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512)

作品数:27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单国荣翁志学倪克钒曹志海吕挺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九江学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化学工程
  • 1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丙烯
  • 14篇丙烯酰胺
  • 12篇乳液
  • 12篇酰胺
  • 10篇乳液聚合
  • 7篇乙烯
  • 6篇聚乙二醇
  • 6篇甲基丙烯
  • 6篇二醇
  • 6篇苯乙烯
  • 5篇聚丙烯
  • 5篇聚丙烯酰胺
  • 5篇甲基
  • 4篇双水相
  • 4篇水相
  • 4篇细乳液
  • 4篇甲基丙烯酸
  • 4篇甲基丙烯酸甲...
  • 4篇丙烯酸
  • 4篇丙烯酸甲酯

机构

  • 27篇浙江大学
  • 2篇九江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7篇单国荣
  • 7篇翁志学
  • 6篇倪克钒
  • 5篇曹志海
  • 4篇吕挺
  • 3篇商宽祥
  • 3篇王露一
  • 2篇蔡晓生
  • 2篇田帅
  • 1篇崔勤敏
  • 1篇卢琴芳
  • 1篇陈文彬
  • 1篇施一鸣
  • 1篇赵亮
  • 1篇尚玥

传媒

  • 13篇高分子学报
  • 11篇化工学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7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环氧乙烷对PAMPS/PAM双网络水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了含聚环氧乙烷(PEO)的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聚丙烯酰胺(PAM)双网络(DN)水凝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AMPS单网络水凝胶的结构;测定了PEO改性前后双网络水凝胶的压缩及拉伸性能。PEO改性DN凝胶的第一网络网孔上由于PEO片晶结构引起不同程度的褶皱,这种褶皱起支撑作用;PEO的分子量达到5万时,褶皱的支撑作用最佳,DN凝胶的力学性能最佳;DN凝胶的力学性能随PEO加入量先提高后下降,在PEO加入量为0.1%时,PEO片晶结构加固了DN凝胶的物理交联点,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压缩应力达到31.6MPa;加入更多的PEO阻碍了第一网络的凝胶化,造成网络结构的不连续,从而使DN凝胶的力学性能下降。
王露一单国荣
关键词:聚环氧乙烷
聚乙二醇对PAMPS/PAM双网络水凝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了聚乙二醇(PEG)改性的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聚丙烯酰胺(PAMPS/PAM)双网络水凝胶.测定并比较了PEG改性前后双网络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以及单网络水凝胶中丙烯酰胺(AM)的吸收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单网络水凝胶的结构;测定PEG改性前后双网络水凝胶的压缩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PEG改性后的双网络水凝胶有较高的溶胀比;改性后单网络水凝胶更易吸收AM;改性后双网络水凝胶压缩形变率达到90%以上、拉伸形变率是未改性双网络水凝胶的2倍.
田帅单国荣王露一
关键词:聚乙二醇丙烯酰胺机械性能
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苯乙烯细乳液共聚合过程中的水解及缩合反应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MPS)和苯乙烯(St)细乳液聚合过程中的水解及缩合反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聚合过程中水解产物——甲醇的含量来研究MPS的水解度.MPS分子主要在细乳液液滴与水的界面以及乳胶粒与水的界面上发生水解反应.MPS和St比例、介质pH值、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类型和用量都会影响MPS的水解程度.缩合产物用29Si固态核磁共振表征,中性条件下,缩合反应受到抑制,在高MPS/St比例的体系中也只生成少量缩合产物.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缩合产物量均增加,但碱性条件下,体系中仍有一定数量未缩合的硅氧烷存在,这与细乳液聚合独特的液滴成核机理及聚合过程中较少液滴间物质交换有关.
曹志海单国荣
关键词:水解缩合细乳液聚合
聚乙二醇存在下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的动态表面张力
2012年
利用最大泡压法(MBPM)研究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有、无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发现PEG使体系反应速率变慢,反应50min,有PEG参与的体系转化率只有49%,而无PEG参与的体系转化率已达到98%以上,接近终点。St/MMA和引发剂形成的聚合物在PEG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具有更强表面活性的聚合物,表面活性水平高于PEG以及无PEG参与聚合体系的聚合物,但弱于混合单体及齐聚物。这种较强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在转化率只有5%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是聚合物进入粒子堆形成稳定小粒子的动力,并最终使粒子带有足够脱离粒子堆的表面电荷。
施一鸣单国荣
关键词:动态表面张力甲基丙烯酸甲酯无皂乳液聚合聚乙二醇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合产品的微观形态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偶氮类水溶性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引发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的双水相聚合;研究了引发剂、单体、聚乙二醇浓度及温度对最终产品中聚丙烯酰胺(PAM)液滴形态、尺寸的影响.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液滴由球状变为细长条状;随着温度的上升,球状液滴逐渐趋于条状,然后又重新趋于球状;在初始单体浓度较低时,PAM液滴滴径分布较窄,当其浓度增加后,滴径呈多峰分布;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液滴趋于球状。
