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9130401)

作品数:11 被引量:98H指数:7
相关作者:丛斌董辉付海滨钱海涛张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赤眼蜂
  • 3篇松毛虫
  • 3篇松毛虫赤眼蜂
  • 3篇沃尔巴克氏体
  • 3篇毛虫
  • 3篇WOLBAC...
  • 2篇玉米
  • 2篇玉米螟
  • 2篇生物防治
  • 2篇啮小蜂
  • 2篇物防
  • 2篇小蜂
  • 2篇麦蛾
  • 2篇麦蛾茧蜂
  • 2篇茧蜂
  • 2篇繁殖
  • 2篇白蛾
  • 2篇白蛾周氏啮小...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机构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市农业科...

作者

  • 12篇丛斌
  • 6篇付海滨
  • 5篇董辉
  • 3篇钱海涛
  • 3篇张海燕
  • 2篇戴秋慧
  • 2篇田秋
  • 2篇孙海燕
  • 2篇崔蕾
  • 1篇李晶津
  • 1篇刘亚臣
  • 1篇褚栋
  • 1篇李瑭
  • 1篇李旭辉
  • 1篇崔宝玉
  • 1篇韩冰
  • 1篇孙文鹏
  • 1篇王翠敏

传媒

  • 3篇昆虫知识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蛾茧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1
2008年
应用扫描电镜对麦蛾茧蜂BraconhebetorSay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的触角上存在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刺形感器,鳞状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和嗅孔。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是主要感器,数量较大,分布较广。雌雄蜂的触角感器差异不明显。
李晶津钱海涛董辉丛斌李瑭
关键词:麦蛾茧蜂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赤眼蜂SSR反应体系的建立被引量:6
2006年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材,研究了单头赤眼蜂DNA的提取方法以及SSR反应体系的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Mg2+的最适浓度为2.0mmol.L-1,dNTP的最适浓度为2.0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0.8μmol.L-1,Taq聚合酶的最适浓度为1.0U。利用此反应体系,对13个松毛虫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SSR反应,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不同品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
付海滨丛斌褚栋
关键词:赤眼蜂简单序列重复
短期高温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营孤雌产雌生殖方式,但高温可能影响这一特性。为了模拟该赤眼蜂在田间遇到短期高温后的受影响情况,研究了柞蚕卵繁殖的Wolbachia感染了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于蛹中期和蛹后期经历6h32,35,38℃高温单次冲击处理,对当代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寿命4个指标和处理子代羽化出蜂率、有效繁殖个体、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刺激会对孤雌产雌的松毛虫赤眼蜂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38℃高温不利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两指标明显降低;高温冲击对子代蜂各指标影响不明显。2代赤眼蜂均未有雄峰出现,表明短期高温冲击不能对Wolbachia调控其宿主生殖方式的作用产生影响。
崔宝玉钱海涛董辉丛斌李旭辉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沃尔巴克氏体生物防治
mtDNA COⅡ基因序列应用于赤眼蜂分子鉴定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赤眼蜂(Trichogrammaspp.)是全世界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赤眼蜂蜂种的正确鉴别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方法】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卷蛾赤眼蜂(T.cacoecia)5种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不同地理种群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mtDNACOⅡ)基因序列片段的测定,并调用GenBank中微小赤眼蜂T.minutum、T.plantneri的同源序列,对不同种赤眼蜂的mtDNACOⅡ序列进行了多重排比和聚类,探讨了mtDNACOⅡ用于赤眼蜂不同种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的可行性。【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赤眼蜂的遗传距离均小于0.66%,不同种赤眼蜂间的遗传距离在2%~7.6%之间。【结论】COⅡ基因序列在赤眼蜂种内非常保守,而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可以用作赤眼蜂种的分子鉴定。
付海滨丛斌杜贤章
关键词:赤眼蜂MTDNACO分子鉴定分子系统学
感染有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对寄主卵的选择性
在室内采用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感染有Wolbachia 和没有感染Wolbachia 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对三种寄主卵选择性。结果表明,两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柞蚕卵的选择性明显高于亚洲玉米螟卵,已经丧失了对亚洲玉米螟的选择和...
付海滨丛斌
关键词: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寄主选择性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我国重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作为繁殖寄主,通过解剖利用该寄主繁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不同发育期(0~72h)的卵巢,观察统计雌蜂个体大小、怀卵量、逐日产卵量,进行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羽化初期(0~4h),卵巢中的卵都已形成,但都处于未成熟状态;随着雌蜂发育期的变化,其卵不断成熟,雌蜂羽化24h后成熟卵量接近其卵巢容纳量,此时即可产卵。产卵高峰集中在前2d,第1d的产卵量占整个成虫期总产卵量的51.7%,第2d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34.1%;产卵可持续到第5d。怀卵量随着雌蜂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呈线性正相关。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白蛾周氏啮小蜂生殖潜能高低的一个良好指标。
孙海燕丛斌张海燕董辉崔蕾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怀卵量繁殖力
不同温度对麦蛾茧蜂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测定了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成蜂寿命、生殖力、发育历期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卵期在15℃最长,为(9.50±1.39)d;幼虫发育历期在20℃最长,为(6.60±1.41)d;蛹期在15℃最长,为(23.71±2.63)d。雌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50.15±6.9)d;30℃时最短,为(9.20±3.12)d雄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11.45±3.52)d;30℃时最短为(5.90±1.62)d。产卵量在25℃最大,为(208.50±40.12)粒;羽化数、羽化率在30℃最高,分别为(23.60±9.33)%和(35.87±13.87)%;温度变化对麦蛾茧蜂雌成蜂生物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
田秋丛斌张海燕董辉钱海涛
关键词:麦蛾茧蜂成虫寿命生殖力发育
利用亚洲玉米螟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实验室繁殖的亚洲玉米螟蛹作为繁殖寄主,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效果良好,寄生率达95%以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照为14h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9d,雌蜂寿命在9d以上,子代蜂的单蛹出蜂量和单雌产卵量较高。此结果表明利用实验室繁育的玉米螟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可行性,繁殖出的子代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繁殖的最佳接蜂比例为蜂蛹比1∶1。
孙海燕丛斌崔蕾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亚洲玉米螟繁殖
赤眼蜂内生菌沃尔巴克氏体及其对宿主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综述了沃尔巴克氏体在赤眼蜂中的分布、系统分化、水平传播,对赤眼蜂的生殖调控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付海滨丛斌戴秋慧
关键词:沃尔巴克氏体赤眼蜂
米蛾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和测序,发现了Wolbachia在米蛾Corcyracephalonica(Stainton)体内的感染。利用所测序列和其他已发表的序列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米蛾体内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Pip类群,与其寄生物茧蜂及赤眼蜂中的Wolbachia各株系遗传距离相差较远。据此推测米蛾体内感染的Wolbachia不是由寄生物(茧蜂、赤眼蜂)水平传播所致。
丛斌付海滨王翠敏戴秋慧
关键词:WOLBACHIA米蛾WSP基因赤眼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