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615)

作品数:15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曾建国柳亦松黄鹏刘金凤唐其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博落回
  • 3篇植物
  • 3篇生物合成
  • 1篇代谢工程
  • 1篇电子显微镜
  • 1篇多样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通路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氧化酶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叶型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异喹啉
  • 1篇异喹啉类
  • 1篇异喹啉类生物...
  • 1篇引物
  • 1篇再生苗
  • 1篇植物表达

机构

  • 1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美可达生...

作者

  • 14篇曾建国
  • 11篇柳亦松
  • 8篇黄鹏
  • 7篇刘金凤
  • 5篇唐其
  • 3篇卿志星
  • 2篇乐捷
  • 2篇程巧
  • 1篇刘秀斌
  • 1篇李炎林
  • 1篇刘兆颖
  • 1篇彭琼
  • 1篇段志贵
  • 1篇唐昭山
  • 1篇朱鹏程
  • 1篇陈勇

传媒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植物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Molecu...

年份

  • 7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Genome of Medicinal Plant Macleaya cordata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Metabolism被引量:22
2017年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in animal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has caused a series of potential threats to public health. Macleaya cordata is a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from the Papaveraceae family, providing a safe resourc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ntimicrobial feed additive for livestock.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M. cordata are known to include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BIAs) such as sanguinarine (SAN) and chelerythrine (CHE), but their metabolic pathways have yet to be studied in this non-model plant. The active biosynthesis of SAN and CHE in M. cordata was first examined and confirmed by feeding ^13C-labeled tyrosine. To gain further insights, we de novo sequenced the whole genome of M. cordata, the first to be sequenced from the Papaveraceae family. The M. cordata genome covering 378 Mb encodes 22,328 predicted protein-coding genes with 43.5% being transposable elements. As a member of basal eudicot, M. cordata genome lacks the paleohexaploidy event that occurred in almost all eudicots. From the genomics data, a complete set of 16 metabolic genes for SAN and CHE biosynthesis was retrieved, and 14 of their biochemical activities were validated. These genomics and metabolic data show the conserved BIA metabolic pathways in M. cordata and provide the knowledge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oductions of SAN and CHE by crop improvement or microbial pathway reconstruction.
Xiubin LiuYisong LiuPeng HuangYongshuo MaZhixing QingQi TangHuifen CaoPi ChengYajie ZhengZejun YuanYuan ZhouJinfeng LiuZhaoshan TangYixiu ZhuoYancong ZhangLinlan YuJialu HuangPeng YangQiong Pengdinbo ZhangWenkai JiangZhonghua ZhangKui LinDae-Kyun RoXiaoya ChenXingyao XiongYi ShangSanwen HuangJianguo Zeng
关键词:SANGUINARINECHELERYTHRINE
博落回去甲乌药碱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IAs)是一类具有重要研究及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该类生物碱主要来自于植物。去甲乌药碱合成酶(NCS)参与BIAs的合成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博落回BIAs合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将其他物种的NCS基因序列在博落回转录组数据库中进行比对筛选到1个博落回NCS候选基因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过克隆该序列中ORF区并用荧光定量PCR发现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与BIAs代谢含量相符。该研究对下一步分析该基因功能、阐明博落回NCS基因的合成机制和分子育种以及代谢工程开发新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鹏刘金凤卿志星柳亦松唐其曾建国
关键词:博落回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BIAs)是一类具有重要研究及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该类生物碱主要来自于植物。但是BIAs在植物中的含量低、且大部分含有BIAs的植物具有生长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采集困难和难以大规模种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解析BIAs生物合成途径并利用植物与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提高BIAs的含量与开辟新药源。本研究将从BIAs类型与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微生物与植物代谢工程几个方面对BIAs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利于BIAs的深入研究。
刘金凤黄鹏卿志星柳亦松唐其曾建国
关键词:生物合成代谢工程
博落回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概况被引量:2
2017年
植物生长产生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许多还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是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低,而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可以为次生代谢产物提供新的药源途径。本文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特别是博落回属植物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以及国内外研究中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在酵母中异源表达生产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结合博落回研究进展对未来博落回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展望。
刘金凤黄鹏唐昭山曾建国
关键词:博落回生物合成
博落回bHLH转录因子的克隆、表达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1
2017年
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发育、抗逆和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其他物种的bHLH基因序列在博落回转录组数据库中进行比对筛选到1个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McbHLH1)并对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的分子质量为27.021 kD,理论等电点为10.08。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McbHLH1基因在根部表达量最高,茎和叶子中表达量极低。表明McbHLH1可能参与博落回苄基异喹啉生物碱(BIAs)的合成与调控,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用于基因功能验证。
黄鹏刘金凤柳亦松唐其曾建国
关键词:博落回表达载体构建
博落回中四氢小檗碱氧化酶McSTOX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该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植物。四氢小檗碱氧化酶(STOX)是合成小檗碱的最后一步反应的酶,其在合成小檗碱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博落回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个小檗碱氧化酶候选基因,并通过PCR技术对该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过克隆该序列中ORF区并用荧光定量PCR发现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与小檗碱代谢规律一致。该研究对下一步分析该基因功能、阐明博落回中STOX基因的合成机制和下一步运用植物代谢工程技术提高小檗碱在博落回中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黄鹏刘金凤卿志星柳亦松唐其曾建国
关键词:博落回
植物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技术渐趋成熟并在动物和植物基因组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大量植物的基因组的草图和精细图不断地被公布出来。比较和分析了三代测序技术各自的特点,对测序前的准备、基因组组装、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阐明了植物基因组研究的特点和难点。通过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者不仅可以获得该植物基因组和重要功能基因的序列信息,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的分子进化、基因组成和基因调控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且还对即将测序的植物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勇柳亦松曾建国
关键词:注释进化
血根碱对大鼠结肠炎及炎症通路中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血根碱组。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腹泻及隐血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NF-κB通路中关键因子p65。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血根碱组和阳性组大鼠的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降低,而IL-10的表达升高;同时,免疫组化实验发现血根碱组与模型组相比,其核内转入因子核蛋白p65显著下调。结论:血根碱可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中的核转入因子p65,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同时提高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对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柳亦松唐昭山刘兆颖蒋昊航段志贵曾建国
关键词:结肠炎炎症因子
药用植物博落回形态与发育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是罂粟科含有异喹啉生物碱的主要药用植物,其生物碱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博落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的成分、活性和药理等方面,对与其合成、运输、储藏密切相关的发育解剖结构及生物碱组织化学定位研究还未见报道。该文报道了温室中生长的博落回植株形态特征,并结合徒手切片和改良碘化铋钾沉淀的方法对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发育结构和生物碱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博落回发育基本遵循一般双子叶植物的规律。根中生物碱出现在中柱鞘外的薄壁细胞和导管周围。茎和叶柄中的生物碱主要出现在维管束周围,偶尔也出现在茎的髓细胞中。总体上,茎中的生物碱积累量少于根。
程巧乐捷曾建国
关键词:药用植物博落回发育解剖组织化学定位
博落回McTYDC基因的克隆与实时定量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酪氨酸脱羧酶(TYDC)位于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IAs)生物合成的初始位置,其在合成BIAs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博落回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个博落回TYDC(McTYDC2)候选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克隆ORF区并实时定量表达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发现其表达规律与博落回中BIAs代谢规律相符。该研究有助于下一步验证McTYDC2基因的功能以及阐明McTYDC2基因在博落回中合成BIAs的合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刘金凤黄鹏柳亦松唐其曾建国
关键词:博落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