吕挺单国荣商宽祥
关键词: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
N-异丙基丙烯酰胺对细乳液聚合制备纳米胶囊形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引入小分子烃为模板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胶囊的体系.水相引发形成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低聚物自由基在聚合温度下(大于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析出并被苯乙烯细乳液液滴吸附,在热力学推动力和静电斥力的共同作用下,PNIPAAm低聚物倾向于分布在液滴和水的界面上,使液滴界面成为主要的聚合场所,单体从液滴内部向界面扩散补充消耗的单体,生成的聚合物在液滴界面上析出,包覆小分子烃液滴,最终得到纳米胶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形态和大小;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细乳液液滴的表面张力.考察了NIPAAm用量、油溶性单体/小分子烃比例、交联剂用量及乳化剂和引发剂对的种类对胶囊形态的影响.
曹志海崔勤敏单国荣
关键词:纳米胶囊N-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
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苯乙烯细乳液共聚合乳胶粒稳定性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各聚合条件对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MPS)和苯乙烯(St)细乳液共聚合体系乳胶粒稳定性的影响,聚合条件包括引发剂类型、MPS/St比例、乳化剂用量、共稳定剂用量和体系pH值。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测定初始液滴和乳胶粒的尺寸,气相色谱测定苯乙烯的转化率,总转化率由重量法测定。研究发现,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的体系,MPS/St比例为1∶4时,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尺寸基本不变,最终乳胶粒数与初始液滴数比值为0.97。相同MPS/St比例,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引发的体系,随聚合反应进行乳胶粒尺寸增加,最终乳胶粒数和初始液滴数比值仅为0.55,乳胶粒发生明显聚并。随MPS/St比例增加,乳胶粒稳定性变差,乳化剂和共稳定剂量变化对乳胶粒数和初始液滴数比值影响不大。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水解反应加剧,乳胶粒聚并严重,最终粒子数只占初始粒子数的0.25。
曹志海单国荣
关键词:稳定性
水溶性和油溶性引发剂引发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乙烯细乳液共聚合的比较被引量:7
2008年
分别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和油溶性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苯乙烯(St)细乳液共聚合反应.比较了两类引发剂对MPS/St共聚合动力学(包括硅氧烷水解动力学和MPS/St的自由基共聚合动力学)、乳胶粒稳定性和共聚产物微结构的影响.
曹志海单国荣
关键词:引发剂细乳液聚合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乙烯
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双水相共聚过程的临界分相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VA-044)引发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含一定量聚丙烯酸钠(PAANa)的硫酸铵(AS)水溶液中进行双水相共聚合。用分光光度计对聚合体系分相进行在线确定,采用溴化法测定了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的转化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聚合物链的分子量进行了研究。随着MMA用量的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和临界分相分子量逐渐减少;AM与AA单体总量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逐渐降低,临界分相分子量逐渐变大;AA质量比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和临界分相分子量下降幅度减小;盐浓度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几乎不变,临界分相分子量逐渐减小;温度升高,体系临界分相转化率逐渐上升,临界分相分子量几乎不变;稳定剂用量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几乎不变,临界分相分子量增加幅度变大。
蔡晓生单国荣
关键词: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有无N-异丙基丙烯酰胺制备纳米微胶囊机理的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研究交联剂对颗粒形态的影响,提出小分子烃的逃逸是导致生成大量小尺寸实心粒子的主要原因,而交联剂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小分子烃的逃逸.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引入小分子烃为模板的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纳米微胶囊体系中,水相引发形成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齐聚物自由基在聚合温度下(大于最低临界溶液温度)析出并被细乳液液滴吸附,在热力学推动力和静电斥力的共同作用下,PNIPA齐聚物倾向于分布在液滴和水的界面上,使液滴界面成为主要的聚合场所,单体从液滴内部向界面扩散补充消耗的单体,生成的聚合物在液滴界面上析出,包覆小分子烃液滴,最终得到纳米微胶囊.
曹志海单国荣
关键词:N-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细乳液聚合纳米微胶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