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B20210)

作品数:13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吴庆举余大新高孟潭陈斌潘佳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磁
  • 3篇地壳
  • 3篇地震
  • 2篇地磁场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幔
  • 2篇震磁
  • 2篇瑞雷波
  • 2篇上地幔
  • 2篇深部
  • 2篇深部构造
  • 2篇各向异性
  • 2篇S波
  • 2篇波速
  • 2篇磁化
  • 1篇地磁测量
  • 1篇地磁观测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壳结构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吴庆举
  • 4篇余大新
  • 3篇李永华
  • 3篇陈石
  • 3篇陈斌
  • 3篇高孟潭
  • 2篇王粲
  • 2篇袁洁浩
  • 2篇徐伟民
  • 2篇顾左文
  • 2篇高金田
  • 2篇狄传芝
  • 2篇潘佳铁
  • 2篇石磊
  • 1篇张风雪
  • 1篇郭良辉
  • 1篇高阿甲
  • 1篇徐如刚
  • 1篇吴清
  • 1篇张广成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国苏赫巴托尔—乌兰巴托—达兰扎达嘎德剖面岩石物性基本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摘要:为了深入认识与理解南北地震带北段和蒙古中部大陆强震孕育与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在南北纵贯蒙古国全境的苏赫巴托尔-乌兰巴托-达兰扎达嘎德剖面上开展了大规模重磁测量及岩石样品采集。笔者系统地分析与总结了剖面上585块岩石样品的密度、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等物性参数。结果表明。整个剖面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为辅,仅有少量变质岩出露,且各岩石大类、类和亚类以及各年代地层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密度与磁性差异。火成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分别具有3~5个数量级差异,密度变化范围较大;而沉积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相对较弱。一方面,物性差异为利用重磁测量开展剖面地壳结构的反演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物性参数为相关地球物理测量数据的反演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约束。
杨涛高金田顾左文Baatarkhuu DagvaBatsaihan Tserenpil
关键词:岩石物理性质磁化率
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中蒙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获取的宽频带地震阵观测资料,利用提取到的周期为10~80 s的每个网格点瑞雷波相速度频散,反演得到了蒙古中南部下方地壳以及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25 km深度处S波速度分布特征受地表构造形态控制,北部杭爱-肯特山脉为明显高速异常(约3.75~3.82 km/s),中南部戈壁沙漠为低速异常(约3.55~3.65 km/s);42 km深度处S波速度受地壳厚度影响,具有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大的趋势,杭爱-肯特山盆下地壳相对较高的S波速(约4.1 km/s)是由盆地形成过程中拉伸作用导致盆地下地壳厚度减薄造成的;60~100 km深度范围内S波速度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形态,分析认为中部戈壁低速异常与该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而火山活动范围纵向上由中西部向中东部逐渐变深,横向由中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变宽;此外,中东部地区地壳的隆起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动引起的地幔热流上涌造成的.
侯颉余大新余大新吴庆举
关键词:瑞雷波S波速度结构地壳上地幔
蒙古中部地区SKS分裂研究的初步结果
2014年
为了进行蒙古中部地区的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合作,在该地区架设了60台宽频带流动地震台.这些台站分布在被额尔齐斯—中蒙古—额尔古纳断裂隔断的加里东、海西两个构造域.本文选取了2011年8月—2012年7月部分台站记录的震中距在85°—135°且MW≥5.0的远震事件,通过SplitLab软件来进行SKS分析.使用最小能量法、旋转相关法和最小特征值法进行处理,取得了蒙古中部地区各向异性的初步结果.结果显示:快慢波延时在0.8—2.0s之间.西北部区域靠近杭爱山脉与肯特山脉的区域构造走向均为ENE--WSW方向,而快波方向大多为N40°W,与区域构造走向近似垂直.根据HS3-NUVEL-1A板块模型计算的该地区板块绝对运动方向与快波偏振方向呈顺时针约15°夹角.然而,有个别台站表现出了两种模式的快波分裂,其中一种与当地ENE--WSW向的断裂方向近似一致.
