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953300801)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侯光瑜陈彬磊刘向阳苗启松赵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抗震
  • 3篇混合结构
  • 3篇混凝土
  • 2篇桁架
  • 2篇混合结构体系
  • 2篇混凝土墙
  • 2篇建筑
  • 2篇钢桁架
  • 2篇高层建筑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反应
  • 1篇地震振动台
  • 1篇地震振动台试...
  • 1篇有限元
  • 1篇预埋
  • 1篇预埋件
  • 1篇约束弯矩
  • 1篇载力
  • 1篇振动台
  • 1篇振动台试验

机构

  • 6篇北京市建筑设...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侯光瑜
  • 4篇陈彬磊
  • 3篇陈向东
  • 3篇赵均
  • 3篇苗启松
  • 3篇刘向阳
  • 2篇黄嘉
  • 2篇田守瑞
  • 1篇赵斌
  • 1篇张宝泉
  • 1篇赵红梅
  • 1篇卢文胜
  • 1篇吕西林
  • 1篇李检保
  • 1篇邹景春

传媒

  • 6篇建筑结构学报

年份

  • 6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本文介绍了8度抗震设防区的北京LG大厦塔楼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研究和相应的节点构造。核心筒是整个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为了改善核心筒剪力墙的延性,设计中在核心筒四大角及纵横墙交点处设置钢骨柱。同时,为了提高承托楼面桁架的剪力墙联系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沿核心筒y向联系梁内设置了型钢,与钢骨柱组成暗框架,加强了核心筒的整体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与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非常吻合。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核心筒边缘构件和底部框架柱均没有发现钢筋压屈、混凝土崩落现象;核心筒与外围框架两者间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核心筒内的暗钢柱提高了楼面钢梁端部锚固能力,钢梁与混凝土墙之间的连接没有发现破坏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梁端测得的应变较大,这种现象反映了梁(桁架)的端部即便是接“铰接”处理,仍然存在地震作用产生的约束弯矩,设计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通过合理设计和构造可以用于高烈度地震区,核心筒内设置钢骨后,此类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限值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可以突破150m的限值。
侯光瑜陈彬磊苗启松刘向阳黄嘉
关键词: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
北京LG大厦单塔结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本文通过对北京LG大厦单塔主体结构1/2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等,研究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推导、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第1、2、3阶振型频率依次为:4.319Hz(x向平动)、4.883Hz(y向平动)和6.761Hz(整体扭转),对应阻尼比分别为0.043、0.046和0.026;原型结构对应前3阶振型周期为1.794s、1.587s和1.146s,其扭转、平动周期比为0.64,且在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005和1/101,显示原型结构布置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能够抵抗所在地区设防烈度下各水准地震作用。论文最后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李检保吕西林卢文胜赵斌侯光瑜陈彬磊
关键词: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地震反应阻尼比
钢桁架(钢梁)与混凝土墙间单剪板连接的约束弯矩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中,通常钢梁或钢桁架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单剪板连接是按照铰接计算的,实际上,这种连接中存在不可忽略的约束弯矩。该约束弯矩可表示为钢桁架(钢梁)端部的剪力和折算偏心距的乘积。本文以北京LG大厦为背景,针对钢桁架和实腹钢梁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单剪板连接进行了大量有限元模拟分析,发现折算偏心距随连接板厚度和螺栓群惯性矩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呈线性关系,此外,当连接板进入弹塑性后,折算偏心距随荷载增大而减小。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拟合得到了适用于钢桁架或实腹钢梁与混凝土墙体之间连接约束弯矩的计算公式。
黄嘉苗启松侯光瑜
关键词:约束弯矩有限元
圆形截面组合柱-钢梁框架节点反复加载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以北京LG大厦塔楼为工程背景,采用6个大尺寸试件,对钢梁和钢骨混凝土圆柱组成的框架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包括按“弱梁强柱强节点”设计和“强梁强柱弱节点”设计两种情况。前者发生梁铰型破坏,节点核心区始终基本完好,试件承载力由梁端承载力控制,延性和耗能均满足要求。后者虽发生节点核心区破坏,但其性能明显好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能满足抗震基本要求;当轴压比从0.16提高到0.32时,节点核心区强度有所提高;在节点附设柱面承压板(FBP板)可提高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在钢骨上焊接栓钉的构造措施可避免粘结破坏。
赵均田守瑞邹景春陈向东侯光瑜陈彬磊刘向阳
关键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钢骨混凝土抗震试验
圆形截面组合柱-钢梁框架节点受剪承载能力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以北京LG大厦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按“弱梁强柱强节点”和“强梁强柱弱节点”设计的两组共6个圆形截面组合柱-钢梁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此种节点的核心区初裂受剪承载力和屈服受剪承载力,并提出各自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侯光瑜陈彬磊刘向阳赵均陈向东田守瑞
关键词: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
钢桁架与混凝土墙间单剪板连接预埋件构造形式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通过6个试件,对钢桁架与混凝土核心筒之间采用单剪板连接时节点预埋件的不同构造方案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所研究的4种预埋件构造形式分别为栓钉锚固、钢筋栓钉锚固、夹板钢筋锚固和钢板型钢锚固,产生了两类不同的破坏形态。栓钉锚固预埋件的破坏主要由混凝土破坏所致,包括在反复荷载下栓钉的粘结滑移和混凝土的局部破坏脱落,影响了承载力,后期变形大。后3种预埋件构造形式破坏的共同点是上下端的锚固钢筋或钢板对破坏起控制作用。其中钢板型钢锚固预埋件可以通过加强锚固钢板达到很高的承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抗震性能;钢筋栓钉锚固预埋件和夹板钢筋锚固预埋件的承载力和刚度,主要取决于锚固钢筋,在4种构造形式中抗震性能居中。
赵均张宝泉陈向东赵红梅侯光瑜苗启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