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作品数:362 被引量:2,121H指数:20
相关作者:房营光陈庆军蔡健陈俊生谷任国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3篇建筑科学
  • 3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8篇理学
  • 17篇水利工程
  • 15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艺术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混凝土
  • 45篇建筑
  • 22篇隧道
  • 20篇抗震
  • 19篇抗震性
  • 19篇抗震性能
  • 18篇地铁
  • 18篇钢筋
  • 17篇有限元
  • 15篇钢筋混凝
  • 15篇钢筋混凝土
  • 14篇地震
  • 14篇数值模拟
  • 14篇城市
  • 12篇地基
  • 12篇软土
  • 11篇轴压
  • 11篇景观
  • 9篇时程
  • 9篇时程分析

机构

  • 365篇华南理工大学
  • 18篇广州大学
  • 6篇汕头大学
  • 6篇广州市市政工...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州市城市规...
  • 4篇广东省电力设...
  • 3篇广东省建筑设...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惠州学院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广州城建职业...
  • 3篇中交四航工程...
  • 2篇广东省水利电...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利物浦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34篇房营光
  • 34篇陈庆军
  • 33篇蔡健
  • 24篇陈俊生
  • 22篇韩小雷
  • 22篇谷任国
  • 21篇莫海鸿
  • 21篇黄国如
  • 19篇杨春
  • 19篇刘玉亭
  • 13篇刘庭金
  • 13篇吴轶
  • 12篇季静
  • 12篇左志亮
  • 11篇汤序霖
  • 10篇谢壮宁
  • 10篇方小山
  • 10篇吴硕贤
  • 10篇马海涛
  • 9篇赵越喆

传媒

  • 23篇南方建筑
  • 2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5篇建筑结构学报
  • 14篇工程力学
  • 12篇建筑结构
  • 12篇华中建筑
  • 10篇岩石力学与工...
  • 7篇岩土工程学报
  • 7篇科学技术与工...
  • 6篇规划师
  • 6篇土木工程学报
  • 6篇水电能源科学
  • 6篇新建筑
  • 6篇岩土力学
  • 6篇地下空间与工...
  • 5篇振动与冲击
  • 5篇现代城市研究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水资源与水工...
  • 5篇动感(生态城...

