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1cb711002)

作品数:5 被引量:296H指数:5
相关作者:邓晋福刘翠苏尚国赵国春周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燕山期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减薄
  • 2篇造山带
  • 2篇造山过程
  • 2篇山带
  • 2篇减薄
  • 2篇成矿
  • 2篇成矿作用
  • 2篇J
  • 1篇地幔
  • 1篇地幔对流
  • 1篇新生代
  • 1篇岩浆
  • 1篇岩石圈拆沉
  • 1篇深部
  • 1篇深部过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盆地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篇邓晋福
  • 5篇刘翠
  • 5篇苏尚国
  • 3篇肖庆辉
  • 3篇周肃
  • 3篇赵海玲
  • 3篇赵国春
  • 2篇莫宣学
  • 2篇赵兴国
  • 2篇吴宗絮
  • 1篇张贵宾
  • 1篇赵志丹
  • 1篇喻学惠
  • 1篇耿科
  • 1篇罗照华
  • 1篇姜烨
  • 1篇于炳松

传媒

  • 3篇地学前缘
  • 2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华北盆地新生代裂陷机制与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McKenzie的纯剪切动力学模型对似环状的"大华北盆地"的形成机制与过程进行初步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大华北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了两次伸展减薄—热事件,而不是原来所认为的一次事件的两个阶段;(2)第二次伸展减薄—热事件(即新近纪—第四纪)的沉降幅度要小于第一次伸展减薄—热事件(即古近纪)的沉降幅度;(3)"大华北盆地"古近纪的第一次伸展减薄—热事件可能已经进入后裂谷相,并且是处于后裂谷相的初期;(4)现今盆地的演化可能处于第二次伸展减薄—热事件的同裂谷相的晚期。这一研究对认识华北地区新生代的盆地演化及动力学背景有重要的意义。
刘翠邓晋福张贵宾肖庆辉于炳松赵海玲姜烨
关键词:华北盆地新生代数值模拟
华北太行—燕山—辽西地区燕山期(J—K)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被引量:26
2007年
太行—燕山—辽西造山带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燕山期(J—K)Au-Mo-Pb-Zn-Ag-Cu-Fe金属成矿带,亦是燕山期煤田分布的重要地带。讨论了该区18个燕山期金属矿床及其相关的侵入体的同位素年龄,两者在时间上的总体一致性,以及重要煤田的形成与特征时代的沉积建造相伴生,均从年代学的约束方面提供了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构造事件的成因联系。在已有的燕山造山带岩浆构造事件序列的基础上,把成矿作用纳入其中,提出了该造山带燕山期岩浆—沉积—构造—成矿事件序列的初步框架。进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讨论了该造山带金属成矿作用与火成岩组合的成因联系;同时也讨论了成矿作用可能的源区以及成矿作用的阶段性与造山带之间的成生联系。提出了造山带与成矿作用的初步框架模型。前造山幕—初始造山幕(J1)和后造山幕(K21)比较宁静的构造环境和湿热环境为煤田形成提供良好的动力学环境。同造山幕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为金属矿床形成提供重要背景:早期造山幕(J2)伴随古老下地壳的熔融,生成以安山质为主的岩浆活动及伴生主要的Au和Pb、Zn矿床;峰期造山幕(J3),陆壳升温达峰值,导致上地壳岩石的大规模熔融作用,形成大规模花岗质岩浆的侵入,伴生大量Mo矿;晚期造山幕(K11),“过热的”上部地壳开始降温,壳幔深部的镁铁质岩浆更多地喷出和侵入,伴生Fe矿床的形成,同时,新形成的侏罗纪下地壳熔融,伴生Cu矿。
邓晋福苏尚国刘翠赵国春赵兴国周肃肖庆辉吴宗絮耿科
白垩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对流被引量:9
2005年
白垩纪事件是全球非常明显和重要的一次地质突发事件,包括洋壳的超巨量形成,地磁正超时达41 Ma之久(124~83 Ma),海水温度大幅度升高,黑色页岩沉积和石油形成的大量增长,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大气CO2水平的急剧升高,以及伴生的生物灭绝事件等.中-新生代的大火成岩省与冈瓦纳超大陆的裂解伴生,是超级地幔热柱产生的结果,而与欧亚超大陆的形成伴生分散火成岩省,是超级冷地幔下降流的结果,两者的联合构成全地幔对流的格局.全地幔对流模型为白垩纪地质演化、生物演化和环境演化的突变提供地球深部过程的约束.
邓晋福莫宣学MF.J.FLOWER苏尚国罗照华赵海玲赵志丹喻学惠刘翠
关键词:大火成岩省白垩纪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被引量:150
2003年
大陆动力学领域今后 10~ 15a的主要科学目标是 ,建立东亚大陆中新生代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为资源勘查、灾害减轻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预测与评价理论。未来 10~ 2 0a会诞生地幔分异作用与岩石圈成因的综合性理论 ,为建立这个理论 ,采用地质学、岩石学探针、地球化学、数字模拟等学科交叉 ,以岩浆构造事件序列和火成岩构造组合为主线 ,探索华北燕山期岩石圈巨量减薄的机制与过程 ,对流地幔物质和热注入陆壳诱发壳幔相互作用、大规模岩浆活动和岩浆热构造变形之间的反馈关系。以岩石圈巨量减薄的深部过程这个视角 ,为华北地区大地构造性质的巨大转换 ,即从稳定的克拉通突发地转变为造山带的“燕山运动”或“大陆活化”提供深部动力学的科学依据。
邓晋福苏尚国赵海玲莫宣学肖庆辉周肃刘翠赵国春
关键词:燕山期岩石圈减薄深部过程
华北太行-燕山-辽西地区燕山期(J-K)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
<正>太行一燕山—辽西造山带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燕山期(J—K)Au—Mo—Pb—Zn—Ag—Cu—Fe金属成矿带,亦是燕山期煤田分布的重要地带。本文讨论了该区18个燕山期金属矿床及其相关的侵入体的同位素年龄,两者在时间...
邓晋福苏尚国刘翠周肃肖庆辉吴宗絮冯艳芳
文献传递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机制与过程的讨论:是拆沉,还是热侵蚀和化学交代?被引量:129
2006年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作用,主要有两种模型:(1)岩石圈拆沉;(2)热侵蚀和/或化学交代。文中主要从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两个途径,通过(1)燕山带造山幕和结构要素组合以及造山过程的p-T-t轨迹;(2)收缩构造变形、火成岩构造组合和下地壳岩石捕虏体3个独立证据提出陆壳的构造加厚;(3)火成岩成因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和热模拟等,试图讨论华北地区克拉通有浮力的岩石圈如何转变为密度大的岩石圈,随之发生拆沉作用,而不是热侵蚀或化学交代机制使岩石圈地幔改造为EMI印记实现的减薄作用。大量对流的软流圈物质注入克拉通是诱发陆壳发生局部熔融所必需的条件。底侵玄武质岩浆的加热并弱化先前的冷和强的克拉通地壳,创造一个流变学条件,以使收缩构造变形和陆壳加厚成为可能。陆壳最下部和岩石圈地幔中形成的大量玄武质岩石,在构造加厚作用下,相转变为榴辉岩,致使原先有浮力的岩石圈转变为密度大的岩石圈,随之发生拆沉作用。
邓晋福苏尚国刘翠赵国春赵兴国周肃吴宗絮
关键词:燕山期岩石圈拆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