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4A27)

作品数:11 被引量:129H指数:6
相关作者:黎明吴从愿张葵高珊张秀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血清
  • 4篇脂肪
  • 4篇脂肪细胞
  • 4篇脂联素
  • 4篇瘦素
  • 4篇综合征
  • 3篇一级亲属
  • 3篇胰岛素抵抗
  • 2篇蛋白
  • 2篇胰岛素抗药性
  • 2篇胰岛素依赖

机构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黎明
  • 6篇高珊
  • 6篇张葵
  • 6篇吴从愿
  • 5篇张秀娟
  • 4篇阴津华
  • 3篇李海晖
  • 2篇任昶
  • 2篇王永慧
  • 2篇张荣洲
  • 2篇陆菊明
  • 1篇刘书筠
  • 1篇崔丽梅
  • 1篇陈晓燕
  • 1篇邓洁英
  • 1篇王秩
  • 1篇刘翠平
  • 1篇纪宝华
  • 1篇陶静
  • 1篇李连霞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研究内脏脂肪增生肥大和内分泌功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人网膜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细胞原代培养出梭形细胞,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MTT 法测定生长曲线、油红 O 脂肪染色法进行脂肪细胞鉴定、酶联免疫法测定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培养出的梭形细胞成分均一。第3天开始增殖,4~9 d 为指数增长期,倍增时间约为60 h。经分化诱导21d 约有90%的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可检出低水平瘦素分泌,经诱导分化分泌量持续增多,第17天达峰值(1.6 ng·ml^(-1)·24 h^(-1)),之后保持高分泌状态至诱导结束;而脂联素直到诱导分化第7天始可检测到低水平分泌,此时光镜下已可见胞质含脂滴的细胞;7~17d 分泌逐渐增多,第17天分泌达峰值(99 ng·ml~·24 h^(-1)),之后有明显下降趋势。经油红 O 脂肪染色和瘦素、脂联素分泌检测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人网膜前脂肪细胞模型,观察到瘦素和脂联素不同分泌模式。脂联素可作为鉴定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内分泌功能特异标志物。
阴津华黎明杨莆吴从愿
关键词: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瘦素脂联素
人血清脂联素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酶免疫分析法(EIA),以评价APN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重组人APN蛋白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的抗人APN多克隆抗体,再以APN包被塑料孔条作固相抗原,与样本中的液相抗原竞争结合限量的APN抗体,从标准曲线判读待测样本的浓度,建立人APN竞争性EIA。结果方法的灵敏度为10μg/L,可测范围为10~800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用本方法测得101名健康正常人的APN水平为男11.7±7.4mg/L、女16.2±6.8mg/L,女高于男;6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男4.3±2.0mg/L、女5.9±2.5mg/L;T2DM患者低于同性别的正常人(P均<0.01)。结论新建立的APN-EIA法具有简便准确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APN临床意义的研究。
黎明阴津华高珊张葵吴从愿
关键词:脂联素酶免疫测定2型糖尿病
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351例,所有受试者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检测体质指数(βMI)、腰臀比、血压、血脂、A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糖、真胰岛素(TI)及胰岛素原(PI),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根据A¨四分间距,分为ALT1组(〈12.9U/L)、ALT2组(12.9~17.3U/L)、ALT3组(17.4~24.2U/L)、ALT4组(t〉24.2U/L)。结果随着ALT水平升高,ALT4组与ALT1组比较,βMI[(26.3±2.9)kg/m。比(23.2±3.7)kg/m。,P〈0.01]、HOMA—IR[1.93(1.21~3.26)比1.06(0.65~1.54),P〈0.01]、LnHOMA—β(2.00±0.32比1.87±0.28,P〈0.05)均升高,血压、血脂、血糖、TI、PI亦升高(P〈0.05或P〈0.01);随着代谢紊乱数目增多(无代谢紊乱与3~4个代谢紊乱数目组间比较),ALT[23.3(16.3~37.6)U/L比14.3(10.3~18.5)U/L,P〈0.01]和AST[21.5(18.3—32.8)U/L比17.9(15.5~22.1)U/L,P〈0.01]水平均升高;校正性别、年龄、βMI和腰臀比后血清ALT依然与血压、血脂、血糖、TI、2h-PI、2h-PI/TI、HOMA—IR和代谢紊乱数目呈正相关(r=0.117,0.236,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LT与性别、甘油三酯、HOMA—IR、总胆固醇和2h-PI呈独立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AIJ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IR和胰岛母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加密切相关,ALT水平独立于IR与代谢综合征相关。
