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63098)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 相关作者:温韬赵金垣任锋刘焱武志明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毒性肝损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中毒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本文主要从肝脏对药物(毒物)的代谢、肝损害基本要素以及中毒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于今后临床科研工作。
- 温韬赵金垣
- 关键词:中毒肝损害
- 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研究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凋亡在中毒性肝损伤发病中的地位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3、9、16、24、36和48h6个亚组,每组5只。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肝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Fas和FasL在正常大鼠肝细胞中未见表达,实验组3h后即开始有明显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表达相应增强;病理学和TUNEL检测结果均显示肝脏有严重损伤,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大鼠染毒后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或P<0.01)。结论大鼠急性肝损伤时Fas和FasL表达显著增加,和肝细胞凋亡变化相一致,提示Fas/FasL系统及介导的细胞凋亡反应在中毒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
- 温韬任锋刘焱武志明赵金垣
- 关键词:肝损伤FAS/FASL
- 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系统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HO-1/CO)系统对四氯化碳(CC 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染毒组(CC l4)、hem in组、hem in+CC l4组、CO组和CO+CC l4组,每组5只大鼠。采用W estern b lot法测定HO-1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caspase-3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以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采用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C l4成功诱导了大鼠急性肝损伤,表现为染毒24 h后血清ALT,AST水平(2 136.3±163.4 U,1 422.7±221.7 U)以及肝组织MDA浓度(5.28±0.93μmol/g)、肝组织caspase-3活性(光密度值4.69±1.02)和TNFα-水平(256.3±27.3 ng/L)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活性(45.9±14.8 U/mg)下降,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和TUNEL法检测结果均显示肝有严重损伤,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给予hem in预处理能显著诱导大鼠肝HO-1的表达,并对肝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大鼠血清ALT,AST水平(287.1±24.3 U,246.2±21.7 U)和肝组织MDA浓度(3.27±1.34μmol/g)明显降低,肝组织SOD活性(71.4±22.6 U/mg)升高,肝组织TNFα-水平(132.6±19.5 ng/L)和caspase-3活性(光密度值2.49±1.47)明显低于CC l4组;此外,hem in预处理亦使染毒大鼠的病理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的数目显著减少。腹腔注射低浓度CO亦能降低染毒大鼠ALT,AST水平和MDA浓度,抑制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并使组织SOD活性升高,同时改善肝损伤程度,对肝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结论:HO-1诱导表达和给予外源性CO均对急性肝损伤大鼠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HO-1/CO系统在防护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HO-1/CO系统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脂质过氧化
- 温韬赵金垣梅双关里张雁林
- 关键词:一氧化碳肝疾病
- 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在急性肝损伤中的变化
- 2007年
- 目的研究急性肝损伤时大鼠肝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一氧化碳(CO)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动态测定肝脏HO酶活性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定肝脏CO含量以及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SOD、MDA变化。结果四氯化碳可成功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使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浓度升高,SOD活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染毒后大鼠肝脏HO活性明显增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证实,HO-1蛋白在染毒后表达显著增高,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方式。此外,正常大鼠肝脏CO浓度极低,染毒后6 h则开始升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HO-1表达情况相一致。结论大鼠急性肝损伤后出现HO-1活性增加和蛋白表达持续上调以及CO浓度迅速增高,提示HO-1/CO系统参与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机体抗氧化性损伤。
- 温韬赵金垣关里张雁林梅双
- 关键词:肝损伤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四氯化碳
- 细胞色素P450 2E1在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2E1在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将Wista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肝损伤组,采用四氯化碳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并按染毒时间分为3、6、12、24、36和48h6个亚组,每组5只大鼠。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染毒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2E1蛋白的表达变化;测定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MDA浓度、SOD活性的变化以及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大鼠肝组织自由基(ROS)浓度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四氯化碳可明显导致大鼠肝脏损伤,表现为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MDA浓度和ROS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下降,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细胞色素P4502E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染毒3h后表达增强,12h达到高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表达趋势与ROS浓度变化相一致。结论细胞色素P4502E1蛋白在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表达显著增强,提示其在中毒性肝损伤的发病中可能具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并与四氯化碳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 温韬刘焱任锋武志明赵金垣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四氯化碳ROS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