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2016)

作品数:20 被引量:128H指数:7
相关作者:沈锋吴孟超周伟平杨远周健国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切除
  • 9篇细胞
  • 9篇肝癌
  • 8篇切除术
  • 7篇肝切除
  • 7篇肝切除术
  • 7篇肝细胞
  • 5篇胆管
  • 5篇术后
  • 5篇肿瘤
  • 5篇细胞癌
  • 5篇肝内
  • 5篇肝内胆管
  • 4篇外科
  • 4篇消融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衰竭
  • 3篇消融治疗
  • 3篇疗效

机构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篇沈锋
  • 4篇吴孟超
  • 4篇周伟平
  • 3篇李智宇
  • 3篇毕新宇
  • 3篇王健东
  • 3篇蔡建强
  • 3篇赵宏
  • 3篇赵建军
  • 3篇黄振
  • 3篇杨远
  • 3篇李俊
  • 3篇周健国
  • 2篇夏勇
  • 2篇王能
  • 2篇阎涛
  • 2篇林川
  • 2篇沈强
  • 2篇潘泽亚
  • 2篇钱国军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肝癌电子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消融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患者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早期HCC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73.0%、50.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1%、47.8%、34.3%。结论 MWA是治疗老年早期HCC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贇沈强王能刘沛盛月红许芸芸钱国军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微波消融老年患者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小肝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TACE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小肝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倾向评分配比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79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预防性TA~CE的患者337例,未行TACE治疗的患者458例。采用倾向评分配比对患者进行配对,将配比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设为干预组,未行预防性TACE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各337例。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30日。观察指标包括:(1)随访及肿瘤复发情况[早期复发率(2年内复发)、晚期复发率(2年后复发)]。(2)影响肿瘤复发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指标:性别、年龄、术前HBV~DNA水平、术前ALT、术前TBil、术前Alb、HBeAg、术前AFP、肿瘤直径、肿瘤数目、镜下包膜、镜下子灶、镜下微血管癌栓、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肿瘤切缘距离、抗病毒治疗、术后预防性TACE。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肿瘤复发曲线并计算复发率,Log-rank检验比较复发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肿瘤复发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随访及肿瘤复发情况:配比后67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92个月。干预组患者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3.6%、38.3%、51.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0.4%、30.6%、42.4%,两组患者整体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8,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8.5%和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P〈0.05);肿瘤晚期�
王宗琰林孔英陶其飞黄罡王若愚杨远潘泽亚林川周伟平吴孟超
关键词:肝肿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复发
肝癌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名第3位[1]。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2]。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根治肝癌的方法,但对于术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在肝外胆管癌的手术治疗中,常规清扫肝周淋巴结已达成共识[3]。然而,对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目前仍然争议不断。
王晓耘王健东
关键词:肝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质量控制若干问题被引量:24
2016年
肝切除术是目前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癌病人大多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和存在肝硬化背景,以及肝脏复杂的血管和胆道解剖结构,这些因素依然影响肝癌肝切除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除个体所患肝癌的分期、部位和侵袭性不同,有效提高手术切除质量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联合多种肝功能检测技术和现代影像学准确评估病人肝脏储备功能,以及不同肝切除方式对肝脏代偿能力的影响,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和术后应遵循精准医疗和损伤控制原则,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手术入路、肝切除范围、肝门阻断方式和断肝设备,充分考虑术后加速康复手段,为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奠定基础。术后辅以合适的综合治疗以巩固外科疗效。
沈锋张小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手术质量
肝尾状叶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12例肝尾状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等选择采用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双侧入路、中央前入路或逆行肝尾状叶切除术.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结果 112例患者均具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行单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33例(22例双侧入路、11例左侧入路),左半肝+尾状叶切除术28例(左侧入路),肝中叶+尾状叶切除术21例(中央前入路),部分肝右叶+尾状叶切除术19例(右侧入路),右半肝+尾状叶切除术11例(9例右侧入路、2例逆行切除).术中单纯入肝血流阻断72例,入肝血流联合肝静脉阻断29例,全肝血流阻断6例,未行肝血流阻断5例.手术时间为(192±69) min,平均入肝血流阻断时间为28 min(0 -9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90 mL(100- 12 000 mL),术中输血例数为68例,平均输血量为600 mL(200 - 10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8.2±2.7)d.3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胆汁漏21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7例,术后出血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肝衰竭1例,经保肝治疗后好转.无围术期死亡患者.1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6-24个月).随访期间,112例患者均健康生存,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或因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尾状叶良性肿瘤的有效手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疗效确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优化手术路径,术中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林辉杨远林川潘泽亚周伟平吴孟超
