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40)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伟苏明强石武英谭春玲刘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清末
  • 2篇自治
  • 2篇官治
  • 1篇地方自治
  • 1篇宣统
  • 1篇巡警
  • 1篇劝学所
  • 1篇外官
  • 1篇晚清
  • 1篇基层社会
  • 1篇公费
  • 1篇官制
  • 1篇办公经费

机构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刘伟
  • 1篇刘魁
  • 1篇石武英
  • 1篇苏明强
  • 1篇谭春玲

传媒

  • 3篇安徽史学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官治与自治之间:清末州县劝学所述评被引量:2
2012年
在清末的兴学热潮中,州县出现了一个新机构——劝学所。劝学所总董和劝学员由本地人担任,办学经费主要是自筹,职权上包揽地方一切办学事务,具有很强的自治特点。但是,由于当时地方自治并未成立,劝学所更多的是秉承提学使指令,并在地方官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所以只是一个半官治半自治的机构。随着劝学所的出现,州县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劝学绅董群体,他们的权力直接来源于官府的札委,职责范围涉及官办学务和自治学务两个方面。虽然他们并没有被纳入正式官员的行列,但却具有正式权力,成为半官半绅、亦官亦绅的双面人物。劝学所的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清末地方机构改革中新旧交替的内在矛盾和基本特征。
刘伟
关键词:清末劝学所官治自治
宣统年外官制改革方案的讨论
2013年
1906年中央官制方案奏定后,新设和改组的各部很快完成了新官制的建设,并从人事、行政和监督方面,建立起对各省司道的上下垂直统驭关系,督抚权力有被架空的危险①。宣统年间,出使大臣李家驹和宪政编查馆提出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四级说;而各省督抚则彼此电商,提出"内外统筹"的三级官制办法。但他们出自各自不同立场的利益较量,终使方案的制定异常艰难,不得不"因陋就简"地草草了事。
刘伟苏明强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2
2012年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在研究领域扩大的同时,在取向与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史不仅成为研究的内容,也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制度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在总结近十年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三个层次拓展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建议,并就近代政治制度史的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伟谭春玲
清末州县巡警的创办与基层社会被引量:5
2012年
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举办,警察制度逐步向州县发展。清末州县巡警除承担逮捕、押解盗贼凶犯等司法职能外,还承担城乡户口调查与管理、卫生、消防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职能,成为基层社会中的一种新的权力关系。然而由于这种权力行使的不规范,也由于州县巡警采取了"就地筹款"的方式解决经费来源,导致警民冲突不断。与此同时,随着州县巡警的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发生转变,国家权力借助警察制度深入基层,并促使乡绅进一步分化。
刘伟石武英
关键词:清末基层社会
清末两级地方自治中的官治与自治模式被引量:5
2015年
清末地方自治包括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地方自治两个层级,并建构了两个层级不同的官治与自治模式,即在城镇乡一级实行"以自治辅助官治",而府厅州县则实行"自治与官治合并"之制度。两种模式都借鉴了日本自治制度,但都有所不同。就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运行来看,由于地方自治章程赋予官府监督自治之权,也由于自治团体为谋求地方利益,常常也会与官府对立,所以,官治与自治常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刘伟苏明强
关键词:清末地方自治官治
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被引量:2
2013年
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和使用无确定限度的特点。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绪末年,在州县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背景下,州县公费改革再起;而随着清理财政的推行,宣统年间又循着"化私为公"的路径,开始了大规模的州县公费改革。但由于这一改革直接关乎各省财政利益,所以各地办法不一,实施力度有别,改革在实践中并没有实现"公私分离"、"财政统一"的既定目标。
刘伟刘魁
关键词:晚清办公经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