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804A03)

作品数:16 被引量:759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秀梅计融炊慧霞廖兴广张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卫生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食品
  • 5篇食源
  • 5篇食源性
  • 4篇沙门菌
  • 3篇食品污染
  • 3篇食源性致病菌
  • 3篇污染
  • 3篇杆菌
  • 3篇肠杆菌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源性疾病
  • 2篇致病
  • 2篇沙门氏菌
  • 2篇食品安全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菌属
  • 2篇基因
  • 2篇鸡蛋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机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福建省卫生厅

作者

  • 3篇胡巅
  • 3篇张秀丽
  • 3篇张丁
  • 3篇计融
  • 3篇廖兴广
  • 3篇刘秀梅
  • 3篇炊慧霞
  • 2篇张广伟
  • 1篇杨宝兰
  • 1篇陈艳
  • 1篇王晓英
  • 1篇高葆真
  • 1篇李志刚
  • 1篇马群飞
  • 1篇张蒙
  • 1篇王明
  • 1篇钟凯
  • 1篇董忠
  • 1篇骆海鹏
  • 1篇李业鹏

传媒

  • 9篇中国食品卫生...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卫生研究
  • 1篇国外医学(卫...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年河南省食源性致病菌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食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肉(鸡肉、羊肉、牛肉、猪肉)、散装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淡水产品四类样品共540件,共检出致病菌170株,总检出率19.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80株,检出率最高为41.4%;其次为沙门菌检出57株,检出率9.7%;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9株,检出率2.7%;大肠杆菌O157:H7检出13株,检出率1.9%;空肠弯曲菌检出1株,检出率0.6%。4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为淡水产品(42.9%),其次为生肉(18.6%)。生食蔬菜和散装熟肉制品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所检沙门菌对10种抗生素均耐药,耐药率在3.6%~60.7%,对9种抗生素同时耐药的有16株,占28.1%;所检副溶血性弧菌小鼠毒力阳性的有54株,占92.9%,对链霉素耐药率达88.8%,有3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河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淡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所检出的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部分表现出多重耐药,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管理,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扩散;所检副溶血性弧菌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力。
张秀丽廖兴广张丁胡巅高葆真炊慧霞张广伟王万海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毒力
濮阳市部分食品中3种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05年
为掌握河南省部分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情况 ,对濮阳市部分食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O15 7∶H7大肠埃希菌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共采样 4类 2 6 1份 ,检出 3种致病菌 2 7株 ,沙门菌 11株 (4 2 %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9株 (3 4 % ) ,O15 7∶H7大肠埃希菌 7株 (2 7% )。生肉类污染最严重 ,检出率 17 3% ;其次为生食蔬菜 ,检出率 14 5 % ;散装熟肉和生牛奶检出率较低 ,分别为 4 3%和 3 6 %。 11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为 :肠炎沙门菌 6株 ,阿贡纳沙门菌 3株 ,德比沙门菌 2株。 7株O15 7∶H7均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监测结果提示食品卫生工作者要提高对单增李斯特菌和O15 7∶H77的认识 ,加强基层防疫站的监测能力 ,及时发现 3种致病菌的血清型变迁和污染食品的种类变化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王想霞张青风杜俊甫李林奇张蒙俞社花
关键词:食品沙门菌属大肠杆菌O157食品污染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因子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3年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人散发腹泻的一类重要病原菌。本文通过对其毒力岛编码的主要致病基因包括Ⅲ型分泌系统 (esc或sep)、分泌型蛋白质 (esp)及其分子伴侣、外膜蛋白紧密素 (eae)和紧密素易位受体 (tir)等基因 ,以及粘附与脱落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其介导腹泻机制的综述 ,以期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作一探讨。
史云计融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基因组织病理学信号转导机制
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复合PCR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根据大肠杆菌O15 7:H7特异性基因fliC ,rfbE ,SLTI与SLTII设计四对引物 ,建立了复合PCR方法 ,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为 5 6 0bp ,6 78bp ,2 10bp与 4 84bp。该方法可以一步检测出O15 7与H7特异性抗原基因 ,并可同时检测该菌产生SLT毒素的类型 ,与 71株试验菌株的基因型完全配合 ,是一种特异、高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牛奶样品中大肠杆菌O15 7:H7的检测 ,经过增菌步骤检测限可达 0 1cfu
赵志晶刘秀梅
