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YW-08-03)

作品数:4 被引量:93H指数:4
相关作者:廖晓勇王海明陈治谏叶丹胡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库区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典型流域
  • 1篇典型小流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趋势
  • 1篇营养化
  • 1篇支流
  • 1篇三峡水库
  • 1篇水华
  • 1篇水库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程度
  • 1篇土地利用时空...
  • 1篇小流域
  • 1篇流域
  • 1篇灰关联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长江流域水环...
  • 1篇长江流域水资...

作者

  • 2篇陈治谏
  • 2篇王海明
  • 2篇廖晓勇
  • 1篇周月敏
  • 1篇朱亮
  • 1篇臧小平
  • 1篇邱光胜
  • 1篇张宁
  • 1篇吴炳方
  • 1篇袁琳
  • 1篇张磊
  • 1篇涂恩强
  • 1篇周梦佳
  • 1篇胡圣
  • 1篇钮立明
  • 1篇叶丹
  • 1篇王鹏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GIS支持下的三峡库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分析——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河流域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1992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图,在土地利用图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建立景观类型转移矩阵,揭示各景观类型相互转化的方向及面积;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支持下,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别从景观和景观类型两水平对流域12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2年间景观类型主体没有显著变化,仍然以耕地和林地为主;除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和水田减少幅度较大外,其它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不大;景观整体形状复杂性增强,斑块间离散度增大,景观向着多样化、均匀化发展。
周梦佳陈治谏廖晓勇方泽红王海明
关键词:三峡库区GIS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降雨因子对产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以三峡库区万州区陈家沟的2条支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十几场典型次降雨和相对应的次洪水资料,首先对径流资料进行洪水场次的划分,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相关关系法分析了陈家沟2条支沟的径流深度和洪峰流量分别对降雨特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通过关联度排序,径流深度的主导因素是降雨量P和复合因子PI(即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的复合因子);(2)对比2条邻近支沟的关联度排序,降雨特征因子对径流深度、洪峰流量的灰关联度不完全相同,但降雨特征因子对径流深度、洪峰流量的影响也具有一些共同的趋势,峰值降雨强度(I60)和降雨量的共同作用对三峡库区丘陵区的径流量的大小影响较明显,复合因子PI对洪峰流量的贡献较大。
涂恩强廖晓勇陈治谏王海明
关键词:灰关联分析降雨特征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及水华现状研究被引量:64
2011年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支流水体营养状态、藻类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对不同蓄水阶段研究表明: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程度加重,且时空差异显著,春、夏季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秋、冬季节相对较轻.整体上由蓄水前的贫-中营养状态转变为中-富营养状态。由于库区支流营养盐浓度高且蓄水前后相对稳定,对藻类生长不形成限制,因此支流富营养化加重的原因是蓄水后库区支流流速减缓,使得透明度增加,水体透光性增加,藻类生长环境改善,从而使生物量大幅度增加,库区支流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且优势种类趋向于多样化,硅藻、甲藻、隐藻、蓝藻、绿藻都可成为水华优势种,且整体组成呈现硅藻、甲藻下降,蓝藻、绿藻、隐藻上升的态势,演替趋势总体上由河流型向湖泊型转变。但随着蓄水位的上升,水华发生比率总体上有所降低。
邱光胜胡圣叶丹袁琳臧小平
关键词:三峡水库富营养化水华演替趋势
三峡水库建设期秭归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为了更好地把握水库建设期三峡库首地区土地资源变化情况,以秭归县为试验区,利用1992、2002、2007年多源多时相融合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3个时期1:50000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众多非自然因素作用,秭归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1992-2007年间园地面积比原来增加248.14%,旱地面积减少20.32%,乔木林减少0.59%,草地减少8.04%,人工表面面积增加141.84%,水体面积增加90.86%;园地、旱地、人工表面、水体等地类在1992-2002年和2002-2007年2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使用转换矩阵分析地物类型转换背后的驱动因素作用;根据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数的计算结果,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把握土地利用动态演替规律,为后期水库管理运行提供建议。
王鹏吴炳方张磊周月敏朱亮钮立明张宁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程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