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7GB23260405)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泽华高松宋树人农向群王广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种群
  • 1篇生活史
  • 1篇生境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种群空间
  • 1篇物防
  • 1篇西藏飞蝗
  • 1篇绿僵菌
  • 1篇蝗虫
  • 1篇疾病流行
  • 1篇飞蝗
  • 1篇分布型
  • 1篇分布型研究
  • 1篇草原
  • 1篇草原蝗虫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高松
  • 2篇张泽华
  • 1篇薛志平
  • 1篇王广君
  • 1篇农向群
  • 1篇涂雄兵
  • 1篇宋树人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西藏飞蝗发生规律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为阐明金沙江流域蝗区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发生规律,2007年夏季依据不同植物群落中西藏飞蝗年生活史和种群动态数据分析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西藏飞蝗在金沙江流域一年发生一代,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起进入产卵期。在样地1、样地2和样地3内西藏飞蝗以群居型个体为主,前期虫口密度高,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逐渐降低;在样地4内虫口密度低,以散居型个体为主。生境对西藏飞蝗生长发育和消长动态有一定的影响。
牙森.沙力高松学加热涂雄兵彭仕鼎薛志平张泽华
关键词:生境西藏飞蝗生活史种群动态
绿僵菌药后草原蝗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综合多个聚集度指标对绿僵菌药后田间蝗虫和僵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不同时间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减小,处理区残虫的分布型呈现聚集-随机交错变动,僵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采用Taylor幂法则和改进的Iwao模型分析表明,整个调查时段处理区残虫、僵虫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推测认为,药后蝗虫点片状死亡,部分地片相对密度较高,残虫分布型趋向聚集;自然消除作用使僵虫密度很低,低密度下取样产生大量空样本,僵虫的分布型产生聚集假象。
宋树人张泽华高松农向群王广君
关键词:草原蝗虫生物防治绿僵菌疾病流行种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