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227002)

作品数:39 被引量:186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式民许传龙陈晓平梁财赵长遂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教育部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化学工程
  • 10篇机械工程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气力输送
  • 11篇两相流
  • 8篇气固
  • 8篇气固两相
  • 8篇气固两相流
  • 7篇煤粉
  • 6篇电容层析
  • 6篇电容层析成像
  • 6篇密相气力输送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电传感器
  • 4篇有限元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流动特性
  • 4篇静电传感器
  • 4篇值模拟
  • 3篇有限元法
  • 3篇水平管

机构

  • 33篇东南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作者

  • 13篇许传龙
  • 13篇王式民
  • 12篇陈晓平
  • 9篇赵长遂
  • 9篇梁财
  • 6篇郝英立
  • 6篇徐贵玲
  • 6篇杜敏
  • 5篇周海军
  • 5篇周宾
  • 4篇蔡佳莹
  • 4篇沈湘林
  • 4篇许盼
  • 3篇高鹤明
  • 3篇杨道业
  • 3篇付飞飞
  • 3篇贺春辉
  • 3篇李健
  • 3篇熊源泉
  • 3篇鹿鹏

传媒

  • 10篇化工学报
  • 9篇中国电机工程...
  • 7篇工程热物理学...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锅炉技术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Partic...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6
  • 6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稠密气固两相流静电与压力信号多尺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粉体气力输送过程,由于颗粒之间及颗粒与管道之间碰撞、摩擦、分离,导致颗粒携带大量电荷。粉体颗粒荷电含有丰富的气固两相流动信息。在加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静电信号和压力信号在表征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上的异同。利用Hilbert-Huang变换(HHT)对静电信号和压力信号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并分别对分解的细节信号进行了R/S分析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静电信号主要表征气相与单颗粒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微尺度特性,而压力信号表征气相与固相整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宏尺度特性。将静电信号和差压信号2种信息源结合,有助于认识高压气固两相流复杂的流动形态及其转变规律,可深层次揭示密相气固两相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付飞飞许传龙王式民
关键词:静电传感器HILBERT-HUANG变换R/S分析
撞击流中颗粒碰撞传热理论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建立了考虑颗粒接触面导热的颗粒碰撞传热模型,相应完善了气固两相撞击流理论模型,并对不同条件的撞击流干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还分析了颗粒碰撞传热、加料方式以及喷嘴间距对撞击流干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本文所涉及的撞击流干燥过程中,颗粒碰撞传热对干燥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单边加料时颗粒物料的降水幅度及撞击流装置的干燥强度都明显大于双边加料的工况;喷嘴间距较大时,物料的降水幅度及装置的干燥强度均较大。
杜敏郝英立张涛周宾郭宏伟
关键词:撞击流
CO_2/N_2作输送载气对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该文在自主研发的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分别以CO2和N2作输送载气,进行了兖州烟煤的输送实验,对两种输送载气下输送特性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操作参数和输送载气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输送载气不同时,操作参数对输送特性的影响有相似规律,载气差异导致输送特性的差别也比较明显。两种载气下,煤粉质量流量都随总输送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补充风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滑移速度都随总输送压差的增加而增大,随补充风流量的增加而减小;煤粉质量流量均随滑移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操作条件下,用CO2输送时,煤粉质量流量和滑移速度均较小,滑移速度与煤粉质量流量的关系也与用N2输送时有较大差异。
贺春辉沈湘林胥宇鹏陈先梅王建豪倪红亮周海军熊源泉
关键词:煤粉密相气力输送
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煤粉输送速率通量及神经网络模拟被引量:2
2013年
在高压密相气力输送中试试验台上,研究了输送压力P1、总差压ΔPT和流化风量Qf等操作条件,以及煤粉平均粒径dp、含水率W和煤粉种类等物性参数对煤粉输送速率通量ψ的影响规律。鉴于高压密相气固两相流的复杂性,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先后采用原始BP神经网络和两种改进算法,对ψ进行模拟和预测,并比较各算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ψ随着P1和ΔPT的增大而增大,随着Qf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ψ随着dp和W的增大而减小,也受煤粉种类的影响;两种改进算法的BP网络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较好的模拟和预测,但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不可兼得。试验结果将对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操作运行以及关键特征参数的模拟预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鹿鹏韩东蒲文灏岳晨陈晓平赵长遂
