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4057)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淑芬石颖张冬杰王维红许玲玉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多次波
  • 4篇次波
  • 3篇表面多次波
  • 2篇登娄库组
  • 2篇地震成像
  • 2篇地震勘探
  • 2篇多次波压制
  • 2篇数据域
  • 2篇松辽盆地
  • 2篇松辽盆地北部
  • 2篇盆地
  • 2篇勘探
  • 2篇北部
  • 2篇SRME
  • 1篇道集
  • 1篇底界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8篇东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5篇刘淑芬
  • 4篇石颖
  • 3篇张冬杰
  • 2篇王维红
  • 2篇历玉英
  • 2篇许玲玉
  • 2篇王刚
  • 1篇裴江云
  • 1篇张天垚
  • 1篇王刚
  • 1篇周件林
  • 1篇张明学
  • 1篇文瑞霞
  • 1篇张海翔
  • 1篇刘洪
  • 1篇崔宝文
  • 1篇王丽静
  • 1篇王国雷
  • 1篇林春华
  • 1篇雷江平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物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细解释技术在苏仁诺尔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文中以苏仁诺尔油田为例,分析了主要产油层南屯组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效果.苏仁诺尔油田处在北东向苏仁诺尔构造带上,南屯组顶底界面及内部分界面(T23)为区域标准等时面,精细对比研究时参考局部等时面,可获得高精度地层格架.油田内断裂关系复杂,精细断层解释结果阐明了苏仁诺尔油田内部储层不连通、注采关系不对应等现象原因,以及对油田油气聚集规律产生的影响.采用多级次断裂空间配比关系来解决开发地质问题,同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反过来验证地质问题,对于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关系调整,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淑芬张海翔周冰冰许玲玉
关键词:南屯组
逆数据域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基于波动方程压制表面多次波的反馈迭代方法,推导出压制表面多次波的逆数据域方法。该方法利用了一次波和表面多次波在逆数据域的可分离性质。含表面多次波的地震数据变换到逆数据域后表面多次波的能量在逆数据域形成能量聚焦区域,可通过...
石颖刘洪历玉英
关键词:地震勘探表面多次波SRME
文献传递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深层断陷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Kirchhoff积分叠前时间偏移应用波动方程的Kirchhoff积分解实现地下反射层的偏移问题,该技术应用所有偏移距的地震资料,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较理想的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是对偏移处理和偏移速度修改的一个迭代过程,偏移速度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偏移效果.对大庆油田古龙断陷某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进行成像处理,对于埋深较大的目的层,断陷结构复杂,介质的各向异性较为严重,所以应用考虑各向异性参数的速度修改公式,得到较为精确的偏移速度体,进而保证偏移CRP道集拉平,得到成像良好的偏移数据体.实际地震数据偏移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可对复杂构造的地震数据准确成像,可在古龙地区断陷地层勘探中推广应用.
崔宝文王维红
关键词:叠前时间偏移
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岩芯和录井等资料,对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大磨拐河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3个长期、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类短期基准面旋回,精细对比研究了短期、中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特点.分析了不同级别旋回的结构、叠加样式特征,总结了他们在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内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预测的重要意义,指出最有利储集砂体形成于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早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的晚期.
王刚刘淑芬张明学张冬杰张天垚雷江平
关键词:基准面旋回大磨拐河组乌尔逊-贝尔凹陷
重构反演在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储层预测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以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为例,基于频率补偿原理,应用自然伽马高频分量和波阻抗曲线的低频成分构建拟波阻抗曲线;通过测井曲线标准化、地震资料预处理、子波标定及地震合成记录、地质模型等,实现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低频补偿、高频恢复构建拟波阻抗曲线的重构方法的反演结果能够识别5 m左右的薄砂岩,结合沉积地质认识,能够刻画登一段砂体的空间展布,为后期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王刚王刚周件林李阳彭政
关键词:地震反演
松辽盆地北部登娄库组底界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详细研究了登娄库组底界面的不整合平面展布特征,该界面在地震上有明显的削截上超标志,根据所处位置不同主要表现为5种不同岩性特征,岩相、曲线特征突变明显.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不整合的控油及对油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不整合发育程度控制,盆地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油气圈闭特征,其中削藏地层圈闭,超覆地层圈闭,与断裂共同作用控制的削截超覆圈闭控油意义较大,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的可渗透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不整合面上的超覆砂体是登娄库组底部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刘淑芬王丽静张冬杰许玲玉
关键词:不整合油气圈闭
石油高校《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3年
《地震勘探原理》是东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课程具有基础性、连贯性、综合性特征.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石油高校教学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强化现代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形成重基础,强实践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刘淑芬石颖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教学形式
层控垂向多参数拟合变速成图方法研究——以明水绥化地区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明水绥化地区构造复杂,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使得地震速度横向变化较大.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时深转换绘制的大面积连片构造图误差较大,不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适应勘探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层控垂向多参数拟合,分段建立时深关系:通过选择地震参考层,将地震反射层与钻井资料相结合,利用伪速度及各反射层特征分别建立深浅层三维空间地震速度场,确定速度横向变化规律,最终实现研究区的变速成图,误差分析表明大面积连片构造图的精度有很大的提高.
刘淑芬文瑞霞陈昌旭王国雷张冬杰梁清
关键词:变速成图
减去法多次波压制技术在松辽盆地北部古龙断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断陷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受上覆地层对地震波反射能量的屏蔽影响,在深部火山岩等强反射界面产生了能量较强的层间多次反射波,导致古龙断陷研究区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消除由层间多次波引起的断陷期地层的构造假象,提高古龙断陷结构的识别精度,采用减去法进行深层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多次波速度对原始CMP道集进行动校正处理,然后对CMP道集进行叠加,得到多次波能量加强的单道记录,亦称为模型道,将模型道和校正后的CMP道集进行逐道匹配相减运算,再进行反动校正得到多次波压制后的CMP道集。减去法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易于编程实现,算法简单。数值算例显示,该方法可有效压制古龙断陷研究区的深层层间多次反射波,为深层地震资料的准确成像奠定了基础。
王维红林春华裴江云
关键词:多次波压制CMP道集模型道地震成像
表面多次波压制的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5
2011年
在绝大多数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将多次波视为相干噪音进行压制.表面多次波的压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波动方程预测的预测减去法和基于信号处理的滤波法.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两类多次波压制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处理各类介质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本文也阐述了基于波动方程预测的自适应相减方法的发展.分析了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GPU(图形处理器)等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以及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波动方程的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方法将是今后多次波压制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同时综合应用基于波动方程预测的方法和滤波法也是提高多次波压制效果的重要思路.
石颖邢小林
关键词:表面多次波GPU滤波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