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20313024-3)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桂琴王姝月邓志华罗旭光米洋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聚糖
  • 1篇血压
  • 1篇室旁核
  • 1篇鼠模型
  • 1篇迁移
  • 1篇丘脑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自身免疫
  • 1篇自身免疫性
  • 1篇自身免疫性肝...
  • 1篇自噬
  • 1篇自噬作用
  • 1篇羟基乙酸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迁移
  • 1篇下丘
  • 1篇下丘脑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太原钢铁集团...

作者

  • 3篇王姝月
  • 3篇王桂琴
  • 2篇米洋
  • 2篇罗旭光
  • 2篇邓志华
  • 1篇范舒萍
  • 1篇康玉明
  • 1篇王桂琴
  • 1篇王艳红
  • 1篇藏好晶
  • 1篇季天骄
  • 1篇任晓杰
  • 1篇薛君
  • 1篇赵永华
  • 1篇侯星生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髓样抑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S-100建立C57BL/6小鼠AIH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从模型组和对照组C57BL/6小鼠的肝脏和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数量变化。结果 CD11b+MDSCs在模型组小鼠的肝脏和骨髓中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骨髓中增高的比例显著大于肝脏,CD14+的细胞数量在模型组小鼠低于对照组的数量(P<0.05)。结论 AIH发生发展中MDSCs参与了局部的免疫调节作用。
范舒萍王艳红赵永华米洋侯星生王姝月邓志华罗旭光王桂琴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CD11BCD14
甲胎蛋白单抗修饰的载核心蛋白聚糖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靶向纳米粒在H22荷瘤小鼠体内诱导的自噬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单抗修饰的载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靶向纳米粒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将AFP单抗修饰的纳米粒AFPmAb-PLGA-rhDCN注入肿瘤中央及基底部,并以非特异Ig G-PLGArhDCN纳米粒、PLGA-空质粒及PBS缓冲液作为对照组。测量肿瘤体积及瘤重,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3个对照组相比,AFPmAb-PLGA-rhDCN纳米粒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和瘤重均明显减小(P<0.05),肿瘤组织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AFP单抗修饰的载DCN基因纳米粒可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自噬作用有关。
曲延娥任晓杰王姝月季天骄罗旭光邓志华王桂琴
关键词:核心蛋白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自噬BECLIN1
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对HepG2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单抗修饰的荷载人重组核心蛋白聚糖质粒的聚乳酸-羟基乙酸[alpha-fetoprotein monoclonal antibody-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recombinant human decorin,AFPm Ab-PLGA-rhDCN]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未处理组、用含空质粒的PLGA纳米粒处理的空白组及低、中、高浓度AFPmAb-PLGA-rhDCN纳米粒处理的实验组,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纳米粒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RT-PCR法检测RhoC基因mRNA转录水平,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ho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低、中、高浓度实验组细胞划痕宽度值及穿透膜的细胞数与未处理组及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中、高浓度实验组细胞RhoC基因mRNA灰度值及蛋白浓度均低于未处理组及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FPm Ab-PLGA-rhDCN纳米粒对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与下调RhoC分子的表达有关。
薛君杨乔利王姝月米洋曲延娥王桂琴
关键词:纳米粒HEPG2细胞迁移
阻断中枢NF-κB合成对高血压大鼠下丘脑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拮抗剂阻断中枢NF-κB合成对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枢NF-κB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被随机分为4组:高血压干预组(AngⅡ+PDTC)、高血压对照组(AngⅡ+a CSF)、假手术干预组(NS+PDTC),假手术对照组(NS+a CSF),每组6只。记录3 d基础血压后,高血压组麻醉状态下肩胛区皮下给予AngⅡ200 ng/(kg·min),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NS)。干预组通过下丘脑室旁核插管给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对照组给予人工脑脊液(a CSF)。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荧光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对照组单位镜下的下丘脑室旁核激活的IL-1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平均动脉压(MA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绝对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干预组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单位镜下IL-1β阳性细胞数减少,MAP、LVEDP降低,±dp/dtm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IL-1β表达水平升高,中枢NF-κB通过上调下丘脑IL-1β水平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藏好晶康玉明王桂琴
关键词:高血压下丘脑室旁核核转录因子ΚB白介素1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