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09ZB036)

作品数:25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廖立敏王碧李建凤雷光东汪建红更多>>
相关机构:内江师范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理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正交
  • 5篇柠檬
  • 4篇定量结构-性...
  • 4篇毒性
  • 4篇双水相
  • 4篇水相
  • 3篇有机物
  • 3篇正交实验
  • 3篇柠檬苦素
  • 3篇黄酮
  • 3篇芳烃
  • 3篇分子
  • 2篇定量结构-活...
  • 2篇定量结构性质...
  • 2篇有机物结构
  • 2篇正交设计
  • 2篇生物毒性
  • 2篇水溶
  • 2篇水溶性
  • 2篇柠檬皮

机构

  • 25篇内江师范学院
  • 7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医药高等...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廖立敏
  • 13篇王碧
  • 12篇李建凤
  • 5篇雷光东
  • 4篇汪建红
  • 4篇谢永红
  • 4篇覃松
  • 3篇朱俊
  • 2篇卿东红
  • 2篇余瑜
  • 2篇苏布道
  • 2篇兰作平
  • 1篇邱艳
  • 1篇马利
  • 1篇朱照静
  • 1篇何林
  • 1篇王锦
  • 1篇刘宇
  • 1篇杨敏
  • 1篇刘腾

传媒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分析科学学报
  • 3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素与DNA相互作用方式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分子荧光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粘度分析以及与溴化乙锭的竞争性实验对大黄素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进行了考察。在pH7.4,低离子强度(30 mmol/L NaCl)及恒温37℃条件下反应35 min,大黄素的荧光强度随DNA加入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80、475 nm处出现等吸收点并红移5nm,表明大黄素与ctDNA形成了复合物,两者之间的作用模式为嵌入式。同时,腺嘌呤与大黄素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呈现出与DNA相似的荧光猝灭现象,表明大黄素已嵌入碱基对之间,破坏了腺嘌呤与胞嘧啶的氢键结合。
苏布道廖立敏雷光东王碧
关键词:大黄素DNA嵌入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溴化乙锭猝灭
蔗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被引量:10
2013年
以蔗渣为原料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探讨了料液比、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得出蔗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pH值5.5,40℃提取4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53.75%。所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为淡黄色,膨胀力为4.5 mL/g、持水力为813.6%。
谢永红廖立敏
关键词:蔗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参数优化
新型结构描述法用于芳烃类化合物水溶性(-lgS_w)模拟被引量:1
2010年
为探寻芳烃类有机物结构与水溶性的关系,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按照不同类型原子之间电性作用得到一种分子结构描述方法,即三维分子电性距离矢量(3D-MEDV);利用该矢量对34种芳烃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4变量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的-lgSw模型,复相关系数(R)为0.945,标准误差(SD)为0.468.再用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互检验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到的复相关系数(RCV)为0.908,标准误差(SDCV)为0.598.结果表明:3D-MEDV能较好地表征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李悦山琴贾容谢进廖立敏
关键词:芳烃水溶性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总黄酮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以低温烘干的柠檬渣为原料,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g/mL、硫酸铵用量为24g、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30min时,提取率最高.在此条件下进行了5次平行实验,平均提取率可达1.58%,而且实验重现性好.
汪建红廖立敏王碧
关键词:双水相正交实验黄酮
芳烃类污染物结构与水溶性(-lgS_w)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寻芳烃类有机物结构与水溶性(-lgSw)的关系,应用分子顶点及顶点相互作用值对芳烃类有机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建立了2个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的-lgSw模型.经过比较,发现模型(M2)具有最佳模拟结果,此时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49,标准偏差(SD)为0.443.采用Jackknife法对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可接受的总体稳健性及良好的预测能力;另外,采用留一法(leave-one-out)对模型进行交叉检验,复相关系数(Rcv)为0.915,标准偏差(SDcv)为0.566,这也说明所建模型的稳定性与预测能力均较为理想.
廖立敏朱俊李建凤雷光东
关键词:环境化学芳烃水溶性定量结构-性质相关
含氟取代苯类化合物定量结构与毒性关系研究
2012年
本文采用了按氢分类的分子电距矢量(H-MEDV)对19个含氟取代苯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了含氟取代苯类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毒性关系(QSAR)的5变量模型;上述模型对19个含氟取代苯类化合物毒性预测与实验值较好的吻合,其复相关系数(R)为0.918,标准偏差(SD)为0.382,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谢永红廖立敏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毒性
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柠檬皮中的柠檬苦素被引量:6
2015年
以低温烘干的柠檬皮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皮中的柠檬苦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超声波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 g/m L,硫酸铵用量为12 g,超声波处理温度60℃,处理时间30 min,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 h时,得率最高。在此条件下作了3次平行实验,平均得率可达0.3222%,而且实验重现性好。
汪建红廖立敏王碧刘腾
关键词:双水相超声波柠檬苦素柠檬皮正交实验
脐橙皮中柠檬苦素的双水相提取及显色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低温烘干的脐橙皮为原料,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脐橙皮中的柠檬苦素。利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显色温度等因素对柠檬苦素显色性质的影响,得出最合适的显色温度为30℃。在此基础上,建立柠檬苦素的标准曲线,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g/m L),硫酸铵用量为12 g,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在此条件下作了5次平行试验,平均得率可达0.345 3%,而且试验重现性好。
汪建红廖立敏王碧黄丹美
关键词:双水相脐橙皮柠檬苦素正交试验
改进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改进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3D-MEDV)对22个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变量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复相关系数R为0.936,标准误差SD为13.317.再用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叉检验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到的复相关系数R_(CV)为0.829,标准误差SD_(CV)为21.191.将所建模型与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D-MEDV能较好地表征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本文所得结果优于文献.
李建凤廖立敏王碧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
氧化镝-聚苯胺复合涂料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乳液原位聚合法,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掺杂的聚苯胺(PANI)。通过电导率分析和塔菲尔曲线(Tafel)等手段,表征了在一定的合成条件下,SDBS与苯胺(An)摩尔比(n(SDBS)/n(An))的改变及氧化镝(Dy2O3)的加入对PANI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NI含量为25%、n(SDBS)/n(An)为0.8时,涂层腐蚀电位最大(-0.168V),防腐性能较好。而加入Dy2O3后,涂层的腐蚀电位显著增大,且Dy2O3用量为9%时,腐蚀电位最大(0.071V),防腐性能最佳,Dy2O3的加入改善了PANI涂层的防腐性能。
李建凤廖立敏马利王碧
关键词:氧化镝乳液聚合复合涂料防腐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