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41B01)

作品数:47 被引量:548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秀梅刘光荣冀建华刘益仁侯红乾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土壤
  • 21篇红壤
  • 8篇花生
  • 6篇施肥
  • 6篇水稻
  • 6篇污染
  • 6篇旱地
  • 5篇氮肥
  • 5篇养分
  • 5篇有机碳
  • 5篇微生物
  • 4篇稻草覆盖
  • 4篇稻田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胁迫
  • 4篇金属污染
  • 4篇红壤旱地
  • 4篇干旱
  • 4篇长期施肥

机构

  • 25篇江西省农业科...
  • 1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江西省红壤研...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江西省烟草公...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省邓家埠...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西省超级水...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金正大生态工...

作者

  • 13篇刘秀梅
  • 11篇刘光荣
  • 10篇冀建华
  • 9篇侯红乾
  • 9篇刘益仁
  • 9篇王萍
  • 8篇周静
  • 7篇孙波
  • 6篇唐先干
  • 6篇夏文建
  • 6篇崔红标
  • 6篇徐磊
  • 5篇蒋瑀霁
  • 5篇冯兆滨
  • 5篇梁家妮
  • 5篇李祖章
  • 5篇陶美娟
  • 4篇王少先
  • 4篇黄欠如
  • 4篇李瑶

