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147)

作品数:9 被引量:361H指数:7
相关作者:方晓义蔺秀云兰菁赵俊峰张锦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艾滋病
  • 2篇心理健康
  • 2篇知觉
  • 2篇受艾滋病影响...
  • 2篇歧视知觉
  • 2篇艾滋病影响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心理健康水平
  • 1篇心理渴求
  • 1篇心理理论
  • 1篇依恋风格
  • 1篇有偿献血
  • 1篇智力
  • 1篇智力落后
  • 1篇智力落后儿童
  • 1篇少年
  • 1篇视觉
  • 1篇歧视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9篇方晓义
  • 4篇蔺秀云
  • 3篇兰菁
  • 3篇赵俊峰
  • 2篇张锦涛
  • 2篇邓林园
  • 1篇刘勤学
  • 1篇吴杨
  • 1篇罗喆慧
  • 1篇刘杨
  • 1篇苏文亮
  • 1篇侯娟
  • 1篇张耀方
  • 1篇梅海燕
  • 1篇胡宁
  • 1篇周楠
  • 1篇林丹华
  • 1篇蔡蓉
  • 1篇陈蕾

传媒

  • 3篇心理科学
  • 3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应用心理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问卷的编制被引量:19
2010年
在前期访谈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被试为选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DBQ由好处分问卷和代价分问卷组成,其中好处分问卷维度包括放松心情、获取知识、方便交流和获得成就感;代价分问卷维度包括空虚苦恼、荒废学业、人际受损、浪费金钱。IDB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的测量工具。
刘勤学苏文亮方晓义罗喆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被引量:194
2009年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从公立学校选取525名北京儿童、从流动儿童主要来源地的农村选取568名农村儿童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测查了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孤独感、抑郁)、应对方式和自尊。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在学校类型、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流动性高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不存在学校类型与性别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2)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校类型和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孩、来自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与之相对应的被试,除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上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外,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学校类型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3)不同类别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上最差;(4)除消极应对与自尊、积极应对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外,歧视、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自尊两两之间都相关非常显著;(5)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通过应对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自尊不仅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也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健康水平自尊
有偿献血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的质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有偿献血艾滋病感染者(Paid Blood Donors with HIV/AIDS,PBDWH)面临的歧视表现特点、造成的影响和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歧视。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5名PBDWH、8名包括干部、教师、医生和社区工作者等人员进行了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然后转录成文字并对转录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①有PBDWH遭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歧视,歧视主要表现在被周围人拒绝和被社会隔离上;②歧视严重影响了PBD-WH对感染艾滋病事实的告知、日常生活、甚至导致一些PBDWH选择自杀;③歧视形成的原因上,除了艾滋病具有传染性外,PBDWH的贫穷、艾滋病症状也是重要原因。结论:PBDWH受到了很大的歧视,增加对艾滋病的宣传可减少歧视。
蔺秀云方晓义林丹华赵俊峰李晓铭
关键词:歧视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歧视知觉在歧视经历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在经历了父母感染艾滋病、父母因为艾滋病丧亡后的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了1221名被试,测查了他们的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心理健康(抑郁、孤独、自尊)。经过数据分析发现:(1)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和儿童类别的差异,12岁及以下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13岁及以上的,双孤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抑郁、孤独和自尊存在显著的儿童类别差异,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差于非孤儿童;且孤独和自尊还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12岁以下的儿童差于13岁以上的;(2)不同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的儿童在抑郁、孤独和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均是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多的儿童抑郁和孤独严重、自尊低;(3)歧视经历对抑郁、孤独和自尊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歧视知觉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蔺秀云张锦涛方晓义赵俊峰兰菁李晓铭
关键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健康
夫妻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婚姻质量的关系被引量:25
2010年
本研究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的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选取155对夫妻,采用Brennan等(1998)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tander编制的婚姻归因量表(MA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报告其依恋风格、婚姻归因方式和感知到的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夫妻对婚姻质量的总体知觉较为一致,但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2)夫妻双方在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两个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归因上,妻子比丈夫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归因;(3)妻子的消极依恋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丈夫的消极依恋对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的依恋风格、归因方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的依恋风格不能显著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但其归因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的归因方式并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侯娟蔡蓉方晓义
关键词:夫妻依恋风格婚姻质量
自闭症儿童非言语错误信念任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动机、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国内外心理理论研究较多关注一般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而对自闭症儿童领域的心理理论的研究不够。本研究在原有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完全"非言语"改进,以意外内容任务为主要测试内容,将智力落后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到实验当中,进一步探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编后的非言语意外内容任务适用于自闭症和智力落后儿童;包括低言语能力个体在内的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显著低于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智力落后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在换位思考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相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在推测能力方面存在更大障碍。
周楠方晓义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理论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PTSD表现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本研究旨在考察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双孤、单孤和非孤儿童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事件和遭受来自周围歧视后的创伤后应要(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表现状况,以及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和歧视经历与PTSD表现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了1221名被试。数据分析发现:(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效度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美国常模,但在临床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美国常模;(2)不同性别、年龄段和类型的儿童在PTSD表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孩,年龄大的和双孤、单孤儿童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年龄小的和非孤儿童;(3)歧视经历和生活事件对PTSD表现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威胁认知评价在歧视经历、生活事件与PTSD之间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蔺秀云方晓义赵俊峰兰菁Li Xiaoming
关键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视觉线索诱发的香烟渴求感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本研究考察了90名男性青年志愿者(30名不吸烟者,60名香烟成瘾者被随机分成两组:被剥夺组和即时满足组,每组30名)在不同视觉线索刺激下诱发的心理渴求程度,以及喜欢和厌恶两种情绪的感受程度。视觉线索刺激为90张彩色图片,分为吸烟线索刺激图片(60张,包括与吸烟高度相关的图片和中度相关的图片,每类30张,和控制线索图片(30张,亦称与吸烟低度相关的图片),用计算机随机呈现给被试,每张图片呈现4秒钟,每呈现完一张图片,就让被试对该图片所诱发的香烟渴求程度,以及喜欢和厌恶感受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视觉线索能诱发香烟成瘾者对吸烟的渴求,并且诱发的渴求程度和剥夺状态有关,表现为被剥夺的香烟成瘾者的渴求程度高于即时满足的香烟成瘾者;(2)视觉线索与吸烟行为的相关程度越高,所诱发香烟成瘾者的心理渴求程度越强;(3)对香烟成瘾者来说,刺激图片对香烟渴求的诱发程度越高,引发的喜欢情绪越强,厌恶情绪越弱。
邓林园方晓义吴杨张耀方刘一军
关键词:心理渴求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被引量:71
2009年
选取北京市三所中学620名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的方式,先后两次(间隔为九个月)让被试报告其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以探讨青少年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均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任务完成、沟通和卷入方面存在变化,均为后测功能不如前测功能;而危害健康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2)家庭功能的每个方面均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即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也相应越少。(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更大程度上是家庭功能影响着少年的问题行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中的卷入维度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胡宁邓林园张锦涛方晓义陈蕾梅海燕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