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HA120135)

作品数:10 被引量:496H指数:6
相关作者:秦炜炜马艳芸洪晔贾义敏杨满福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教育
  • 2篇动因
  • 2篇自主创新
  • 2篇开放教育
  • 2篇开放教育资源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1篇信息技术
  • 1篇学习环境
  • 1篇有效衔接
  • 1篇在线教育
  • 1篇视域
  • 1篇衔接
  • 1篇教育公平
  • 1篇教育技术
  • 1篇开放课程
  • 1篇课堂
  • 1篇课堂教学
  • 1篇课堂教学改革
  • 1篇互联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秦炜炜
  • 1篇王良辉
  • 1篇洪晔
  • 1篇马艳芸
  • 1篇杨满福
  • 1篇贾义敏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美国在线AP课程的历史与经验被引量:2
2018年
AP课程作为大学与中学衔接的有效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创新人才的早期甄别和培养。在线AP课程作为互联网技术与AP课程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已成为传统面对面AP课程的重要补充,而AP慕课又成为在线AP课程发展的新形态。美国在线AP课程产生的根源,在于AP课程供给不足、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导致的课程资源供求矛盾,其勃兴则得益于州立虚拟学校、大学和在线教育企业等多主体参与形成的"托底"与竞争并存的"半市场化"课程供给格局,线上线下相融的AP课程运行模式以及高质高效的在线课程支持服务机制。其对我国正在兴起的在线AP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秦炜炜
关键词:教育公平
互联网+时代大学如何助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个案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学如何助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保障机制,依托学科优势先后实施了"中学亮点"和"MIT+K12"等诸多基础教育支持项目,致力于中小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体现了MIT助力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和时代责任。对于我国大学而言,增强大学支持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使命,基于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研究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面向具体学科实施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中小学支持实践项目,则是互联网+时代大学助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秦炜炜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
新工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9
2018年
新工科教育普遍面临无既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分离、课程体系单一和教育资源国际化不足等问题。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作为新工科学院的典型代表,通过创建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的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学段贯通、学科交叉融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多方协同的国际资源融合平台,构建形成了纳米科技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其"学科先行、专业后发再并行"的发展思路,超前把握学科增长点、快速占据学科制高点的办学路径,全方位开放和深度自主的办学机制对新工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秦炜炜王穗东
国际教育技术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ETR&D》杂志的内容分析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ETR&D》)作为国际教育技术领域的顶级期刊和前沿阵地,是窥探国际教育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的有效门径。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ETR&D》杂志2008—2012五年间刊发的全部210篇研究性论文进行了编码分析。研究发现,以高校为轴心的合作研究已成为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创新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国际教育技术研究以基于设计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为核心,逐渐形成了开放多元、实证主导、交叉融合的方法论体系和深入学校、走近学生、融入学科的研究传统。国际教育技术研究的上述特征和趋势对于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跨界合作,加强研究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炜炜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被引量:389
2013年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翻转学习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传统课堂中的"课上"活动和"课下"活动进行互换,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和自由协作等特征,而由经验融入、概念探究、意义建构和探讨运用等四个环节构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则为现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化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范式,翻转学习在中国具有教育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因而具备探索实践的先决条件。同时,翻转学习对于转变我国现有课堂教学观念、破解中小学生"减负"难题、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秦炜炜
关键词:教学范式课堂教学改革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机制调查与反思被引量:10
2017年
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先后评选出7807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时至今日其应用状况和影响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36所高等院校中近300名精品开放课程的管理者、开发者和使用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应用效果、共享状况和实际影响仍需进一步提升,亟待建立一套涵盖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效率、应用状况、实施效果和教/学影响等方面的长效评价机制,从而为"十三五"期间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持续改进和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好的资源环境。
秦炜炜
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动因、挑战与路径被引量:26
2018年
大数据必将成为撬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力杠杆。大数据技术或许会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大数据的勃兴更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秦炜炜洪晔马艳芸
关键词:高等教育动因高校
中国创新人才的自主供给及其提升对策被引量:6
2017年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俨然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潮流,而创新人才则成为世界主要国家谋求发展、力促繁荣的首要战略资源。引进海外人才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我国创新人才的供给状况,但要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人才急剧增长的需求,根本在于增强创新人才的自主供给。而强化海外引进人才的使用效益和育人功能,加强对本土人才的支持培养,促进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公平竞争、待遇公正和合理流动,通过中小学与大学、企业等组织机构开展跨机构深度合作促进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则是扩大创新人才有效供给、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途径。
秦炜炜
关键词:本土人才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动因、环境与路径被引量:2
2017年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育人,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事关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是破解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为学习者创设一种可以主动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将其培育成创新人才。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开放课程、更加互动的课堂、突出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多元化的国际参与和强调众创的开放式创新文化等具体路径创设更加开放、多元、共享、人本的育人环境,进而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杨满福王良辉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学习环境
开放教育资源视域下的创新人才培养被引量:7
2017年
在互联网时代,以免费、开放和共享为特征的开放教育资源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科课程整合与学习者创造力的提升,还加快了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加深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崭新的路径。同时,开放教育资源也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设置的特色与个性化、学习与教学模式的转变、学习评价与教学管理理念和机制的转变、教师职业身份的转变和学习者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提升等都是学校教育应对挑战、深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必由之路。
贾义敏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在线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