年份

  • 6篇2023
  • 11篇2022
  • 10篇2021
  • 14篇2020
  • 28篇2019
  • 32篇2018
  • 33篇2017
  • 30篇2016
  • 31篇2015
  • 41篇2014
  • 37篇2013
  • 42篇2012
  • 24篇2011
  • 26篇2010
  • 15篇2009
3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解析
2023年
【目的】月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也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以光景为研究视角,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和营造手法逐层分析,可探寻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价值。【方法】基于光景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园记、绘画、诗作等资料,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构景模式进行解析。【结果】总结了“空山对月”“水中月”“高台望月”“横斜带月”和“掬水月在手”5类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从月色光景的人、光、环境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出“移世界的视觉效果”“月相变化的时空体验”“仰观俯察的空间层次”,以及“多维度的感官渲染”4种构景特征,并从中归纳月色光景主要的营造方式。【结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营造不限于对亮度、照度和舒适度等的物理层面上的追求,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语境以及场域中人的思想感知。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李雅婷邱坚珍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传统园林构景文化语境
海口市近年短历时暴雨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城市内涝与短历时暴雨有重要关系,为揭示城市暴雨内涝成因,选取海口站1951年—2012年逐时降雨资料,通过趋势线、小波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集中度等方法对海口市年最大1h降雨序列和暴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年最大1 h、3 h、6 h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时段越长增加越明显,最大1 h降雨量存在17 a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周期,1 h降雨量≥20 mm、30 mm、40 mm的暴雨次数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明显。短历时暴雨次数呈现双高峰,6月和9月为高发时期,一天中短历时暴雨多发生在下午时段。
黄国如冼卓雁陈文杰
关键词:集中度
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辨识的识别概率直方图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在环境激励下辨识结构模态时,系统阶次作为关键计算参数不易准确判定,通常采用基于假设系统阶次的稳定图方法来辅助进行,但其中稳定轴的判定较为主观,容易遗漏真实模态及引入虚假模态。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提出识别概率直方图(Identification-probability Histogram,IpHist)的新方法,对不同假设系统阶次下通过随机子空间识别得到的多组备选模态,根据频率容差和模态置信度容差准则进行一致性聚类,继而计算群组聚类结果的识别概率,并绘制相应的识别概率直方图,最后选取识别概率大的结果作为结构模态结果。通过IASC-ASCE结构健康监测工作组提供的4层框架Benchmark模型算例,阐述了所提IpHist方法在环境激励下辨识结构模态的有效性,显示了方法较强的抗噪能力。
陈太聪李盈盈苏成马海涛
关键词:随机子空间
全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遮帘桩合理桩间距确定被引量:8
2012年
遮帘桩桩间距的确定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桩间距过小,则浪费材料,经济上不合理,若桩间距过大,则土拱效应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其遮帘效应亦不明显。在确定遮帘桩桩间距时,假定土拱厚度与遮帘桩正面及侧面宽度均有关进而确定土拱厚度,利用土拱合理拱轴线和拱脚土体破坏面的特征,通过桩间土拱静力平衡及强度控制条件得到两种条件下的桩间距计算方程,据此得出遮帘桩的合理桩间距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全遮帘式板桩码头工程。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确定的合理桩间距大小,与所提出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黄伟潘泓王燕燕
关键词:土拱效应合理桩间距有限元数值分析
冻结降温导致地铁盾构隧道漏水的数值与理论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为研究地铁盾构隧道正上方基坑冻结开挖诱发隧道环缝渗漏水的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三环管片衬砌结构的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主要研究冻结降温作用对盾构隧道环缝、纵缝张开量的影响,并结合接缝处细部构造的特点对隧道环缝出现漏水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管片纵缝、环缝张开量和螺栓应力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2)在地层荷载与冻结温度共同作用下,盾构隧道环缝最大张开量为纵缝最大张开量的4.2倍;3)环缝张开使得接缝处管片与橡胶密封垫接触不紧密,进而导致橡胶垫与接缝槽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小于水压力,这是隧道漏水的主要原因。
杨小平林培钦丛竺刘庭金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
凯威特-联方单层网壳静力稳定分析
本文基于ANSYS及自编的前后处理程序,采用随机缺陷模态法,对K8型凯威特-联方单层网壳完成了9600余例弹塑性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总结了该类型网壳的四种失稳模式,分析了矢跨比、杆件截面、频数比以及初始几何缺陷等参数对...
蔡健刘齐齐贺盛姜正荣
关键词:初始几何缺陷失稳模式
文献传递
某超长工业建筑结构温度变形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某超长工业厂房进行温度变形分析,温度荷载选取时考虑气温变化引起结构构件产生的季节温差、骤变温差和日照温差,并计入混凝土收缩影响,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标准组合工况,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进行模拟分析,探求结构温度变形规律。同时利用结构II对比分析伸缩缝设置位置的不同对结构温度变形的影响。结合简化单榀框架模型,揭露多高层超长框架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楼层内力和变形分布规律,提出伸缩缝设置位置的合理性建议,节约结构建造成本,提高使用效能,供工程建设中参考。
谢小东陈庆军张奕群左志亮
关键词:温差伸缩缝温度变形
广府古建筑木结构箍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广府祠堂木结构节点多采用箍头榫形式,其受力性能与已有的直榫、燕尾榫等均存在差异,为研究箍头榫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了箍头榫节点的受力机理分析,推导了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基于理论计算公式,对影响箍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参数范围内,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随着柱直径、榫宽度、摩擦系数、榫头侧面和卯口间挤压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节点极限弯矩随着梁高增大而增大,而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受梁高的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可为广府地区古建筑木结构的受力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陈庆军何永鹏邱凯祥汤序霖蔡健蔡健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受力机理弯矩-转角关系
钢管混凝土平面相贯节点轴压承载力理论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两种新型节点构造形式,通过分析带不同厚度钢板的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提出了相贯节点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节点静载试验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斜交角度、椭圆拉板厚度、衬板厚度、环向加强板和法兰板厚度等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节点中椭圆拉板、衬板和环向加强板可提高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随着斜交角度、椭圆拉板厚度、衬板厚度的增加,节点承载力有所提高,而环向加强板或法兰板的厚度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大;计算公式能较准确地估计节点的承载力,可用于工程实践.
黄超韩小雷季静谢伟强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基于“节点-场所”的旧城地铁站点空间耦合模型与实证研究——以广州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以地铁为典型代表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以广州为例,将“节点-场所”理论结合旧城空间发展特征进行应用拓展,构建旧城地铁站点空间动态耦合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测度站点地区与旧城空间耦合;选取9个样本站点前后10年空间动态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将其划分为动态平衡、节点价值逐渐高于场所价值、场所价值逐渐高于节点价值、发展失衡4种类型,并结合模型各类指标特征对其发展动态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广州旧城范围内多数站点处于动态平衡的空间耦合关系,结合时间维度解析旧城站点空间耦合动态变化发现其发展规律与传统的“节点-场所”模型有所区别,轻微“低节点-高场所”发展态势更为理想。
王成芳周健莹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时间维度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