关键词:E.COLI0157:H7复合PCR食品样品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被引量:359
2004年
目的 了解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覆盖地区人群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发生状况。方法 对 13个监测地区 1992~ 2 0 0 1年食源性疾病爆发上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年间共上报 5 770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涉及的患者人数达 16 2 995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最多 ,分别占总体的38 5 %和 5 0 9%。副溶血性弧菌 (31 1% )是主要的病因物质。化学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分别占总体的 37 5 %和 2 8 6 %。结论 应不断加强完善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建设。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计融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涂布平板计数法与MPN法定量检测禽肉和蛋中沙门菌的比较被引量:12
2005年
为选择良好的禽肉和鸡蛋中沙门菌定量检测方法 ,通过染菌实验 ,分析比较了涂布平板计数法和MPN法 ,结果表明平板计数法优于MPN法。应用平板计数法检测了 16份鸡蛋和 2 6份禽肉试样。沙门菌检出限分别为 1CFU ml和 10 0CFU g。 16份蛋类试样中均未检出沙门菌。 2 6份鸡肉试样中 ,2 0份为沙门菌阳性 ,阳性率为 77%。其中 9份试样沙门菌数低于检出限 10 0CFU g ,其余试样菌数范围为 1 5× 10 2 ~ 2 5× 10 5CFU g。对 3份 - 2 0℃保存 5d的阳性禽肉试样应用MPN法进行了冷冻前后沙门菌含量的比较分析 ,储存后的菌数比冷冻前略有增加。实验结果表明 ,在食物试样中杂菌污染严重或沙门菌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平板法不能准确进行沙门菌计数 ,仍需进行MPN定量检测。
王晓英余东敏刘秀梅
关键词:沙门菌MPN计数法CFU涂布
中国带壳鸡蛋中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的初步研究——Ⅱ.危害特征的描述与危险性特征的描述被引量:17
2004年
为控制由沙门氏菌污染鸡蛋引起的食物中毒 ,对我国带壳鲜鸡蛋的沙门氏菌污染引起人群感染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带壳鲜蛋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模拟了从农场到餐桌 (即从生产到消费 )由于消费带壳鲜鸡蛋引起沙门氏菌病的危险性。模型计算每年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带壳鲜蛋而引起沙门氏菌病的人数平均为 5 3× 10 7人 (5 th~ 95 th百分位点值 :4 0× 10 5~ 2 2× 10 8)。与全国疾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预测的沙门氏菌病例数据吻合 ,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地预测危险性。通过改变该模型的重要参数 ,评估了几种降低危险性措施的效果 ,发现控制鲜蛋贮存的温度与时间是影响危险性结果的最重要因素。该评估方法的框架为我国今后进行其它类似的定量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赵志晶刘秀梅
关键词:鸡蛋沙门氏菌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4
2004年
为建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PCR检测方法 ,选取tl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该引物对 14株从国内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 (经传统方法验证 )和 30株非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CR扩增 ,并用此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 ,对人工污染的冷冻虾仁、沙丁鱼的检出限为 10CFU g ,且与传统方法结果吻合。该方法适宜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钟凯田静李业鹏刘秀梅计融
关键词:食品副溶血性弧菌PCR技术分子生物学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PCR快速检测方法被引量:10
2004年
为建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 )的快速、敏感、特异的PCR检测方法 ,选取hly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该引物对 6 3株从国内食品中分离的李斯特氏菌 (进行传统方法验证 )和 2 0株非李斯特氏菌进行PCR扩增 ,并用此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 ,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单增李斯特氏菌种特异性 ,人工污染的生肉、冷冻虾仁、卷心菜的检出限为 39cfu g ,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敏感并且特异的检测方法。
王环宇李业鹏杨军刘秀梅计融
关键词: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致病菌
食品中沙门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2
2006年
为建立食品中快速检测沙门菌的PCR方法。选取沙门菌属侵袭性抗原保守基因invA基因上的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选择最适Mg++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最适PCR反应体系,用2%琼脂糖,5μl反应产物(包括EB),100V,40min进行电泳,显像。用该引物对已经传统方法鉴定的22种77株沙门菌和24种24株非沙门菌进行特异性检测,并对人工污染的食品进行检测条件的研究。Mg++浓度和退火温度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好;经传统方法鉴定的22种77株沙门菌和24种24株非沙门菌验证了该检验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该检测方法可以在19h内检出含有沙门菌102CFUg的食品(火腿肠、鸡蛋、散装肉馅)。与传统方法比较,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样品同时进行检测,适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敏感、特异检测。
李业鹏钟凯杨宝兰李志刚刘秀梅计融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沙门氏菌属食品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