关键词:肝肿瘤肝尾状叶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19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行B超、CT与MRI检查.采用Pringle法或不阻断肝门的方法施行肝切除术,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电话或信函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影像学表现:B超、CT或MRI检查提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影像学表现类似,囊壁有乳头状突起,部分囊壁明显增厚,囊腔可呈多房性.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20例,肝内胆管囊腺癌7例.(2)手术情况:4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剜除术22例,肝左叶切除术15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右半肝切除术4例,肝右后叶切除术1例,肝右前叶切除术1例.38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8例未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为(175±7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 mL(200-400 mL),术后发生胆汁漏4例,再出血3例,肝功能不全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9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剜除术9例,肝左叶切除术8例,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肝右后叶切除术1例.13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6例未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为(210±6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0 mL(200-800 mL),术后发生胆汁漏3例,再出血2例,肝功能不全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学检查:肝内胆管囊腺瘤囊腔内表层多为单层柱状上皮,排列整齐,无异型;肝内胆管囊腺癌囊腔内多有乳头状突起,细胞异型明显,并向基底膜浸润.(3)随访情况:57例患者获得随访,8例失访(囊腺瘤5例、囊腺癌3例).随访时间为14-
徐庆国陶其飞刘辉袁声贤杨远李鹏鹏周伟平吴孟超
关键词:肝肿瘤囊腺瘤囊腺癌糖链抗原19-9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9
2016年
肝切除术仍是目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病变的完全切除可提供治愈机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样为肝切除术的最常见适应证,彻底切除这些病灶后患者可有30%-40%的5年生存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原发或者继发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不适合行肝切除术,针对这类患者传统的全身化疗的疗效有限。因此,肿瘤消融方法的出现填补了不适合行肝切除术患者的治疗空白。
赵建军毕新宇赵宏周健国黄振李智宇张业繁李原韩玥蔡建强
关键词:射频消融恶性肿瘤患者肝脏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肝癌
肝内胆管癌外科预后预测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肝内胆管癌(ICC)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第二种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既往30年里,全球报道的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尽管肝切除术是目前ICC治疗的首要方法并获得较广泛应用,但由于该病体现高度的侵袭特征,肝切除后的总体疗效远差于HCC,主要为根治性切除率低,而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极高。
李征雷正清李俊沈锋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预后模型
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诊治的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起源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胆管上皮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成为肝脏第二大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所上升。肝内多发病灶、血管受累、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组织学特征等都与ICC的预后相关 [1],
靳龙洋王健东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诊治
血清AFP表达对于单纯HBV感染的肝细胞癌分期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血清AFP表达对于肝细胞癌分期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外科治疗的单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72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NM分期第七版(TNM 7th)、BCLC分期、Tokyo分期、JIS分期、CUPI分期、CLIP分期以及Okuda分期对肝细胞癌术后生存情况的判断力。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赤池宏治信息准则)来判断各分期系统对预后总的评估能力。结果 AFP阳性患者多具有疼痛等临床症状(P=0.047),较高的肿瘤多发比例(P=0.039),较差的肿瘤分化比例(P<0.001),中重度肝硬化比例(P=0.008),较高的Child-Pugh B级比例(P=0.042)以及围手术期输血比例(P=0.00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BCLC与TNM 7th分期的内部各期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这两个分期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IC结果显示:AFP阳性组中,BCLC具有最小的AIC值(1618.642),AFP阴性组中,TNM 7th具有最小的AIC值(863.514),提示AFP阳性组中BCLC具有最佳的预后判断力,而AFP阴性组中TNM 7th具有优势。结论相比于AFP阴性患者,AFP阳性患者多具有较差的生物学行为以及较差的肝脏背景。TNM 7th是AFP阴性组最好的分期标准,而BCLC是AFP阳性组最佳分期标准。因此提示,TNM 7th和BCLC分期对于以HBV感染为主要病因的中国HCC的预后评价仍具有局限性,我们在以后新分期探索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血清AFP表达这个因素。
周健国阎涛毕新宇赵建军赵宏李智宇黄振孙玉琳蔡建强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