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071120092)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倪泉兴虞先濬刘辰傅德良施思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影响胰腺癌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特性及临床病理特点,为胰头癌淋巴引流和进行术中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借助手术显微镜解剖和检出胰头癌根治手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检测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总结并分析了胰头癌根治手术后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特点,通过χ2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有无神经浸润等的相关性。结果:132例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术后检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9.85%(79/132),尤以第13、14、16、12、8组淋巴结转移发生频率较高。有第16组有淋巴结转移的14例患者,转移淋巴结多属16b1亚组,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10例胰头癌仅发生第14组淋巴结转移而不伴第13或17组淋巴结转移。χ2检验显示与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病理因素有: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T)和神经浸润。结论: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范围广、发生频率高,以第13、14、16、17、12、8组为主,对相关淋巴结累及的区域进行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提高胰腺癌手术的根治性。
- 刘辰许文彦龙江虞先濬傅德良倪泉兴
- 关键词: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淋巴结转移
- 甲基化结合域蛋白1调控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对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甲基化结合域蛋白1(MBD1)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毒胡萝卜素(Tg)处理后的BxPC-3细胞GRP78的表达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对MBD1-siRNA转染后的BxPC-3细胞MBD1和GRP78的表达、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BD1和GRP78的表达。结果Tg处理BxPC-3细胞后,GRP78表达明显上升,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加;MBD1-siRNA转染Bxpc-3细胞后,MBD1和GRP78的表达同时下降,细胞侵袭力减弱;MBD1和GRP78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1),并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GRP78可能受到MBD1的甲基化调控,并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 刘辰蔡晓晨刘亮龙江虞先濬倪泉兴
- 关键词:胰腺癌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
- 胰腺癌内质网应激微环境活化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对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肿瘤微环境对胰腺癌中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效应,以及NF-κB对ERS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经ERS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处理后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中ERS分子伴侣GRP78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RNA干扰NF-κB/P65表达后GRP78的表达情况。通过反复Tg处理PANC-1细胞,建立ERS诱导细胞系PANC-ER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色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其迁移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ANC-ERS细胞中GRP78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Tg 2.5、5.0μg/mL处理组GRP78条带的光密度值分别为555 855.3±28 310.3、945 831.0±20 643.2,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的352 606.7±15 843.8(P值均<0.05),较未处理组分别上调了(1.57±0.05)和(2.64±0.13)倍。Tg 2.5、5.0μg/mL处理组NF-κB/P65条带的光密度值分别为1 470 315.0±18 036.6、2 231 275.3±218 250.8,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的1 061 648.3±61 723.7(P值均<0.05),较未处理组分别上调了(1.38±0.05)和(2.07±0.16)倍。Tg 2.5、5.0μg/mL处理组的IKBα条带的光密度值分别为228 153.3±325 929.1、106 070.0±6 550.5,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组的318 308.3±20 897.7(P值均<0.05),较未处理组分别下调了(72.2±13.9)%和(32.9±2.1)%。shNF-κB/P65干扰后NF-κB/P65和GRP78的光密度值分别为714 109.7±12 774.6和467 384.3±10 745.5,均显著低于shSCR干扰后的1 448 839.3±15 362.5和894 971.3±6 772.0(P值均<0.05),下调幅度分别为(47.6±0.5)%和(50.4±2.3)%。培养2、3、4d的PANC-ERS细胞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557±0.066、0.883±0.082、1.375±0.125,分别显著高于PANC-1细胞的0.445±0.059、0.686±0.069、0.948±0.114(P值均<0.0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光学显微镜下见穿过小室的PANC-ERS细胞数为171.2±9.4,显著多于PANC-1细胞的127.7±8.9(P<0.05)。正常培养基培养3代后的PANC
- 施思施思徐永锋刘辰鹿语徐永锋
- 关键词:胰腺癌内质网应激核转录因子-ΚB葡萄糖调节蛋白78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PD术后营养支持的意义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在2008年至2011年间,按特定筛选标准入组40例病人。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PD术后病人EN和PN支持模式后的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PN组和EN+PN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术前1 d,术后第7、10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7、10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PN组和EN+PN组术后单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N+PN组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PN组(P<0.05)。PN组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机会较大(P<0.05),EN+PN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PN组,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PD术后病人PN和EN支持对营养状况都有明显改善作用,PN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相对EN有一定优势,但长期应用存在较多不利因素,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应尽早行消化道EN,并以EN和PN联合方式进行术后营养支持。
- 刘辰蔡晓晨程合虞先濬虞先濬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功能化碳纳米管在胰腺癌淋巴化疗中应用的初步探索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功能化碳纳米管作为新型载体在胰腺癌淋巴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胺基化),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功能化碳纳米管进入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情况。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功能化碳纳米管对BxPC-3细胞的毒性以及携带吉西他滨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对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大鼠淋巴结示踪实验评价功能化碳纳米管的亲淋巴系统特性。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明显增加,并可穿过细胞膜进入胰腺癌BxPC-3细胞。MTT实验检测发现,不同浓度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携带吉西他滨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对BxPC-3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50.2±5.0)%,略高于单用吉西他滨的(41.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碳纳米管注射入大鼠脚垫皮下。在其淋巴引流路径上的不同部位均可见到淋巴结黑染,且随淋巴流动分布范围较远,可达到大鼠肾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结论功能化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亲淋巴系统特性,并有良好的药物携带能力和肿瘤细胞靶向性,载体本身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功能化碳纳米管可能成为新型的安全高效的胰腺癌淋巴系统药物载体。
- 刘辰蔡晓晨徐近徐近虞先濬倪泉兴
- 关键词:碳纳米管胰腺癌淋巴化疗
- 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对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甲基化调控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甲基化调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BDl和Stathmin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RNA干扰技术将Stathmin—siRNA转染BxPC-3细胞,将细胞分为Stathmin-siRNA组和空质粒对照组。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测定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将两组细胞接种裸鼠,观察肿瘤转移的情况。去甲基化药物5-Aza-2,_dC(AzA)处理人胰腺癌细胞BxPC-3,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AZA处理前后Stathmin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BDl和Stathmin蛋白在40例胰腺癌标本中分别有28例(70.0%)和24例(60.0%)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MBDl和Stathmin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56,P=0.037),MBD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3),Stathmin的表达则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2,0.00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th—min-siRNA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O.05);动物实验显示,Stathmin—siRNA组细胞接种于裸鼠后,肝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空质粒对照组(P〈0.05);AZA处理BxPC-3细胞后,Stathmin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在胰腺癌中存在高表达,并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特性有关;Stathmin的表达受到DNA甲基化调控,去甲基化可降低胰腺癌中Stathmin的表达。
- 刘辰蔡晓晨龙江虞先濬倪泉兴
- 关键词:胰腺肿瘤DNA甲基化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