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96)

作品数:21 被引量:106H指数:6
相关作者:沈洪艳赵月王冰高太忠高吉喜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抗氧化
  • 4篇河北平原
  • 4篇斑马
  • 4篇斑马鱼
  • 3篇毒性效应
  • 3篇抗氧化系统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毒理
  • 2篇毒理学
  • 2篇毒性
  • 2篇沙星
  • 2篇生态
  • 2篇污染
  • 2篇锦鲤
  • 2篇抗生素
  • 2篇环境毒理
  • 2篇环境毒理学
  • 2篇环境生态
  • 2篇环境生态学

机构

  • 21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环境保护部南...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唐山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6篇沈洪艳
  • 6篇王冰
  • 6篇赵月
  • 5篇高太忠
  • 3篇高吉喜
  • 3篇李晓玉
  • 2篇付海燕
  • 2篇武彤
  • 2篇张远
  • 2篇李敏
  • 2篇庞会从
  • 2篇王文欢
  • 2篇张灿灿
  • 2篇周可心
  • 2篇刘军伟
  • 1篇孙昊宇
  • 1篇刘福亮
  • 1篇夏玉玲
  • 1篇祝凌燕
  • 1篇白婧

传媒

  • 4篇河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霉素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土霉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但由于动物对土霉素的吸收效率较低,其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为探究土霉素对淡水藻的毒性作用,选择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通过室内暴露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土霉素(0、1、2、5、10和20 mg·L^-1)对斜生栅藻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浓度土霉素暴露组对斜生栅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为44.4%,土霉素对斜生栅藻96 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分别为21.3、2和5 mg·L^-1;相同暴露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与斜生栅藻生物量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0 mg·L^-1浓度组中叶绿素a含量在96 h降低了28.9%。暴露96 h,斜生栅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 mg·L^-1浓度组SOD活性受到显著性抑制(P<0.001),比对照组低38.8%;丙二醛(MDA)含量与活性氧(ROS)受到不同程度诱导,20 mg·L^-1浓度组MDA含量为对照组的3.2倍,ROS为对照组的1.2倍;10 mg·L^-1和20 mg·L^-1土霉素对斜生栅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
武鹏鹏王雅学沈洪艳
关键词:土霉素斜生栅藻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活性氧
土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明确土霉素废水的生物毒性效应,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对斑马鱼而言,土霉素废水属于低毒物质,斑马鱼暴露3~9d时,其SOD活性和POD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2d时受到显著诱导(0.01
高问武鹏鹏王雅学沈洪艳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土霉素废水斑马鱼丙二醛DNA损伤
农田对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研究农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以太子河南、北支为例,应用无度量多维标定分析(NM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农田的响应.研究发现:太子河北支物种组成以摇蚊科为主,其次是毛翅目和蜉蝣目,而積翅目相对多度较少;在南支则以蜉蝣目、積翅目和毛翅目物种为主,摇蚊科相对多度有所下降;北支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是直接收集者和过滤收集者,刮食者和捕食者较少,撕食者几乎没有,南支各类功能摄食类群均有出现,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较多.太子河南、北支的水温、p H值、电导、悬浮物(SS)、总溶解性固体(TDS)和总氮(TN)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支的水温、电导和TDS显著高于南支;两条支流的水体均为弱碱性水质,南支的p H平均值高于北支;北支的SS和TN略高于南支.利用CCA开展土地利用因素对水质影响分析的总体结果表明,在河段和河流廊道尺度,农田面积比对第一轴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0.76和-0.79,且水质要素-土地利用相关性在河流廊道尺度上为0.84,而在河段尺度上为0.71.对土地利用类型和物种的CCA分析可以看出,农田、河滩、居民用地方向多为耐污和中度耐污类群,且沿农田方向物种分布较少.而与此相反的,和旱田轴相反的第四象限内多为四节蜉科(如B.bicaudatus)等敏感类群.
沈洪艳曹志会王冰赵月高吉喜王文欢张远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农业活动土地利用类型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Composting in Cephalosporium Residue and Chicken Manure
In this paper,the relat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in the composting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composti...
