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09050)

作品数:7 被引量:111H指数:7
相关作者:李英帅袁卓珺王琦秦国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省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4篇证候
  • 3篇中医
  • 3篇中医体质
  • 2篇阳虚
  • 2篇阳虚体质
  • 2篇体质
  • 1篇药效
  • 1篇药药
  • 1篇阴虚
  • 1篇阴虚体质
  • 1篇诊疗
  • 1篇诊疗研究
  • 1篇尿液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炎
  • 1篇清和
  • 1篇中药
  • 1篇中药药效

机构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云南省中医医...

作者

  • 4篇袁卓珺
  • 4篇李英帅
  • 2篇王琦
  • 1篇秦国政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阳虚体质者血清和尿液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被引量:46
2011年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中医阳虚体质及平和体质(正常对照)的血清和尿液,分析了阳虚体质的特征代谢物.实验收集阳虚体质及平和体质各30人的血清及尿液样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阳虚质组和对照组血清和尿液中的内源性代谢差异.结果表明,阳虚质血清中乳酸、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N-乙酰糖蛋白、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谷氨酰胺、葡萄糖、磷脂酰胆碱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多;尿液中肌酐的含量降低,乳酸、二甲胺、柠檬酸及马尿酸的含量增多.阳虚体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从代谢组学角度为个体差异提供了新的依据.阳虚体质与平和体质存在能量代谢、脂代谢及糖代谢的差异以及相关脏腑功能的改变.
李英帅王琦袁卓珺
关键词:阳虚体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探讨被引量:7
2008年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代谢组学原理与中医理论思维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研究复杂的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通过论述代谢组学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中药药效、中医藏象、中医体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认为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有望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李英帅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证候中医体质中医藏象中药药效
应用代谢组学进行个体化诊疗研究的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个体化诊疗这一医疗模式的提出,强调和注重人体内在因素和个体差异在疾病诊疗上的影响。由于代谢组学反映了在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个体生物体系功能状态的整体特征,为研究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通过论述代谢组学用于个体差异研究的思路、方法、进展,认为代谢组学技术在个体化诊疗研究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有望取得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李英帅
关键词:代谢组学个体化诊疗中医体质
应用代谢组学探讨中医体质与证候关系问题被引量:10
2012年
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出现,单一、孤立地看待生命体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其忽略了生命体的复杂性及整体性,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已日益突出。代谢组学的应用使系统生物学得以快速的发展;同样,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
袁卓珺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体质证候
体质与证候关系解析被引量:24
2009年
李英帅
关键词:体质证候
王琦教授关于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的调体方法被引量:16
2012年
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是中国人九种体质类型中常见的一对性质相反、表现各异的体质类型,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偏颇体质状态。王琦教授在临证中,多应用"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进行立法处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指导个体遵循调体原则与要点,应用相关调体方法,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其临证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
袁卓珺
关键词:阳虚体质阴虚体质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体论治被引量:7
2010年
证候与体质因素贯穿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证候病机与体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很高。由于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证候病机因素的认识存在分歧,加之本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复杂且无特异性,使得慢性前列腺炎常表现为无证可辨,给诊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紧紧抓住体质因素,从辨体的角度入手,因人施治,体现个体化的治疗思想,为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袁卓珺王琦秦国政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体质证候辨体论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