王永慧黎明高珊张秀娟李连霞张葵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胰岛素抗药性代谢综合征胰岛Β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清脂联素、瘦素及其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IR)相关性,探讨二者在T2DM发病中作用。方法收集既往无糖耐量异常史的T2DM一级亲属,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174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低减(IGT)组55例,及新发T2DM组71例;以其无糖尿病家族史的配偶或亲友中OGTT正常者11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酶联免疫法测定上述人群的血清真胰岛素(TI)、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IR)状态。结果从NC至NGT、IGT/IFG到DM组,IR进行性加重(HOMA-IR分别为1.3±0.7、1.7±1.5、2.2±1.4和3.2±2.8,P<0.01);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性增高(P<0.01),瘦素水平与HOMA-IR正相关(r=0.35,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性降低(分别为20±12、17±11、13±8和10±6mg/L,P<0.01),与HOMA-IR负相关(r=-0.41,P<0.01);脂联素/瘦素比值进性行降低,与HOMA-IR负相关(r=-0.53,P<0.01)。结论T2DM一级亲属在NGT时即存在瘦素水平升高和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脂联素/瘦素比值下降趋势与IR和糖调节受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推测该比值的变化可能是糖尿病一级亲属存在的固有遗传缺陷的一种表现,可能在IR和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而渴望作为预测T2DM发病的早期观察指标。
高珊黎明陆菊明张秀娟任昶李海晖张荣洲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认识进展被引量:26
2006年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至今对它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和治疗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黎明纪宝华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原代培养的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和脂肪因子分泌的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原代培养人网膜基质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早期,前脂肪细胞因子1表达迅速降低,而脂蛋白脂酶、PPARγ/2表达迅速增加,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成熟阶段表达丰度最高。瘦素mRNA表达和分泌随分化逐渐增高,抵抗素mRNA仅在前脂肪细胞表达和分泌而脂联素mRNA仅在成熟脂肪细胞表达和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均有分泌。
黎明阴津华张葵吴从愿邓洁英
关键词:网膜脂肪组织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脂肪因子
高灵敏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人脂肪细胞瘦素分泌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建立高灵敏、特异的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人脂肪细胞瘦素的分泌。方法制备兔抗人瘦素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瘦素单克隆抗体,建立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方法(BA-ELISA),观测原代培养的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瘦素的分泌及曲格列酮对其影响。结果BA-ELISA方法灵敏度可达0.03ng/ml,曲线工作范围0.05—5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7.4%和9.3%,平均回收率97.8%。测定经柱层析分离的混合人血清或脂肪细胞培养上清,仅显示单峰游离瘦素。观测到人网膜前脂肪细胞随诱导分化成熟而瘦素分泌量递增;10μmol/L曲格列酮可使瘦素的分泌峰值增加1倍。健康成人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均值:7.6ng/ml vs 3.2ng/ml,P〈0.001),与体重指数均有较强的相关性(r=0.61、0.67;P〈0.001)。结论建立了高灵敏的BA-ELISA测定游离瘦素水平,尤其适于瘦素浓度低的临床血样本测定及基础研究之用。
黎明阴津华张葵吴从愿
关键词:瘦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细胞
