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S10200901)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玉红张材荣杜瑞罗永春康龙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密度泛函
  • 8篇密度泛函理论
  • 8篇密度泛函理论...
  • 8篇泛函
  • 8篇泛函理论
  • 6篇团簇
  • 6篇N
  • 5篇氮基
  • 5篇第一性原理
  • 5篇第一性原理研...
  • 5篇叠氮
  • 5篇叠氮基
  • 3篇过渡态
  • 3篇分子
  • 3篇NH
  • 3篇H2
  • 3篇LI
  • 2篇氮化合物
  • 2篇叠氮化合物
  • 2篇解离

机构

  • 14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14篇陈玉红
  • 10篇张材荣
  • 7篇杜瑞
  • 6篇康龙
  • 6篇罗永春
  • 6篇张致龙
  • 6篇王伟超
  • 5篇任宝兴
  • 4篇吕晓霞
  • 4篇董肖
  • 3篇曹一杰
  • 2篇张梅玲
  • 1篇杨亮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3篇化学学报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计算物理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ze-dependent elastic fields of semi-infinite body with a nanosized spheroidal cavity under biaxial loading at infinity
<正>When inhomogeneous inclusions or cavities exist in elastic materials,the intensifications of applied stress...
Z.Y Ou~(1,2),G F.Wang~2,T.J.Wang~2 1 School of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 2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MOE Key Laboratory for Strength and Vibr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文献传递
(HMgN_3)_n(n=1—5)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叠氮化合物(HMgN3)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HMgN3团簇最稳定结构为直线型;(HMgN3)n(n=2,5)团簇最稳定结构为叠氮基中N原子和金属原子相连构成Mg—N—Mg结构;(HMgN3)n(n=3,4)团簇最稳定结构为叠氮基与Mg原子相互链接形成的环状结构.团簇最稳定结构中金属Mg原子均显示正电性,H原子均显示负电性,叠氮基中间的N原子显示正电性、两端的N原子显示负电性,且与Mg原子直接作用的N原子负电性更强.Mg—N键和Mg—H键为典型的离子键,叠氮基内N原子之间是共价键.团簇最稳定结构的红外光谱分为三部分,其最强振动峰均位于2258—2347cm-1,振动模式为叠氮基中N—N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叠氮基在团簇和晶体中结构不变,始终以直线型存在.稳定性分析显示,(HMgN3)3团簇相对于其他团簇更为稳定.
张致龙陈玉红任宝兴张材荣杜瑞王伟超
关键词:叠氮基密度泛函理论
H_2分子在Li_2NH(110)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2分子在Li2NH(110)晶面的表面吸附。通过研究Li2NH(110)/H2体系的吸附位置、吸附能和电子结构,发现H2分子吸附在Li长桥位时会发生解离,并在Li2NH(110)面形成NH2基,其吸附能为1.178 eV,属于强化学吸附,吸附最稳定。此时,NH2基中的H原子与Li2NH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源于H 1s轨道与Li2NH表层N原子的2s,2p轨道重叠杂化的贡献,且N–H键为共价键;另一个H原子与Li2NH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与Li之间的离子键作用;H2分子的解离能垒为1.31 eV,表明在一定热激活条件下H2分子在Li2NH(110)表面发生解离吸附。N顶位吸附时,优化结束后形成NH3,但该吸附方式不稳定,可见Li2NH(110)面与H2反应不易直接生成NH3。
陈玉红吕晓霞杜瑞董肖张材荣康龙罗永春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H2吸附能解离
NH3与MH(M=Li,Na)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NH_3与MH(M=Li,Na)的放氢反应机理.在6-311G(2d.2p)基组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正确性和相互连接关系.计算结果表明,NH_2与MH(M=Li,Na)的反应均为单通道的氢取代反应,反应生成LiNH_2(NaNH_2)与H_2.