传媒

  • 11篇江西农业学报
  • 6篇土壤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烟草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5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季玉米种植下长期施肥改变红壤氮磷活化能力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系统研究南方丘陵区红壤氮磷养分活化程度对长期施肥和玉米连作模式的响应规律,研究选取江西进贤红壤旱地双季玉米长期试验的不施肥(CK)、氮肥(N)、磷肥(P)、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2倍氮磷钾配施(H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等处理,分析其27a内(1986—2013年)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氮磷活化度的时间序列变化,并研究了土壤氮磷的增加速率以及土壤有机碳与氮磷活化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氮磷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试验27a间,施氮处理对氮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在60.25%~105.35%之间,以NPK处理为最高,HNPK和NPKOM次之;施磷处理对磷活化度的提升效果在2.29~15.40倍之间,以NPKOM处理为最高,HNPK和P处理次之。NPKOM处理对碱解氮和速效磷的提升作用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高。施肥处理提升氮磷活化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了碱解氮和有效磷。与试验前相比,连续27a施肥后,NPKOM处理的土壤全氮和全磷仅增加了25.02%和145.16%,而碱解氮和全磷则分别增加了131.46%和38.39倍,导致氮磷活化度分别增加了85.14%和15.40倍。土壤氮活化度与土壤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而磷活化度则表现出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磷素活化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264 1,P<0.05)。因此,在红壤旱地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和氮磷活化度的重要措施,磷的活化程度明显高于氮,但速效氮磷养分的大幅增加也可能导致环境风险。
柳开楼胡志华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徐小林胡惠文周利军王赛莲
关键词:红壤双季玉米
我国红壤区大气氮沉降及其农田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10
2015年
大气氮沉降作为营养源和酸源,沉降数量的急速增加,将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气氮沉降的概念、来源和研究方法,梳理了近年来我国红壤区大气氮沉降的形态、数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红壤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崔键周静杨浩何园球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红壤生态效益活性氮农田生态系统
施用硫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大棚内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可以明显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增强其抗性;施用硫肥提高了番茄果实的全S、Vc、全K含量和可滴定酸浓度,但降低了其可溶性糖、固形物、蛋白质、全N和全P的含量;施硫30 kg/hm2处理的番茄果实在常温下贮藏效果较好。
王少先刘光荣缪南生熊德桃罗奇祥夏文建王萍苏金平范芳李瑶杨成春秦文婧
关键词:硫肥番茄
稻草覆盖下配方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缓解桉树干旱胁迫、促进桉树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该文采用稻草覆盖下施配方肥处理研究桉树生长、土壤养分和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单施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稻草覆盖处理分别提高桉树地径19%和20%,胸径13%和21%;2在配方肥基础上稻草覆盖处理可以降低土壤温度,有效保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桉树叶片水势,缓解干旱胁迫下桉树水分需要,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起到抗旱和培肥作用。
冀建华杨涛刘秀梅侯红乾刘益仁刘光荣冯兆滨
关键词:桉树稻草覆盖土壤水分
红壤中产吲哚乙酸并具解磷作用的促生菌筛选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从江西红壤花生地中,筛选出3株产吲哚乙酸(IAA)菌株,其中ZH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培养24h时IAA产量达到43.18μg/ml,且菌株ZH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rR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菌株ZH5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对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菌株ZH5生长和增强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为6~8,最佳通气量为50ml/250ml,30℃摇床培养24h;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在实验室中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株高增加了54.0%;植株鲜重增加了49.8%;并且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植株全磷及花生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1.84%、64.20%、28.20%、34.35%和68.67%。该研究结果为菌株ZH5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郑文波申飞闫小梅张舒玄孙波胡锋李辉信
关键词:红壤植物促生菌IAA促生解磷
耐旱性油菜品种的筛选及干旱胁迫对油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研究背景】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我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虽然降雨充沛,但全年降水不均匀,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油菜整个生长季节需水量较大,水分不足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尤其是油菜蕾花期是需水的临界期,干旱导致的油菜总产损...
熊洁邹晓芬邹小云陈伦林李书宇丁戈宋来强
关键词:油菜干旱胁迫生理特性
文献传递
稻草覆盖量对红壤旱坡地花生生长环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江西季节性干旱发生的特点对红壤旱坡地花生生长的不利影响,研究不同的稻草覆盖量(1 500、3 000、4 500、6 000 kg·hm^(-2)和7 500 kg·hm^(-2))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产量形成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花生田土壤湿度、温度和电导率的日变幅均相应降低,杂草发生量也相应减少,但花生的干物质生产量、根瘤量、成熟期绿叶残留量及产量则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形状,并在稻草覆盖量为4500 kg·hm^(-2)的条件下表现最好。综合考虑稻草覆盖的防草、抗旱、增产效果,研究认为红壤旱坡地花生稻草覆盖量以4 500 kg·hm^(-2)左右为宜。
邱才飞关贤交钱银飞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时空互换法,采用野外典型区域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南方4省(江西、湖南、四川、湖北)不同苎麻种植年限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体破坏率,>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南方种植苎麻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能的指标;(2)种植苎麻增加了土壤中>2mm和>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土壤中>2mm和>0.25mm团聚体的破坏率,且其效果随着苎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种植苎麻对增加>2mm团聚体的含量及降低其破坏率的作用尤为突出;(3)所选择的4个研究区中,以四川省达州地区种植苎麻提高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效果最为突出,其次是湖北省咸宁市。
成艳红黄欠如钟义军熊春贵武琳孙永明
关键词:苎麻土壤抗蚀性
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流失潜能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综述了稻田土壤磷素的累积、固定转化、分级、下移及流失潜能,讨论了稻田施磷的安全性及施磷量,并提出了合理施用磷肥的一些建议。
王少先刘光荣罗奇祥刘秀梅王萍夏文建谢杰唐先干张保根漆林香
关键词:稻田土壤OLSEN-P
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进行了连续3年6季的定位试验,比较了不施氮(N0)、常规施氮(NNL)2个对照处理与6个氮肥减施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经济效益、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氮量20%的条件下,30%常规氮肥用量+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50M)、30%常规氮肥用量+50%缓释氮肥用量(30F+50S)产量与NNL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和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产量构成因子在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负相关。经过3年6季水稻种植,土壤肥力除有效钾外,处理30F+50M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值分别比NNL处理提高了21.3%、7.0%、34.7%、4.9%、4.1%。其中,有机质、有效磷含量、pH值均显著高于80F处理。其余各减施氮肥处理与80F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南方双季稻连作区,在减少施氮20%的条件下,30F+50M、30F+50S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措施。
侯红乾冀建华刘光荣刘益仁刘秀梅程正新杨俊诚文石林
关键词:施肥模式土壤肥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