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2A213)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郑建东葛秀涛侯豹吴霖生章守权更多>>
相关机构:滁州学院安徽皖东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催化
  • 11篇甲烷
  • 9篇甲烷燃烧
  • 8篇催化燃烧
  • 6篇钙钛矿
  • 6篇催化剂
  • 5篇甲烷催化
  • 5篇甲烷催化燃烧
  • 4篇酸盐
  • 4篇六铝酸盐
  • 4篇催化活性
  • 3篇吸附树脂
  • 3篇活性
  • 3篇活性研究
  • 3篇钙钛矿型
  • 3篇SR
  • 3篇XO
  • 3篇MN
  • 2篇正交
  • 2篇正交实验

机构

  • 19篇滁州学院
  • 2篇安徽皖东化工...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作者

  • 19篇郑建东
  • 13篇葛秀涛
  • 5篇侯豹
  • 4篇吴霖生
  • 3篇章守权
  • 2篇李永红
  • 2篇王永贵
  • 2篇孙飞龙
  • 2篇王保华
  • 1篇任晓光
  • 1篇常彬彬
  • 1篇胡守鹏
  • 1篇程淑芬
  • 1篇唐菲
  • 1篇王长江
  • 1篇谢从新
  • 1篇贺诚
  • 1篇程立
  • 1篇曹家龙
  • 1篇唐骏

传媒

  • 5篇应用化工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材料导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第九届全国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元致孔剂合成吸附树脂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甲苯和聚乙二醇为混合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吸附树脂,研究树脂对苯酚的静态吸附。结果表明,当交联度50%,致孔剂:单体=1.5,甲苯:聚乙二醇400=1:1时,树脂对苯酚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85.16 mg/g,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对树脂吸附容量影响最大的是致孔剂与单体的配比,其次依次是混合致孔剂中单体的配比和交联度。
郑建东孙飞龙吴霖生葛秀涛姚能平
关键词:苯乙烯-二乙烯苯致孔剂苯酚
温度对水热合成制备LaMnO_3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2012年
以尿素水解为基础,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以Mn为活性组分的钙钛矿催化剂(LaMnO3),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驱液温度为60℃,催化剂经700℃焙烧6 h后,甲烷转化率可达95%以上,比表面积为14.14 m2/g。
郑建东程淑芬侯豹
关键词:尿素水热合成法温度催化燃烧
Ba_(1-x/2)K_xNiAl_(11)O_(19)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异丙醇盐水解法制备Ba1-x/2KxNiAl11O19(x=0,0.5,1.0,1.5,2.0)催化剂。通过BET模型计算了其比表面积,用XRD和DSC-TG等技术及甲烷燃烧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了钾离子掺杂量对催化剂的结构以及对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1200℃焙烧后可以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同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和高温稳定性,不同量的K和Ba离子掺杂对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孔径有较大的影响。Ba0.25K1.5NiAl11O19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1200℃焙烧后比表面积为61m2/g,催化甲烷燃烧的完全转化温度T90%为750℃。
郑建东葛秀涛侯豹
关键词:六铝酸盐甲烷催化燃烧催化活性
双钙钛矿催化剂LaSrFeM_(o_(1-x))C_(o_x)O_6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Mo2+,Co2+同时作为活性组分的一系列双钙钛矿催化剂LaSrFeMo1-x Cox O6(x=0,0.1,0.3,0.5,0.7,0.9,1.0),通过XRD,BET,H2-TPR,SEM,TG-DSC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o2+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在800℃焙烧后可形成完整的双钙钛矿晶型,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Co2+掺杂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较大,说明Fe3+,Mo2+,Co2+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加入Co2+时催化剂的高温活性得到明显提高,但加入过量Co2+时催化剂的高温活性有所降低,而低温活性有所提高。其中LaSrFeMo0.9Co0.1O6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反应温度472℃时甲烷转化率达到90%。
郑建东侯豹魏有山唐菲程立王保华
关键词:甲烷催化燃烧
LaCu_(1-x)Mn_x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燃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甲烷在LaCu1-x Mn x O3钙钛矿催化剂上的低温催化反应,考察了不同量锰离子和铜离子进行复合掺杂对催化剂结构物理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600℃焙烧后,可以形成完整的钙钛矿晶型;锰离子的掺杂对于催化剂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比表面积有所增大,LaCuO3催化剂的活性明显升高,其中LaMnO3催化甲烷燃烧的活性最好。
郑建东王保华郎雄峰曹家龙谢从新
关键词:钙钛矿甲烷催化燃烧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掌握各类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入手,对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三个重要环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归纳总结,结合实际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郑建东葛秀涛李永红
关键词: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吸附树脂制备及其在处理含Cr(Ⅵ)废水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采用悬浮聚合技术制备苯乙烯-二乙烯苯系列吸附树脂,以去除模拟废水中的Cr(VI)为目的,对树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借助低温物理吸附仪、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考察了树脂物理性能。主要考察了搅拌机的转速、致孔剂的配比、交联度这3个因素对吸附树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树脂的过程中致孔剂的配比对合成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交联度。当致孔剂中甲苯与环己烷的配比为2∶1;交联度为20%;搅拌转数为350n/min条件下所制备树脂比表面积为430m2/g,对Cr(VI)的吸附量可达62.16mg/g。
郑建东吴霖生王永贵葛秀涛
关键词:正交实验吸附树脂废水
La_(1-X)Sr_xMn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催化甲烷燃烧为目标反应,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Sr2+部分掺杂La3+的钙钛矿型催化剂La1-XSrXMnO3(x=0.0,0.2,0.4,0.6,0.8,1.0),通过XRD,BET,DSC-TG和TPR等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考察,制备出催化性能好的催化剂。考察了Sr掺杂量多少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甲烷燃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600℃焙烧6h后可以形成完整的钙钛矿晶型,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不同量的Sr掺杂对于催化剂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Sr离子对Mn离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由于Sr的加入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郑建东唐骏侯豹葛秀涛
关键词:甲烷燃烧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活性
镧系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镧系六铝酸盐LaMnxAl12-xO19(x=0、1、2、3、4、5、6)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等实验技术及甲烷催化燃烧,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考察。研究了锰离子掺杂对催化剂结构以及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1200℃焙烧后可以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和高温稳定性,不同含量的Mn离子掺杂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活性有较大的影响。LaMn2Al10O19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其起燃温度(T10%/℃)为506℃,完全转化温度(T90%/℃)为696℃。
郑建东侯豹葛秀涛章守权
关键词:六铝酸盐甲烷催化燃烧活性
悬浮聚合法制备吸附树脂的条件探讨及优化被引量:3
2013年
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悬浮聚合制备苯乙烯(St)-二乙烯本(DVB)共聚吸附树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借助比表面积测试、红外光谱及热分析仪考察了其物理性能,以树脂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为考察目标,研究树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树脂的过程中交联度对合成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影响最大。甲苯为致孔剂,交联度为30%,搅拌转数为300n/min,致孔剂的配比为1:1.0为最佳制备条件。所制备树脂比表面积为428.3m2/g,对苯酚的吸附率可达57%。
郑建东孙飞龙吴霖生葛秀涛姚能平
关键词:正交实验吸附树脂苯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