Yameng WangHongyan Shen
文献传递
PFOA和PFOS对大型蚤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试验采用静态暴露法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PFOA和PFOS对大型蚤均具有急性毒性效应。当大型蚤暴露于PFOA和PFOS72h时LC50值分别为102.41mg/L(95%置信区间为9.32~115.23mg/L)、70.65mg/L(95%置信区间为65.32~77.21mg/L),说明大型蚤对PFOS的毒性效应更为敏感,且72h内PFOA和PFOS对大型蚤的LC50值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按照鱼类生态毒性分级,PFOA和PFOS对大型蚤的毒性等级均为低毒物质,而按照美国华盛顿州化学品毒性分级,均属于D级,即最低级毒性物质;暴露于PFOA和PFOS大型蚤的观察终点EC50值表明,PFOA和PFOS对大型蚤的活动抑制程度均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这与本研究得出的LC50值结果一致,且PFOS比PFOA对大型蚤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可见,无论在大型蚤致死效应试验中还是活动抑制试验中,PFOS的毒性均强于PFOA。
刘冉曹志会赵月王冰沈洪艳杨杰频
关键词: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大型蚤
抗生素药物环丙沙星对锦鲤抗氧化系统的毒性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抗生素药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的急性毒性和对锦鲤肝脏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PFX对锦鲤不产生急性毒性;SOD活性在暴露前中期(3-9 d)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后期(12-15 d)受到显著抑制( p 〈0.05);MDA含量在暴露前中期显著增加( p 〈0.05);GSH含量与GS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0.05 mg/L、0.5 mg/L处理组表现出持续性诱导状态,5 mg/L、50 mg/L处理组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中期(9 d)达到顶峰,GST与GSH在诱导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CPFX暴露对锦鲤造成的氧化损伤是可逆的,机体抗氧化系统并未遭受破坏;GSH和GST响应敏感,适合作为CPFX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沈洪艳吴志刚高吉喜尚亚楼许嫔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盐酸环丙沙星锦鲤抗氧化系统毒性作用
2009-2014年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6
2015年
依据2009—2014年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NO-3-N)监测数据,分析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NO-3-N污染状况,并利用氮氧双同位素的方法对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来源进行了示踪。结果表明,2009—2014年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在0.00~121.50 mg/L之间,总平均值为(18.72±1.55)mg/L,超过美国饮用水标准(10 mg/L)的0.872倍;三个子平原区的SO2-4/Cl-差异较大而NO-3/Cl-值相差不大,说明地下水中的氯化物、硝态氮以及硫酸盐有着不同的来源。东部滨海平原区NO-3-N含量最大,为31.55 mg/L,已超出美国饮用水标准2.155倍;其次为山前平原区,为16.45 mg/L,超出美国饮用水标准0.645倍;中部平原区的含量最低,仅为4.19 mg/L,未超标。根据同位素的数值进行分析,揭示了东部滨海平原区以及中部平原区的硝态氮来源主要为化粪池废弃物,山前平原区的硝态氮主要来自化肥中的NH+4。
庞会从刘福亮付海燕付胜霞李晓玉张灿灿高太忠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河北平原
阿莫西林制药废水对斑马鱼T-AOC和CAT活性的影响
2020年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阿莫西林废水对斑马鱼肌肉组织中T-AOC和CAT活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体积分数为0.1%时,斑马鱼肌肉组织内T-AOC和CAT活性在整个实验中呈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表明斑马鱼已经对阿莫西林废水的胁迫作出了应激反应;实验第3天时,斑马鱼肌肉组织中T-AOC和CAT活性在废水体积分数为0.3%时达到最高,表明斑马鱼抗氧化系统可承受的阿莫西林废水最大体积浓度为0.3%;斑马鱼肌肉组织内T-AOC和CAT活性,在实验中都呈现“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表明T-AOC和CAT活性具有协同作用;实验第3天和第6天时,0.2%、0.3%、0.4%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T-AOC的活性出现了显著性诱导(0.01
解卫方沈洪艳郭志
关键词:斑马鱼T-AOCCAT
河北平原土壤酸化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河北平原京津以南地区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初步研究了其酸度特征和酸化敏感性,结果显示:大气酸沉降、氮磷化肥的过度施用、作物盐基离子的吸收以及农药的滥用是造成土壤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碳酸钙含量是河北平原土壤酸碱缓冲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太忠李晓玉付胜霞
关键词:土壤酸化潮土褐土河北平原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沈洪艳刘军伟曹志会赵月王冰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安全预警预警指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