理申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n=32)单用安理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χ2=10.38,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LD评分分别为(24.83±2.57)分和(64.68±2.05)分,均较治疗前的(15.87±2.33)分和(35.33±2.50)分及对照组的(20.55±2.38)分和(44.02±2.21)分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33,9.67,7.25,7.83,均P<0.05)。结论安理申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姜源徐菲
关键词:脑梗死安理申脑心通胶囊
部分心血管病治疗药物与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目前部分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可能引起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5512例,根据患者服用不同药物进行分组:服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组3257例,服用伊泽替米类降血脂药物组2364例,服用他汀类药物组2832例,服用利尿剂类药物组2571例,服用噻吩并吡啶类(普拉格雷)药物组2504例,服用安慰剂组1984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并记录各组患者在1、2及3年末发生各类肿瘤性疾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meta分析所用心血管药物与肿瘤风险的关系。结果在AngⅡ组患者中,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分别为78、135和231例;伊泽替米组患者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53、112和185例;他汀类药物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2、46和79例;利尿剂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5、61和112例;普拉格雷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13、31和59例;安慰剂组患者在3年末发生肿瘤的例数为21、52和83例。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伊泽替米类药物可增加肿瘤发生率,他汀类、普拉格雷可减少肿瘤发生率,利尿剂类药物与肿瘤发生风险未见明显相关。
陶竞李婵娟卢山孙焕志
关键词:肿瘤心血管病治疗药物
基于数学形态学算法的心肌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功能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基于改进数学形态学算法的自制心肌超声造影(MCE)软件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左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SD大鼠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3周对其进行MCE检查.体外实验:基于二值形态学的原理,采用膨胀、腐蚀、闭合运算以及对对象标记的连通域搜索的方法自动分割心内膜,并与人工分割结果比较.体内实验:应用该软件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面积自动计算,并获得左室收缩功能新指标—左室面积变化率(AVF).AVF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相关分析.ROC曲线评价AVF对左心功能不全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①自动分割获得心内膜轮廓与人工分割的轮廓具有良好的吻合度,交互相关系数(CCC)在0.90以上,误差百分比(PE)在9%以下;②AVF与LVEF呈正相关(r=0.934,P<0.001);③ROC曲线分析:AVF诊断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50%)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以AVF=27.5%为截断值诊断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敏感性85%,特异性60%.结论 基于改进数学形态学算法的MCE可以实现对左室心内膜的自动、快速、准确的识别,而由此衍生的AVF能对实验大鼠左室收缩功能进行定量评估.
陈双杜国庆薛竟宜杜佩吴言李海茹田家玮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微气泡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及WBC水平与住院死亡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入院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纳入首次入院的AMI患者210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的病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发生死亡进行临床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入院时CRP与WBC水平与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的关联。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RP与WBC水平是导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P与WBC计数处于最高分位组的AMI患者发生研究结局的危险性分别是最低分位组的2.750以及3.278倍(P〈0.05);经过多因素调整(包括性别、年龄等)后,与最低分位组比较,CRP与WBC水平处于最高分位组的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性分别为最低分位组的1.864以及3.492倍(P〈0.05);无论是否经过调整,趋势性检验结果均提示,发生研究结局的危险性随着CRP与WBC计数水平的升高而增大。结论 入院前患者CRP与WBC升高,能够显著增加AMI患者入院期间的死亡率。
王佟韩文忠郭华宋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白细胞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压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认识的加深,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不仅参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还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在血管再生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管再生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王淑贤薛竟宜李为民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
新型心肌超声造影软件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治疗前后微循环灌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自制新型心肌超声造影软件在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模型治疗前后左室心肌微循环灌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4只SD大鼠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EPO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3周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心肌造影图像进行分割、分区灌注强度标注及彩色编码等自动处理,并获得心肌灌注强度指标-造影剂密度值(CI)。CI值与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术后1周和3周,与EPO组比较,MI组梗死节段心肌的CI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PO组危险节段的cI值在术后1周和3周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术后3周时,前壁危险节段CI值与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852,P〈0.01)。③彩色编码:术后3周MI组梗死节段心肌明显变薄,呈大片红色渲染,EPO组于前壁、侧壁有小片状红色区域,其他节段显示为绿色和蓝色混杂,与微球染色及TTC染色明显相似。结论计算机辅助心肌超声造影可以实现对左室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定量评估,在评价梗死心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杜国庆陈双杜佩薛竞宜王超张蕾李海茹田家玮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微气泡心肌梗死心肌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