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KZXA10024)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谢永康李菲胡小玲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哲学
  • 2篇主体性
  • 2篇黑格尔
  • 2篇阿多诺
  • 1篇第一哲学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志
  • 1篇哲学精神
  • 1篇哲学实践
  • 1篇人类学
  • 1篇认识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批判
  • 1篇叔本华
  • 1篇同一性
  • 1篇主体哲学
  • 1篇悖论
  • 1篇唯心
  • 1篇唯心主义
  • 1篇物自身

机构

  • 7篇南开大学
  • 1篇文学院

作者

  • 6篇谢永康
  • 1篇胡小玲
  • 1篇李菲

传媒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理论批判与改变世界——从康德到阿多诺的哲学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康德哲学开创了一个"批判的"传统。黑格尔将辩证法引入批判哲学之中,从而改变了康德的批判方式,将其理性的"外在批判"改造为"内在批判";而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将其内在批判彻底化并最终超出唯心主义的领域,直接指向当代社会现实,正式提出理论批判的实践功能。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试图同时坚持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性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意图,但又要避免二者的基本立场,因此只能是无休止的自我批判。所以,从德国古典哲学经马克思,再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始终纠缠于理论方法的严格性与实践的有效性的矛盾之中。基于这一矛盾,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哲学的实践转向以及其包含的内在问题。
谢永康
关键词:社会批判意识形态
从教育到伪教育——黑格尔和阿多诺对近代教育观念的批判被引量:2
2013年
阿多诺对启蒙时代以来的教育观念的反思与黑格尔遥相呼应,两人都将近代以来的教育成果诊断为"异化的精神",同时又将异化精神的克服诉诸一种真实的教育。教育本质上是近代主体的形成,包含着矛盾与分裂。黑格尔从思辨哲学的角度考察教育,认为近代教育危机源于知性的有限性,其克服只能借助于绝对精神自身的教育。阿多诺则从社会学角度考察教育,认为教育已然产生出伪教育,其克服只能诉诸彻底的批判,而这种批判源于某种教育,即"走向成熟的教育"。
谢永康
关键词:教育主体性
人类学作为第一哲学——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精神被引量:3
2012年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形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释模式,而这些解释模式又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特质的理解。按照最初的流行观念,马克思哲学的直接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
谢永康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哲学精神第一哲学人类学费尔巴哈唯心主义
综合的社会起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个方案被引量:4
2015年
认识理论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马克思本人只提出了一个简明纲领,并未系统展开。这为后人理解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造成困难,同时也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在20世纪哲学中,至少已存在两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方案,二者均可以视为对康德认识批判的回应和深化。一是哈贝马斯提出的劳动综合的解释方案,可以视为沿着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方向对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之可能性问题的回答;二是雷特尔提出的社会综合的解释方案,可以视为在新康德主义的先验方法指导下对知识的先天综合问题的回答。这两个解释方案均存在着困难,而要克服这些困难,就有必要首先建立一种具体的主体理论。
谢永康
关键词:认识论社会
意志与物自身——叔本华意志形而上学的“理性”动机被引量:1
2015年
与后康德的理性主义类似,叔本华的意志形而上学的一个基本动机乃是要克服康德的物自身问题,使其获得可知性。物自身作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必然设定,一方面为认识提供了材料,另一方面却标定了认识能力界限。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试图通过扩张人类的理性能力,将物自身改造为主体范围内的一个抽象规定,从而"消灭"物自身。而叔本华则坚持康德的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将康德的自由意志与物自身概念综合起来,成为一个非理性的形而上学意志。叔本华又参照柏拉图的理念论,试图建立一个沟通现象和物自身的机制,从而保证后者的可知性。然而叔本华的这种理论建构,尤其是其认识论上的努力与其哲学的最初前提和立场是相悖的,这直接导致他在意志可知性问题上又陷入新的困境。
谢永康胡小玲
关键词:物自身叔本华
批判理论与主体哲学
2012年
哈贝马斯认为主体哲学的问题可以通过从心灵主义向语言哲学的范式转型而避免,他相信主体性是与他人交往过程的结果,在解释主体性问题时,主体间性占有优先性。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主体哲学的复兴表明这一论断的可疑性。任何理论的认识合法性都必须预设一个主体和主体性。在亨利希等人看来,主体性仍然能够作为哲学的原则,只要我们能够避免在基础主义的意义上来理解它。亨利希试图从对主体性的分析开始,提出一种能够统一当代哲学个中本体论的一元论,以坚持和发展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成就。亨利希等人的主体哲学对哈贝马斯及其学派的批判理论提出了挑战。如果批判理论要为社会生活提供一个规范性标准,就不能再回避主体问题。
迪特.弗罗因德利布毛林林
关键词:主体性哈贝马斯
工具的悖论与工具的超越——试论黑格尔的认识论批判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以黑格尔的工具隐喻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对近代认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相对于知识本身而言,认识理论乃是对认识手段和认识过程的考察,因此是直接建立在认识工具的预设之上的。黑格尔指出了这个预设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即认识手段与认识对象的分离、认识过程与知识本身的分离,对传统的认识理论进行了彻底地分析和批判。黑格尔将康德哲学作为认识论悖论典型的发生场所,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康德的先验哲学与普通的工具论的差别,也忽略了康德在克服工具论的方向上所做出的努力。事实上,康德的先验逻辑这一特殊"工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工具论区别开来,其先验统觉所包含的统一性学说,为黑格尔通过绝对知识来最终克服认识论的内在悖论做了准备。
谢永康李菲
关键词:绝对知识先验逻辑同一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