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1222991201)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宗英邓中杰姜君鲜于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2篇史诗
  • 2篇抒情
  • 2篇抒情史诗
  • 2篇情史
  • 2篇威廉斯
  • 2篇爱默生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等候
  • 1篇心路
  • 1篇意志
  • 1篇译本
  • 1篇译法
  • 1篇隐喻
  • 1篇英国诗人
  • 1篇韵律
  • 1篇直译
  • 1篇直译法
  • 1篇神秘主义
  • 1篇诗歌

机构

  • 7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高等教育出版...

作者

  • 6篇黄宗英
  • 1篇姜君
  • 1篇鲜于静
  • 1篇邓中杰

传媒

  • 4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外国语文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灵芝”与“奇葩”:赵萝蕤《荒原》译本艺术管窥被引量:9
2014年
赵萝蕤先生曾经说,直译法是她从事文学翻译的唯一方法,其理论根据是形式与内容相互统一的原则。虽然内容最终决定形式,但是形式也是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赵萝蕤先生认为,在翻译严肃的文学作品时,译者首先必须深刻全面地研究作家及其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认识、感情力度、创作目的和特点;其次,必须具备两种语言的较高水平,才能较好地体现作者风格和表达作品内容;第三,必须谦虚谨慎,忘我地向原作学习。通过赵萝蕤先生1936年《荒原》译本手稿与国内出版的几个《荒原》译本之间的比较与分析,本文探讨赵萝蕤先生坚持用直译法翻译严肃的文学作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黄宗英邓中杰姜君
关键词:《荒原》直译法
诗人作为“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传承——论爱默生诗学对金斯堡诗歌创作的影响
2017年
美国诗人爱默生与金斯堡在迥然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诗歌创作,但是爱默生的诗歌和诗学理论无疑对金斯堡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爱默生关于诗人作为"代表性人物"的观点使金斯堡认识到了作家的责任与使命,这两位作家作品的相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诗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挑战,诗歌的民族性及其唤起民众觉醒的功用,"催生韵律"的个性化表达,与神秘主义的共通性:直觉性感悟与追求超越。金斯堡在后现代语境中对传统诗人爱默生的回应是对后现代时期主流话语和文化的对抗。
鲜于静
关键词:神秘主义
“站立等候”:弥尔顿《哀失明》的清教心路管窥被引量:1
2015年
约翰·弥尔顿不仅打破了英国十四行诗着重描写爱情主题的传统,而且在十四行诗诗体结构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表面上看,弥尔顿十四行诗第19首《哀失明》描写诗人将用忍耐来抑制自己因双目失明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但实际上它书写了一位清教诗人寻求侍奉上帝的清教心路。本文将这首诗置于17世纪英国清教主义情境之中,结合文本释读,讨论弥尔顿十四行诗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契合,考察诗中双关、对照、圣经典故等修辞手法,进而揭示诗人摆脱焦虑和痛苦的清教心路。
黄宗英
关键词:弥尔顿英国诗人十四行诗
“我想写一首诗”: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抒情史诗《帕特森》被引量:5
2016年
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一文中说:"这个世界主要的辉煌壮举就是造就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不仅"歌唱一个人的自我",而且"也唱出‘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在《帕特森》中,威廉斯写道:"这座城市/这个人,一种认同。"可见,爱默生笔下这个"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的"一个人"在惠特曼笔下变成了一个包含"自我"和"全体"的人,而在威廉斯笔下,这"一个人"又进一步与一座"城市"相互"认同"。本文围绕"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这一主题,深入揭示威廉斯创作抒情史诗《帕特森》的心路历程。
黄宗英
关键词:抒情史诗
弗罗斯特的“爱默生主义”被引量:5
2017年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语言、格律、图征性意象、二元论宗教观以及"焦虑的自由"等方面,阐释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影响。
黄宗英
关键词:爱默生现当代诗歌诗歌评论
“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论威廉斯抒情史诗《帕特森》中城与人的隐喻
2018年
本文围绕"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这一主题,解读威廉斯《帕特森》中具有代表性的奇思妙喻,挖掘帕特森其人与其城之间的隐喻性关联,揭示现当代美国抒情史诗创作中戏剧性地让人与城相互捆绑和相互认同的一个艺术特征。
黄宗英
关键词:奇思妙喻抒情史诗
“不变的/是变的意志”:评查尔斯·奥尔森的投射诗《翠鸟》
2017年
《翠鸟》是奥尔森早期最杰出的诗作,也是他投射诗诗学理论最成功的一次创作实验。虽然仍受庞德和艾略特的影响,但奥尔森更加注重威廉斯的诗歌风格,不仅对自己生长的故土充满信心,而且不遗余力地去挖掘美国本土的、具体的、地方性的文化内涵。本文从赫拉克利特关于唯有变才是不变的辩证法观点切入,紧扣该诗的主题"不变的/是变的意志",通过诗歌文本的深度释读,分析投射诗诗歌语言、表现形式和主题呈现的基本特征,揭示奥尔森寻求变革后现代主义时期美国诗歌的理论与实践。
黄宗英
关键词:《翠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