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04AB33)

作品数:14 被引量:150H指数:7
相关作者:陈烨璞史春薇贾瑞平谭桂霞盛敏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臭氧
  • 4篇壬二酸
  • 3篇过氧化氢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法
  • 2篇油酸
  • 2篇磷化
  • 2篇化学法
  • 2篇反应机理
  • 2篇半衰期
  • 2篇臭氧联合
  • 1篇低浓度
  • 1篇碘量法
  • 1篇电极
  • 1篇电介质
  • 1篇电介质材料
  • 1篇杜鹃
  • 1篇杜鹃花
  • 1篇氧化法
  • 1篇氧化物

机构

  • 12篇上海大学
  • 3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陈烨璞
  • 6篇史春薇
  • 4篇贾瑞平
  • 3篇盛敏奇
  • 3篇谭桂霞
  • 2篇蒋爱丽
  • 1篇吴越芾
  • 1篇范海华
  • 1篇徐引娟
  • 1篇殷文宇
  • 1篇闫玉玲
  • 1篇陈欣
  • 1篇张辉
  • 1篇许孙妮
  • 1篇徐晓萍
  • 1篇沈枫莲
  • 1篇王永臣

传媒

  • 2篇化工科技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氧联合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新进展被引量:33
2007年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臭氧以及臭氧联合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在低剂量和短时间内臭氧难以完全矿化有机物,且分解生成的中间产物会阻止臭氧的进一步氧化。但以其他方法与臭氧联用,可大大促进臭氧分解,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因此臭氧与过氧化氢、紫外线、超声波、光催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联用于水处理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贾瑞平陈烨璞
关键词:臭氧污水处理生物处理
臭氧在气态和水溶液中的分解规律被引量:35
2005年
该文研究了臭氧在气态和水溶液中的分解规律,主要研究了温度和pH值的影响,并获得了不同温度、pH值下臭氧分解的半衰期.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在气态条件下和在水溶液中,其分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pH值小于2时,臭氧在水溶液中的分解速度随pH值的升高而减慢;pH值介于3~6之间时,分解速度随pH值升高而加快;pH值大于6时,分解速度极快.
谭桂霞陈烨璞徐晓萍
关键词:臭氧半衰期
臭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进展被引量:17
2008年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碘量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法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检测要求选择,或通过几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贾瑞平盛敏奇张辉陈烨璞
关键词:臭氧分析方法光度法电化学法
臭氧发生器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4
2005年
介绍了放电式臭氧发生器电极形式、材料及电介质方面研究的新成果;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放电式、电解池式、紫外线辐照式臭氧发生器的新进展。分析表明提高介质的击穿强度和介电常数,改善系统散热效果,采用耐高温、耐氧化电极材料,合理设计系统结构和电极结构是提高放电式臭氧发生器性能、延长寿命的主要途径。
蒋爱丽陈烨璞华明
关键词:臭氧发生器电极电介质材料
壬二酸联合氧化法的合成与反应机理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对以过氧化氢和臭氧联合为氧化剂,油酸为原料制备壬二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通入臭氧的流速以及不同种类钨化合物与季铵盐组成的相转移催化体系催化氧化油酸的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20 g油酸为原料,加入0.6 g磷钨酸,0.7 g CTAB,滴加w(H2O2)=30%60 mL,温度70℃,通入臭氧8 h,壬二酸的收率为71%。初步研究了臭氧-过氧化氢联合氧化法制备壬二酸的反应机理,发现.OH是一个重要的反应物。
史春薇闫玉玲殷文宇
关键词:臭氧过氧化氢油酸壬二酸
臭氧在铝材磷化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SEM、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磷化膜重等测试手段,确定了磷化液中各组分的配比及磷化工艺条件。p(臭氧)=(0.6~0.9)mg/L,磷化温度约40℃,pH值控制在3.5~3.7,磷化时间为5min。在此条件下,加入复合促进剂,制得磷化膜重每平米可达4.92g。在质量分数3%NaCl溶液中测定磷化膜的电极化曲线,腐蚀电流密度为2.9μA/cm^2,说明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好。
史春薇
关键词:臭氧
臭氧对碳钢表面磷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pH值、温度以及不同浓度臭氧等因素对碳钢表面形成磷化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钢片在臭氧溶解量为0.82~1.62 mg/L,pH值为2.75~2.80的磷化液中,42~45℃处理5 min获得的磷化膜层致密呈暗灰色,膜重>5.90 g/m2,经电化学测试等方法表明耐蚀性良好。
盛敏奇陈烨璞贾瑞平范海华
关键词:碳钢臭氧磷化
正交实验法优化壬二酸合成条件及反应机理被引量:2
2008年
以过氧化氢和臭氧联合为氧化剂,油酸为原料制备壬二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正交实验L9(34)表格设计,考察了不同的过氧化氢的浓度、通入臭氧的流速以及不同种类钨化合物与季铵盐组成的相转移催化体系等4个因素在3种不同水平条件下对壬二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 g油酸为原料,滴加30%H2O260 mL,加入0.6 g磷钨酸,0.5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通入臭氧质量浓度为4 000 mg/m3,壬二酸收率为70.0%。探索了臭氧-过氧化氢联合氧化法制备壬二酸的反应机理,发现.OH是一个重要的反应物。
史春薇王永臣陈烨璞
关键词:壬二酸正交实验臭氧过氧化氢反应机理
壬二酸研究的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陈烨璞史春薇陈欣
关键词:壬二酸相对分子质量供不应求皮肤病杜鹃花分子式
臭氧化反应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5年
介绍了近年来臭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无机合成以及高分子合成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并就臭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作了一些讨论。
史春薇陈烨璞
关键词:臭氧臭氧化反应合成化学反应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