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57)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宁欣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浮寄流寓”与唐都城工程建筑业研究之一
- 2016年
-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唐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以都城为代表的大城市在膨胀过程中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大量的流散劳动力涌向生存机会更多的都城等大城市;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向京城的积聚,皇家、官府、私人的建筑需求也随之膨胀。双向需求促进了以都城长安、洛阳为代表的大都市方兴未艾的建筑业,促进了建筑业市场的培育和成长。本文将从唐朝长安、洛阳因其都城性质所带来的官私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出发,探讨在"变征役为雇召之目"趋势下,建筑业所需劳动力的来源及其构成的变化,以期进一步考察京城大量存在的"浮寄流寓"(以流动人口为主)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 宁欣
- 关键词:建筑业
- 《陈守礼墓志》考释被引量:1
- 2017年
- 大唐西市博物馆所藏《陈守礼墓志(七八六)》,内容丰富,涉及诸多人物与历史事件,经蓝贤明先生考述,收获颇多。但志文中尚有一些或蓝文中未曾涉论,或仍然有诸多疑点之处,如陈守礼的身世、出身、志文追述墓志经历前后矛盾之处、子嗣等问题。此外,蓝文中未涉论,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当下,墓志数量日新月异,随着墓志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学界所重,为了更好地整理、利用和研究墓志,对墓志中出现的问题不应该忽略和回避。
- 宁欣
- 关键词:墓志
- 再论唐朝的“给使小儿”
- 我在《唐代的"给使小儿"》一文指出:"活跃在长安城中的社会群体中,被用作某种身份称谓而构成的特殊群体‘小儿’一词在唐朝中后期经常出现。这类‘小儿’的出现是随着宦官权力趋重和内诸司系统的形成而扩充的,也随着宦官群体的整体陨...
- 宁欣
- 变革视野下的唐宋社会阶层及其变动被引量:3
- 2017年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的加剧,中国传统社会同样引发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浪潮,并促使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唐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浪潮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也引发了社会阶层的变化。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中古时期从坊市制走向街市制的历史进程引发的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科举制和铨选制带来的官僚体制和结构的变化;同时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市民的含义、唐代城市社会阶层的界定和划分等问题。力求通过对隋唐时期城市社会阶层变化的研究透视更广阔的社会变化。
- 宁欣
- 关键词:唐宋社会阶层市民城市社会
- 唐后期禁军与“市井之徒”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当代中国改革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转型成为近年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这也促使我们回头思考,在唐宋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城市形态与空间、城乡关系及其新变化、城市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倾斜、人口向大城市尤其是都城集中的趋势、主体社会的分流与新兴权贵和利益集团的崛起、膨胀中的城市社会边缘群体及弱势群体的官方应对、宏大叙事与微观"日常"诸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唐宋时期城市社会直面而非常值得研究及具有借鉴意义的重大问题。本专题包括三篇论文:一篇是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大城市的集中,以及"市井之徒"与"浮寄流寓"人口对唐后期中央禁军构成的影响;一篇从"窦乂种榆"发家的故事入手,探讨唐长安城经济产业链的相关问题,以求从新视角考察并揭示唐中后期长安城经济的内在联系;一篇是借鉴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学视域,对社会生活史研究尝试向"日常生活"研究转型的深入思考。三篇论文论题虽然不同,但都希望在传统与突破的博弈中,对如何认识中古城市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以开拓城市研究更广阔的"空间"。
- 宁欣
- 关键词:唐代城市神策军
- 唐都社会的边缘性群体——对“街肆恶少”的重新审视被引量:1
- 2017年
- 唐宋都市社会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从地域空间到社会空间逐渐形成了日益加大的缝隙,都市社会各阶层的升沉起伏及频繁的流动(包括地域空间的流动和社会空间的流动),形成了一批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成为城市继续发展的瓶颈,还是成为城市转型的催化剂,民间社会和政府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城市边缘化群体,属于城市社会的中下阶层,是城市中流动性最强和不稳定性最大的混合群体,在京城社会,这类群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耀武扬威、寻衅滋事、斗鸡走狗、甚至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为害街市的"恶少""无赖"者,他们的来源、形成、演变、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更具典型意义。他们的构成及对城市社会的影响,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也发生很多变化。
- 宁欣
- 关键词:无赖
- 再论唐朝的“给使小儿”
- 2017年
- 我在《唐代的'给使小儿'》一文指出:'活跃在长安城中的社会群体中,被用作某种身份称谓而构成的特殊群体‘小儿’一词在唐朝中后期经常出现。这类‘小儿’的出现是随着宦官权力趋重和内诸司系统的形成而扩充的,也随着宦官群体的整体陨落而销声匿迹。‘小儿’普遍用于内诸司系统是在玄宗时期,随着宦官权力的衰落而消失。他们以'执役''给使'的身份却逐渐成为政治斗争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屡屡在政局变动的关键时刻成为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在长安政治和经济生。
- 宁欣
- 关键词:宦官政治权力小儿身份
- 石氏家族的中原之路——石解墓志释读被引量:3
- 2011年
- 代北胡姓在魏孝文帝改革时,进入中原的族姓基本都改成汉姓,除了众所周知的若干大姓,其实还有不少中低等氏族,乌石兰氏改为石氏即是其中之一。历时数百年后,随着南下、汉化、改姓、改籍贯等,进入唐朝的石氏家族,已经汉化,但仍然保留了代北胡姓的影子或尾巴,甚至与汉晋中原石氏纠缠不清。通过对"唐故衡王府长史致仕石解府君墓志铭并序"的释读,同时辅以撰写者石洪的相关材料,可以得知,石解与从弟石洪,虽然有可能是分属风马牛不相及的汉胡族系,但起家走的都是科举之途,发达和辉煌也与文化素养有直接关系,两门石氏辗转各地,在石解和石洪前后几辈逐渐形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居住和仕宦圈,反映了部分中等士族在唐后期向洛阳集中的趋势。其中,代北胡姓社会关系网的遗存仍然若隐若现。
- 宁欣
- 关键词:胡姓唐朝
- 唐宋城市社会公共空间形成的再探讨被引量:8
- 2011年
- "场"作为唐朝城市公共空间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现在常说的"市场",其实属于集合型名词,至少在唐朝,"市"与"场"还是两个概念,空间范围所指也是两个不同的区域。本文探讨的"场"所具有的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市"与"场"的结合、"逢场作戏"成语的出现正是城市从士人社会走向市民社会过程中社会公共空间不断拓展的反映。
- 宁欣
-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市民
- 赐官转让、吏员超编、役利以给公食餐费——石解墓志释读三题
- <正>《唐故衡王府长史致仕石府君墓志铭并序》,是"大唐西市"工程收集的多方墓志之一。承阎守诚教授惠示拓片,又承毛阳光教授惠示原拓及录文,后见到龚静《反映唐代义商与唐人财富观的三方墓志》一文,文中也附有录文。现将志文迻录如...
- 宁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