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08XSYK215)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韩申山杜忠潮张仁慧裴晓敏史兴民更多>>
相关机构:咸阳师范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生态足迹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人口研究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生态赤字
  • 1篇生态压力
  • 1篇生态压力指数
  • 1篇生态足迹动态...
  • 1篇省辖市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适度人口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生态安全
  • 1篇土地生态安全...
  • 1篇土地资源
  • 1篇主成分分析法

机构

  • 6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6篇韩申山
  • 1篇史兴民
  • 1篇杜忠潮
  • 1篇张仁慧
  • 1篇裴晓敏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新西部(中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1978—2005年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为4.23%,调整力度非常小;2)经济发展的冲击可以部分解释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解释水平为12%以下,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在18%以下;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其自身波动的影响。建议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耕地利用效率等方面采取长期性、综合性的政府干预措施。
韩申山
关键词:耕地资源经济发展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实证研究——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被引量:54
2009年
依据P—S—R模型,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和人文影响3方面出发,选取与土地资源利用密切相关的25个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等10个省辖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和榆林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汉中、安康和商洛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预警状态;铜川市和宝鸡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中警状态;西安、咸阳和渭南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重警状态。针对各省辖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杜忠潮韩申山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主成分分析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综述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相关内容作了简单评析,最后提出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选择上呈现出全面化、动态化和科学化的趋势;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呈现出多种方法组合应用的特点。
韩申山
关键词:县域经济竞争力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铜川市环境脆弱性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2001—2007年铜川市的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铜川市的环境的脆弱性的变动规律。结果显示:铜川市的环境脆弱性指数在2001—2007年之间,呈现出"大幅上升-大幅下降-小幅上升-小幅下降"的变化规律。在这7年中,只有2005、2007年的环境脆弱性指数小于1,处于轻微脆弱状态;其余5年的环境脆弱性指数均大于1,处于严重脆弱状态。其中环境脆弱性指数最大的年份2002(6.5624)是最小的年份2005年(0.3259)的20.13倍。建议铜川市政府应该加大污染治理本年投资总额、增加人均绿地面积、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和排放达标率、控制噪声等方面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韩申山史兴民裴晓敏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咸阳市1999—2006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基于生态足迹原理,对咸阳市1999—2006年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赤字、生态压力不断增加,表明该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万元GDP生态足迹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大于1999年的全国水平,说明咸阳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咸阳市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
韩申山张仁慧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
基于生态足迹的咸阳市适度人口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次计算了咸阳市1999—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咸阳市1999—2006年的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在1999—2001年之间,咸阳市实际人口从467.12万增加到477.32万;咸阳市生态适度人口从188.85万增加到了195.41万。在2002—2006年之间,咸阳市实际人口从481.66万增加到499.69万;咸阳市生态适度人口从177.44万下降到138.03万。总之,咸阳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咸阳市具有相对较大的人地矛盾,生态赤字较大,目前的人口规模是非常不合理的。最后提出咸阳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韩申山
关键词:生态足迹适度人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