关键词:气力输送神经网络
基于阵列式静电传感器的自相关颗粒速度测量被引量:1
2014年
对用于气固两相流颗粒速度测量的阵列式静电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自相关分析,获得了自相关谱线中渡越时间与颗粒速度的关系,并在重力输送实验台和浓相气力输送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分析了采样频率对速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理论与实验结果表明:静电信号自相关函数的渡越时间与颗粒速度成线性关系,在合理选择采样频率的前提下可准确获得颗粒流动平均速度。
李健许传龙王式民
关键词:自相关气固两相流
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流型及稳定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输送压力可达到4MPa、管路固气比可达到700kg/m3的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试验台上进行输送物料为300μm煤粉和石英砂的流型可视化试验,获得了不同表观气速下物料的流型,研究了补充风风量对300μm煤粉输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台范围内,随着表观气速的减小,输送煤粉时获得了悬浮流、分层流和沙丘流流型,输送石英砂时获得了分层流、沙丘流和柱塞流流型,且不同流型间的区分度优于输送煤粉时流型间的区分度;随着表观气速的减小,输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管路的振动和各管段压降随时间的变化验证了这一事实;在输送300μm煤粉时,过小的补充风风量易发生堵管现象;沙丘流或柱塞流状态均属于间歇流动状态,且柱塞流状态是一种比沙丘流状态更不稳定的低速复杂流动状态.
鹿鹏韩东蒲文灏陈晓平赵长遂
关键词:流型稳定性煤粉石英砂表观气速
粒煤螺旋输送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在自行设计的粒煤螺旋输送系统上对粒煤的螺旋输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煤的粒径、外水分及螺旋倾角对其输送特性有显著影响。粒煤的平均粒径越大,外水分越小,其输送速率越大;螺旋倾角越大,输送过程中物料的滑移现象越严重,填充系数越大;粒煤的外水分越大,平均粒径越大,输送过程中的填充系数越大。
陈汝超陈晓平蔡佳莹刘道银梁财
关键词:粒煤
氧煤比对气流床煤气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为研究氧煤比对气流床煤气化炉气化过程的影响,对某厂运行的Texaco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Texaco气化炉内的气化过程,以及氧煤比对炉内温度、气相成分及炉膛出口合成气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exaco气化炉内下行火焰的长度约占气化炉高度的1/3,炉膛上部火焰高度区域内气相温度及主要成分浓度的变化梯度最大,而在炉膛下部气相成分及温度的变化均不明显;随着氧煤比的增大(0.95~1.10),气化炉出口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浓度逐渐降低,CO2和H2O的浓度及气化炉内气相温度逐渐升高;在保证顺利排渣和合适的出口合成气成分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氧煤比。
陶明春杜敏郝英立
关键词:TEXACO气化炉气化过程数值模拟氧煤比
气力输送电容层析成像在线标定方法被引量:9
2010年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气力输送过程监测手段。由于物料种类变化或物性变化引起的两相流混合介电常数变化,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需要对新流动介质重新标定。标定过程中,一般要将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拆下,置于空管和满管2种状态下标定,获得空满管电容。该文提出一种气力输送电容层析成像在线标定方式。建立电容传感器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式分析了电容模型的误差。通过对被测物料的采样,获得物料的介电常数,根据预先标定好的电容-介电常数关系计算出当前介电常数下的传感器的满管电容值。该方法无需拆卸传感器,不干扰气力输送过程。
杨道业周宾许传龙王式民
关键词:有限元法
曳力模型对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模拟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在欧拉欧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Dartevelle摩擦应力模型、修正的颗粒动理学理论,采用考虑摩擦应力项的Johnson&Jackson固相壁面边界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kp-εp气固湍流模型对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考察了Huilin-Gidaspow曳力模型、Mckeen曳力模型以及构建的三段式曳力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2个曳力模型相比,采用三段式曳力模型所得的模拟结果不仅精准地预测了水平管压降及水平管压降随补充风量的变化规律,其相对误差在-3.7%^+5.2%以内,而且更加合理地反映了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各流动形态的输送特性.采用三段式曳力模型预测的水平管固相体积浓度分布与ECT图相吻合,从而证实了三段式曳力模型更适用于模拟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
周海军熊源泉
关键词:气力输送水平管数值模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