董肖陈玉红吕晓霞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NH3过渡态反应机理
Ti原子在Al(110)表面吸氢过程中催化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H2分子在Ti掺杂和纯的Al(110)表面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有Ti原子掺杂时,存在一个H2分子的吸附路径,即位于Al(110)面顶位Ti原子上方的H2分子会发生解离,并与Ti原子形成TiH2分子,然后TiH2分子向能量更低的空位移动并接近Al(110)表面.态密度与电荷布居分析显示,吸附完成后H原子与表面Al原子存在较强的共价键作用,这为Al-H类物质及Na3AlH6和NaAlH4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纯的Al(110)面H2分子没有分解.该研究结果有望促进对Ti在NaAlH4储氢体系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与认识.
陈玉红曹一杰任宝兴
关键词:解离能第一性原理
(KN_3)_n(n=1~5)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KN_3)_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结构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分布和稳定性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叠氮化合物中叠氮基以直线型存在,KN_3团簇最稳定结构为直线型,(KN_3)_n(n=2~3)团簇最稳定结构为环形结构,(KN_3)_n(n=4~5)团簇最稳定结构是由(KN_3)_2团簇最稳定结构形成的平面和空间结构.N—N键键长在0.1156~0.1196nm之间,N—K键键长在0.2357~0.2927nm之间;叠氮基中间的N原子显示正电性,两端的N原子显示负电性.且与K原子直接作用的N原子负电性更强,金属K原子与N原子之间形成离子键.(KN_3)_n(n=1~5)团簇最稳定结构的IR光谱最强振动峰均位于2180~2230cm^(-1),振动模式为叠氮基中N—N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稳定性分析显示,(KN_3)_3团簇具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王伟超陈玉红杜瑞张致龙张材荣
关键词:叠氮基密度泛函理论
Mg(NH_2)_2与MgH_2放氢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Mg(NH2)2与MgH2的放氢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能量信息,用QCISD/6-311+G(d,p)方法计算了各驻点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矫正。频率分析结果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正确性,确认了反应过程。结果分析表明,通道第1步氢取代a反应→第2步氢取代f反应→Mg3N2的异构反应的控制步骤活化能最低,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
陈玉红高合登杨亮张梅玲张材荣康龙罗永春
关键词:反应机理
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CaN_6)_n(n=1~5)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CaN6)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叠氮化合物中叠氮基以直线型存在,CaN6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为线型结构,(CaN6)n(n=2~5)团簇首先由两个叠氮基与两个Ca原子构成一个近似菱形,再由菱形相互垂直形成链状最稳定结构;叠氮基中间的N原子显示正电性,两端的N原子显示负电性,且与Ca直接作用的N原子负电性更强,金属Ca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很强的离子键;(CaN6)n(n=1~5)团簇最稳定结构的IR光谱分为4个部分,其最强振动峰均位于2195~2280cm-1,振动模式为叠氮基中N—N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稳定性分析显示,(CaN6)3和(CaN6)5团簇相对于其他团簇较为稳定.
陈玉红任宝兴曹一杰
关键词:叠氮基密度泛函理论
Mg(NH_2)_2与LiH放氢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Mg(NH2)2与LiH放氢反应机理,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全几何参数优化,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正确性和相互连接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分三个阶段,包括第一步氢取代反应,第二步氢取代反应和脱氢后的异构化反应.反应有两条途径,其中第二步对位氢取代反应所对应通道为主反应通道.反应释放的H2中两个氢原子分别来源于Mg(NH2)2和LiH.
陈玉红董肖吕晓霞张梅玲张材荣康龙罗永春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LIH过渡态
(K_3N)_n(n=1,…,5)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碱金属氮化物(K3N)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其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的增大,(K3N)n(n=1,…,5)团簇的最稳定结构逐渐由平面结构向空间立体结构转变,(K3N)4、(K3N)5团簇为类似晶体的层状结构;团簇中N原子的配位数以5、6较多见;团簇中N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1.608e,K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0.550e,K-N键为较强的离子键;(K3N)4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陈玉红王伟超杜瑞张致龙张材荣
关键词:团簇密度泛函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