管见吴庆举
关键词:各向异性自助法
中国东北地区噪声层析成像被引量:31
2014年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唯一的深震孕育区,获取该区的壳幔结构,对于研究板块俯冲、深震以及火山活动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该区159个固定台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和27个流动台站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的垂向波形连续记录,计算了台站间的预估格林函数,并采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测量了双台路径上瑞雷波的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质量控制和筛选,最终得到了2204条路径上周期5~40 s的群/相速度频散曲线.检测板测试表明,反演结果可以达到2°×2°的分辨.利用Ditmar & Yanovskaya反演方法,我们得到了研究区(105°E—135°E,39°N—52°N)周期8~30 s的瑞雷波的群速度和相速度分布图.不同周期的群/相速度分布图,反映了不同深度S波速度的横向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横向非均匀性.短周期(如8 s)的群/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来说,山区显示为高速,沉积盆地显示为低速;随着周期的增大(如15 s,22 s),地形的控制作用相对减弱;较长周期(如30 s)的群/相速度分布与地壳厚度密切相关.
潘佳铁吴庆举李永华余大新
关键词:瑞雷波群速度相速度
蒙古地区布格重力场特征和深部构造
<正>中蒙弧形构造区域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北部,由于受到中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不断向南推挤,形成了一系列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挤压增厚的南凸弧形山系构造群。而与蒙古高原遥相呼应的青藏高原由于受到印度板块的不断向北推挤,在其北缘形成...
陈石王谦身石磊Batsaikhan Tserenpil
2013年IAGA科学大会与岩石圈磁异常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2013年8月26~31日,在墨西哥的梅里达召开了第12届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科学大会。这次 IAGA科学大会展示了地球内部磁场、高空物理现象、磁层现象、太阳风与行星际磁场、地磁台站及测量与分析等各部分的观测与研究所获得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在第12届IAGA科学大会期间召开的岩石圈磁异常的摸拟与解释“专题学术讨论会,显示了岩石圈磁异常研究的新进展。该专题讨论会充分表明,岩石圈磁异常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磁学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岩石圈磁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是震磁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途径,今后应当深入地分析与研究。
袁洁浩陈斌王粲狄传芝徐如刚倪喆
远东地区地磁场、重力场及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研究
2015年
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资助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合作,首次在蒙古国境内开展了地磁和重力测量、
高孟潭
关键词:地磁场深部构造重力场
美国的震磁观测与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各有关大学,在美国西部、特别在圣安德列斯断层及其临近地区布设了包括地磁在内的地球物理观测网,用以监测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地磁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5.2~7.3级地震,在离震中3~50 km的观测点与台站上,得到地磁总强度的变化异常幅度为0.3 ~6 nT.震磁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地震存在震磁前兆信息,因此震磁效应的观测研究是探索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深入分析了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6.0级地震前后7个台站的地磁数据,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同震震磁效应为-0.4~0.3nT,这是由压磁机制引起的;而该地震较长时间的震磁异常为-5.0~1.0nT,该异常与局部地质构造及其活动、应力变化状况、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等因素有关.
袁洁浩顾左文陈斌王粲狄传芝高金田
关键词:地磁观测震磁效应
新疆于田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性与重力异常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最新重力场模型对2014年于田Ms7.3地震震区的重力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Crust1.0地壳模型计算得到震区的深部构造形态,结果显示:震中位于地壳厚度陡变带上.同2008年于田Ms7.3地震相比,震中虽位于不同位置,但发震机制均与深部地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统计研究区内历史地震活动性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关系,发现震中的自由空气异常与地形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而布格异常和均衡异常的结果则明显不同.进一步地分别计算不同重力异常的水平总梯度和线性信号,结果表明:重力异常梯度量与地形的相关特性更明显.研究表明:Ms7.0以上大震活动与重力异常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特性学,这可能与重力异常反映的深部结构和壳内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有关.
徐伟民陈石石磊
关键词:于田地震地震活动性地壳模型统计特性天然地震
新疆地区S波分裂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及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在新疆地区布设的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分别对SKS、SKKS震相进行了偏振分析,计算了台站下方介质各向异性的分裂参数:快波的偏振方向(φ)和慢波延迟时间(δt).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造山带和阿尔泰造山带大多数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与台站下方构造走向方向接近,其快慢波分裂延迟介于0.8—1.8s之间.这与印度-欧亚碰撞导致的岩石圈缩短有关.相比而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部的各向异性强度明显要弱,表明其自前寒武形成以来并没有经历强烈的变形作用.阿尔金断裂带附近台站下方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断裂带的走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该断裂已经切穿整个岩石圈.
冯强强吴庆举李永华潘佳铁张风雪张广成余大新
关键词:各向异性S波分裂造山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