糖尿病高危人群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探讨其对MS临床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414名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共识诊断MS标准,分为MS。组(无MS组分)115例,MS1组(1种MS组分)118例,MS2组(2种MS组分)77例,MS3组(≥3种MS组分)104例,酶联免疫法测定上述人群的瘦素、内脂素、脂联素及抵抗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结果(1)随MS组分个数的聚集,血清脂联索水平逐渐降低,瘦素及女性RBP-4水平逐渐增加,三者均与MS组分聚集有较强的平行关系;而内脂素水平只在MS,组有明显降低;抵抗素水平则未见随MS组分聚集有变化趋势。(2)高瘦素水平Q4组(以四分位值分组)与低瘦素水平Q1组比较,MS的各组分(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检出率明显增加(Q4/Q1的OR值分别为1.3、1.8、1.6、5.2和3.0)。(3)血清RBP-4水平增加不仅与糖调节异常相关(Q4/Q1,OR=2.6),且与高血压(Q4/Q1,OR=1.6)、血脂异常(Q4/QI,OR=1.9)和肥胖(Q4/Q1,OR=1.5)及聚集即MS更相关(Q4/Q1,OR=2.7)。在RBP-4水平高的Q4组,MS检出率为50%。(4)处于脂联素水平最低的Q1组与最高的Q4组相比,MS及其组分(血脂异常、肥胖、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检出率显著增加(Q4/Q1,OR值为2.1—4.1),但高血压的检出率却呈下降趋势。结论脂肪因子中以脂联素、瘦素和RBP-4与MS的关系最密切。提示三者可能也是参与MS形成的关键因子,可作为MS发病的早期预示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张秀娟黎明高珊王永慧刘书筠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抵抗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
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T2D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T2DM患者的既往无糖耐量异常史的一级亲属,其中糖耐量正常(NGT)组174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低减(IGT)组55例,以及12例新发T2DM与同期收集的59例新发T2DM合并为新发糖尿病(T2DM)组;以其无糖尿病家族史的配偶或无血缘关系亲友中糖耐量正常者114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真胰岛素(trueinsulin,TI)、胰岛素原(proinsulin,PI)。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用空腹胰岛素原与空腹胰岛素比值(PI/TI)及B细胞功能指数(Homa-B),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并做对比分析。结果一级亲属中NGT组与NC组相比,Homa-IR显著高于NC组,PI/TI及Homa-B显著低于NC组。而且从NC至NGT至IGT或IFG至DM组,胰岛素抵抗进行性加重。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进行性加重,PI/TI逐渐升高,但LnHoma-B下降直至T2DM组才具显著意义(NC组为4.40±0.60,T2DM组为3.38±0.96)。结论T2DM患者一级亲属作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发生糖代谢异常前就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分泌功能缺陷,且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分泌功能缺陷与T2DM的发病相关;胰岛素原比例增加以及胰岛素原与真胰岛素比值升高是反映胰岛分泌功能缺陷的早期标志。
高珊陆菊明黎明李海晖张秀娟任昶张荣洲
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一级亲属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二者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1例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进行采集,测量其IMT及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和瘦素,观察IMT增厚组(IMT≥1mm,n=69)与不增厚组(IMT<1mm,n=52)脂联素和瘦素变化及其比值变化与IMT的关系。结果IMT增厚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纤维蛋白原定量高于IMT不增厚组(P<0.05);IMT增厚组的空腹血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加(中位数:25mg/L对12mg/L,P<0.01),脂联素降低(中位数:5.8mg/L对7.6mg/L,P=0.05),但瘦素/脂联素升高(0.86对0.36,P=0.030)。相关分析显示,IMT与年龄、纤维蛋白原定量、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2,0.278,0.327,P均<0.01),与瘦素/脂联素呈正相关(r=0.205,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18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脂联素增加与IMT增厚相关。结论在T2DM患者中,血清脂联素降低、血清瘦素/脂联素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增加可望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学标志。
刘翠平黎明李彬陈晓燕崔丽梅张葵陶静郑晓敏吴从愿
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