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04-0836) 作品数:5 被引量:40 H指数:3 相关作者: 陈振锋 梁宏 梁宇宁 刘延成 李冬青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玉林师范学院 中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 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白花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07年 白花丹是我国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药材,研究表明白花丹含萘醌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甾醇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抑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抑制葡萄糖酵解作用、肝损伤保护作用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等。对国内外有关白花丹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谭明雄 王恒山 陈振锋 刘延成 梁宏关键词:白花丹 抗肿瘤 生物合成 [Mg(H-Sulf)(H_2O)_5](H-Sulf)·5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谱学表征 被引量:2 2006年 柳氮磺胺吡啶(H3-Su lf)与氢氧化镁反应得到化合物[M g(H-Su lf)(H2O)5](H-Su lf).5H2O。用元素分析、U v-V is、荧光、IR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化合物的化学式:C36H46M gN8O20S2,M r=999.24,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5 16(13)nm,b=1.544 71(19)nm,c=1.604 71(19)nm,=α115.654(2),°β=107.909(2),°γ=91.861(2),°V=2.326 4(5)nm3,Z=2,Dc=1.426 M g/m3,R 1=0.130,wR 2=0.259(I>2σ(I)),S=1.048。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由阳离子[M g(H-Su lf)(H2O)5]+,阴离子[H-Su lf]-和5个结晶水组成。其中心金属M g(Ⅱ)离子采取六配位变形的八面体几何构型,周围被5个H2O和1个来自柳氮磺胺吡啶的单齿配位的羧基O所包围,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化合物通过复杂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康澍 陈振锋 梁宇宁 李冬青 梁宏 FUN Hoong-kun关键词:晶体结构 柳氮磺胺吡啶 [Ca(H-Sulf)(H_2O)_6](H-Sulf)·3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2008年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 86(11)nm,b=1.502 24(15)nm,c=1.539 53(15)nm,α=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 Mg/m3,R1=0.142,wR2=0.297(I>2σ(I)),S=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康澍 陈振锋 梁宇宁 李冬青 刘延成 梁宏 FUN Hoong-kun关键词:晶体结构 柳氮磺胺吡啶 [Co(C_7H_7N_4S)_2](ClO_4)的制备、表征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2006年 使用溶剂热法,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与Co(C lO4)2.6H2O反应制备了Co(Ⅲ)配合物[Co(C7H7N4S)2](C lO4),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SRB法试验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体外口腔黏膜癌细胞(KB)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浓度为0.16 m g/L时,配合物对细胞杀伤力大于配体,金属与配体作用可能具有加合作用。 黄凌 陈振锋 梁宇宁 徐庆 梁宏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Cu(Phen)_3](ClO_4)_2·(Nba)·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3 2005年 Cu(C lO4)2.6H2O与邻菲罗啉(Phen)和3-硝基苯甲酸(N ba)在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标题化合物[Cu(Phen)3](C lO4)2.(N ba).H2O(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1分子式为:C43H31C l2CuN7O13,Mr=988.2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37 78(5)nm,b=1.224 92(7)nm,c=1.832 80(10)nm,α=96.063(1),°β=91.311(1),°γ=111.469(1),°V=1.944 0(2)nm3,Z=1,Dc=1.583 M g/m3,μ=0.775 mm-1,F(000)=945,R1=0.071 0,wR2=0.204 2(I>2σ(I)),S=1.056.化合物1由配离子[Cu(Phen)3]2+,2个C lO4-抗阴离子,1个共结晶的3-硝基苯甲酸分子和1个水分子组成.中心铜(Ⅱ)离子采用六配位的八面体几何构型,3个邻菲罗啉分别通过2个N原子与Cu(Ⅱ)螯合形成3个稳定的五圆环.化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的超分子结构. 余刚 章明 陈振锋 刘春泉关键词:邻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