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谭题基金(2013FB09)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胡宝庆文春根王鹤程周玉胡向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谭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褶纹冠蚌
  • 1篇单胞菌
  • 1篇乙腈
  • 1篇因子活性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气单胞菌
  • 1篇氯苯
  • 1篇抗菌肽
  • 1篇抗氧化
  • 1篇活性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特征
  • 1篇防御素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2篇文春根
  • 2篇胡宝庆
  • 1篇戴文娟
  • 1篇胡向萍
  • 1篇程周玉
  • 1篇王鹤
  • 1篇曾明玉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氯苯和乙腈混合液对褶纹冠蚌抗氧化因子活性的影响
2014年
将褶纹冠蚌暴露于氯苯和乙腈的等浓度混合液中,测定了毒物对蚌的血清和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血清中SOD的活性先抑制后诱导,肝胰脏中SOD的活性均被诱导;血清中GSH-PX活性在0.1和1mg·L-1浓度组中先被诱导再被抑制,肝胰脏中0.1mg·L-1浓度组先抑制后诱导;血清和肝胰脏中H2O2酶都被诱导;血清中GSH含量上升,肝胰脏中0.1和1mg·L-1浓度组中GSH含量上升,10mg·L-1浓度组中GSH含量一直下降;血清中MDA含量在0.1和1mg·L-1浓度组中被抑制,10mg·L-1浓度组中被诱导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肝胰脏中各浓度组中持续被诱导。并且低浓度组比高浓度组对污染物的抗氧化作用敏感。褶纹冠蚌肝胰脏中GSH含量可以用来指示生态环境中氯苯和乙腈的污染。
戴文娟曾明玉胡宝庆文春根
关键词:褶纹冠蚌氯苯乙腈活性
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特征与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样本壳长(9.50±1.05)cm、壳高(6.45±0.81)cm,暂养1周。4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用Trizol法提取经诱导刺激后0、6、12、24、36、48 h的血液、外套膜、鳃、肝胰腺组织RNA,构建褶纹冠蚌cDNA文库并从中获得防御素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褶纹冠蚌防御素序列全长为514 bp,其中5’UTR有57 bp;3’UTR有242 bp,含有一个poly(A)尾;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2 bp,编码6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N端为1个由23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成熟肽由40个氨基酸组成,理论等电点为8.72,分子量为7.13 kD。三级结构预测显示其由一个α螺旋和两个β折叠片组成,形成典型的CSαβ结构。通过注射109cell/mL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刺激褶纹冠蚌,半定量分析PCR对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的防御素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诱导前防御素基因在外套膜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约为血液和鳃的1.25倍,肝胰腺次之。在诱导0、6、12、24、36、48 h后,对照组的防御素基因表达量在血液和鳃中无明显变化,而在外套膜和肝胰腺中则呈现先略有下降而后上升;试验组防御素基因在血液中12 h时表达量最高,随后略有下降,而在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均在0 h时出现峰值,而后呈现下降趋势;外套膜和鳃的表达量分别在24 h和36 h略有上升。本研究通过分析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全序列,并利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褶纹冠蚌进行注射感染,探讨防御素基因的表达规律,以期为防御素对贝类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提供基础依据。
王鹤胡宝庆文春根胡向萍程周玉宁瑞红
关键词: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表达抗菌肽嗜水气单胞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