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0670)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姚德文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航空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知识
  • 1篇知识整合
  • 1篇区域经济
  • 1篇重化工业
  • 1篇模块化
  • 1篇经济学
  • 1篇经济学分析
  • 1篇化工
  • 1篇化工业
  • 1篇技术创新
  • 1篇公共支持
  • 1篇服务业
  • 1篇城镇化

机构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作者

  • 3篇姚德文

传媒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理论界
  • 1篇产业组织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Chenery模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检验与区域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关于重化工业发展与服务业发展孰先孰后的讨论。一种观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另一种则是必须先发展重化工业和深加工工业,然后才能发展服务业。文章重回Chenery工业化模型,以人均GDP检验了中国及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认为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各区域相差悬殊,加快城镇化是加快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共同前提和持续动力。
姚德文
关键词:重化工业服务业区域经济城镇化
基于模块化视角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2012年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协调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现有的产业结构理论是建立在标准产业结构的经验形式之上(以钱纳里为代表),反映在产业政策上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倾斜式的资源配置,着重于物质要素的投入,较少注重企业的知识创造与转化,因此,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动态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并不理想。在经济系统复杂化、全球化、信息化与有限理性的约束下,企业知识与技术成为产业结构演变的基础,必须重新思考产业结构的基础理论、升级思路与政策导向。模块化为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目标提供了较好的路径和启示。首先,模块化通过期权价值、功能模块或系统(结构)创新、隐性知识的创造促进产业的高度化。其次,模块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价值导向、规则(显示知识)治理、任务矩阵与知识创造、转化与整合促进产业协调,由此促进了产业螺旋式升级。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应综合考虑内外部资源,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寻求产业链的升级;政府仍应发挥积极作用,制定以市场为基础、促进竞争的新式产业政策。
姚德文
关键词:模块化技术创新知识整合
以竞争为导向的新产业政策构建探析被引量:4
2010年
传统的产业政策是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实施的公共政策,它自上而下,直接干预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选择性地发展主导产业,其实质是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干预活动,为实现一定的经济战略服务,尤其是经济赶超。日本经历了这一阶段,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转型,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新产业政策是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条件下,ICT广泛变化引起的产业政策,它以市场机制为前提,政府为企业提供竞争和创新的平台和市场博弈的规则,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和其它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和技术转化能力,并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美国近20年来正在实施这样的产业政策,中国的产业政策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前提,竞争政策为导向,政府促进大企业并购重组与中小企业的竞争,加强政企学界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公共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其创新与能力发展。
姚德文
关键词:公共支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