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基金

作品数:117 被引量:526H指数:12
相关作者:曹彦波张方浩卢永坤邓树荣张彦琪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2篇地震
  • 13篇震源
  • 10篇地震活动
  • 10篇强震
  • 10篇M
  • 7篇震前
  • 6篇地质
  • 5篇地震前
  • 5篇地震灾害
  • 5篇震源机制
  • 5篇震源机制解
  • 5篇震灾
  • 5篇温泉
  • 4篇地震台
  • 4篇断层
  • 4篇信号
  • 4篇震害
  • 4篇时间序列
  • 4篇台站
  • 4篇气枪震源

机构

  • 103篇云南省地震局
  • 11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云南大学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深圳防灾减灾...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学院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温州大学

作者

  • 14篇曹彦波
  • 12篇张方浩
  • 10篇卢永坤
  • 9篇张彦琪
  • 8篇邓树荣
  • 6篇杨润海
  • 6篇苏有锦
  • 6篇刘娜
  • 6篇付虹
  • 6篇陈坤华
  • 5篇周光全
  • 5篇王伶俐
  • 5篇邵德盛
  • 5篇李敏
  • 5篇李西
  • 5篇谢英情
  • 5篇余庆坤
  • 5篇赵小艳
  • 5篇姚远
  • 4篇杨军

传媒

  • 55篇地震研究
  • 18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华北地震科学
  • 5篇震灾防御技术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3篇内陆地震
  • 3篇中国地震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四川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0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地质空间插值重构方法的对比研究
<正>钻孔数据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勘探等各项地质工作开展的基础资料。钻孔数据能够提供地质(地层)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信息,完整准确地表达复杂地质现象的边界条件及地质体内含的各种地质构造,直观地再现地质单元...
刘娜周挚谢英情张彦琪
文献传递
基于压缩感知的信号重建方法及在气枪震源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在气枪源探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有效信号缺失或受随机干扰严重,为了重构出连续完整的数据,依据气枪源信号在傅里叶变换域中具有稀疏性的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简称CS)的缺失信号重建方法。首先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插值方法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对重建效果进行均方根误差及信噪比(SNR)分析,结果显示:压缩感知方法重建前后信号的波形吻合度高、振幅一致性更强、同相轴清晰且连续性相同,对噪声压制较好。综上表明:该方法重建效果优于传统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结果显示受干扰的有效信号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重建。
张帅杨润海高尔根
关键词:地震压缩感知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2014年鲁甸M_S6.5地震震区活动构造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鲁甸震区地处滇东北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第四系极不发育,常规的活动地貌调查条件较差。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地貌数据采集方面展现出了突出优势,通过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鲁甸震区一带活动构造研究中,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探槽选点工作,探讨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震区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工作流程,基于无人机航测数据采集及解译,得到包谷垴—小河断裂光明村小垭口段2组密集分布的优势地表破裂;沿昭通—鲁甸断裂发现水系、山脊同步右旋位错约70 m;在新棚子村发现断层槽谷并布设探槽,成功揭露断层,以上应用显示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多山地区活动构造研究中的较好适用性。
于江张彦琪李西邓梅常玉巧和仕芳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融合的云南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评估方法
2023年
针对如何选取合适的影响因素进行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合理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融合的云南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评估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剔除对砖木结构房屋发生地震破坏影响较小的因素得到关键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关键因子中提取主要成分,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处理后的主要成分进行训练,建立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比例预测模型,并利用实际震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于传统脆弱性曲线拟合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其预测的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比例的预测精度更高、普适性更好。
徐俊祖曹彦波李黎张方浩徐小坤赵正贤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模型
利用InSAR技术分析昆明城区地面沉降对重力异常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首先利用重力归算原理推导高程变化对重力观测值的影响,计算因高程变化导致重力布格异常改正、空间改正和层间改正。然后利用昆明市多年的InSAR影像资料,计算城区地面沉降变化量,在重力数据处理过程中结合InSAR技术得到地表沉降变化量,以及因地质密度变化引起的精确的重力值,进而计算得到该部分变化对昆明地区重力异常的影响情况。本文结合重力异常在地震方面的应用,说明提高重力测量精度在地质灾害中的意义。
张勇刘东汪志民穆宝胜王友昆
关键词:INSAR
2018年云南通海M_S5.0地震前视应力时空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计算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3日,2018年云南通海M_S5. 0地震震中100 km范围内3. 0≤M_L<5. 0地震的震源参数,得到参数间的定标律关系。为了扣除震级对视应力的影响,采用规准化视应力,获得了规准化视应力时间进程及空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地震视应力与震级、地震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 63,0. 37,视应力与地震矩的相关性不显著;视应力标度率特征符合区域构造特征。通海M_S5. 0地震前15. 6个月,视应力和规准化视应力均出现高值异常,距离震中46 km,出现高值异常区域,说明该区域高视应力值对5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彭关灵赵小艳刘自凤孔德育
关键词:地震视应力地震危险性震源参数
DQK—1型磁变仪倾斜仪监控器
2001年
70年代的仪器设备受当时的技术和材料的限制 ,存在着多种弊端。提高观测精度 ,改善内在质量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从前兆台网的实际出发 ,把地球物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 ,把维修经验与仪器研制相结合 ,运用功率电子学和自动控制理论 ,试制成功“DQK— 1型磁变仪倾斜仪监控器” ,把地磁、地倾斜等前兆观测项目中的每天 3次人工检查仪器改为实时监控 ,为确保地震前兆观测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提供了硬件保障。
李道贵邹平王映琼李飞孙艳菲
关键词:磁变仪监控器前兆台网技术指标
用Moya方法反演云南数字地震台站场地响应被引量:22
2007年
采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78个M≥3.0地震的S波资料,运用Moya方法反演了其中22个子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在1~15Hz范围内,22个子台的场地响应都与频率相关,其中3个台的场地响应接近1、平稳变化;11个台站低频部分场地响应接近1、高频衰减;7个台站低频部分场地放大、高频衰减,1个台站场地放大明显。
刘丽芳苏有锦刘杰华卫
关键词:数字地震台网
隔震支墩长细比研究
2020年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016)中第12.2.9条第2款规定隔震层应满足嵌固刚度比要求,此要求使隔震支墩长细比较小,须单独增设1个隔震层,增加了结构造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隔震技术的应用。本文利用ANSYS软件分别对无隔震支座、常规隔震、柱顶隔震、柱底隔震4种方案的相同建筑进行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柱顶隔震、柱底隔震方案可行,隔震支墩长细比能达到普通层柱长细比,可推动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建筑中的应用,提高隔震建筑经济性,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修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宋晓春宋廷苏
关键词:长细比有限元分析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航片解译结果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文山—麻栗坡断裂(简称文麻断裂)北段的地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解译结果显示,断裂沿线活动构造地貌清晰,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坎、断陷盆地、水系同步右旋位错等;影像上线性特征明显而平直,构成(文山)盆地与基岩山地的界线。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结果显示,该断裂在热水寨切错了T_2阶地堆积,被错地层光释光(OSL)测年结果为(18.1±0.5)ka B.P.,文山盆地北5 km处同样断错T_2阶地堆积,其14C年龄为(15.67±0.05)ka B.P.。以上结果表明,该断裂在晚更新世有过明显的活动迹象,运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
周青云张沛全李鉴林余建强
关键词:构造地貌阶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