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8B02)

作品数:9 被引量:186H指数:7
相关作者:刘世梁董世魁杨珏婕张兆苓邓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道路网
  • 2篇道路网络
  • 2篇土地整理
  • 2篇路网
  • 2篇景观
  • 2篇红河流域
  • 1篇地貌
  • 1篇地数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地貌
  • 1篇新增耕地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健康
  • 1篇生态重建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效应
  • 1篇梯田
  • 1篇梯田建设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篇刘世梁
  • 4篇杨珏婕
  • 4篇董世魁
  • 3篇邓丽
  • 3篇张兆苓
  • 3篇赵清贺
  • 2篇王聪
  • 1篇李海龙
  • 1篇徐畅
  • 1篇韩文友
  • 1篇刘琦
  • 1篇张志明
  • 1篇胡振琪
  • 1篇邱扬
  • 1篇鲍金星
  • 1篇高明
  • 1篇李兵
  • 1篇李新举
  • 1篇李晋鹏
  • 1篇卢艳艳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的浅丘、深丘和中低山3种地貌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1∶2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结合第一次土地详查资料,研究了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地貌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有较大差异,整理前浅丘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高,深丘和中低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低;实施土地整理后,浅丘区的新增耕地率较小,为4.98%和5.02%,深丘和中低山区新增耕地率较大,分别为10.95%,5.47%和16.07%,10.15%.因此,地形地貌可以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和净耕地系数影响新增耕地潜力,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十分明显.
田蜜高明鲍金星徐畅贾丽娟韩文友
关键词: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地形地貌
土地整理中不同梯田空间配置的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WEPP坡面土壤流失模型,基于典型区的土地整理项目状况,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梯田空间配置的水土保持效应,通过对坡度、降雨量和梯田层次的设置,分析30种情景模式下,土壤流失量和产沙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物理过程的WEPP机理模型能够较好地定量模拟土壤在坡面上的流失情况。总体上看,梯田建设对于土壤流失量和产沙量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土壤流失量来说,梯田调控了土壤在坡面上流失的空间特征,降低了土壤坡面流失情况;对于产沙量来说,梯田建设有效拦截了产沙过程,随着坡度从5°到25°,拦截率从20%上升到84%;对于梯田数量来看,梯田数目越多,土壤流失量越低,但是产沙量变化不大。对比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坡度和降雨强度仍是决定性因子。
刘世梁王聪张希来杨珏婕邱扬王军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地整理梯田建设WEPP模型
道路对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的影响——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被引量:10
2011年
道路的大规模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影响着居民的分布格局和周围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过程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在不同等级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土地利用以及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本文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研究1994年和2004年道路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4年到2004年期间,凤庆县林地、水域减少,减少百分比分别是23%和0.14%,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增加百分比是17%、6.5%、0.03%;不同等级道路缓冲区内,所有等级道路周围林地减少,耕地增加,省干线周围林地、草地减少,斑块密度、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变化较大;低等级道路周围土壤侵蚀模数较大,省干线周围土壤侵蚀模数增加最大,对以后周围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土壤侵蚀产生深远影响。
刘世梁张兆苓赵清贺邓丽董世魁
关键词:土壤侵蚀
物元分析法在矿区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矿区生态系统的内涵,构建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针对传统评价方法中量化指标某些信息易于丢失的情况,提出引入物元模型进行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利用所建立的模型,以平阳寺镇矿区生态系统为例进行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用指数超标法确立了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评价物元、节域和经典域矩阵,通过计算关联函数确立了评定等级。结果表明,1999—2008年,平阳寺镇矿区各项指标发展趋势比较平稳,矿区生态系统基本处于一般疾病与很健康状态之间。结合实地调查研究,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李兵李新举李海龙卢艳艳
关键词:环境学生态系统健康矿区生态系统物元
道路网络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云南省红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道路网络扩展既影响周围的景观格局,也对生态过程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云南省红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进行格网划分,从空间上分析道路对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并通过基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计算,分析道路网络扩展影响下的景观生态风险规律。结果表明:红河流域道路周围景观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林地和草地的格局风险指数随着距离道路的增加而减少,受道路影响显著;一级路、三级路和四级路缓冲区内土壤侵蚀量随着距离道路的增加而减少,三四级路分布广泛,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道路密度和基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兆苓刘世梁赵清贺杨珏婕
关键词:景观红河流域
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0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73
2009年
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采矿等生产建设活动破坏了大量土地,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焦点。回顾了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0年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在分析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学科展的战略及任务:①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的机制;②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及监管;③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规划设计技术;④减轻矿山土地与环境损伤的理论与技术;⑤共性和差异性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⑥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程质量的检测技术与装备。
胡振琪
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重建
辽宁省营口生态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辽宁营口市为例,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3类共27个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了该市2007-2009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对2020年备指标值进行规划。结果裹明,营口市2007-2009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由0.153升至0.263,可持续发展能力由较差转为一般;而在2020年规划则达到0.80,可持续发展能力优良。本文建立的指标全面直观,评价方法简洁明了,反映了系统整合原理,揭示了生态城市建设长期性;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情况,对生态市建设中具有指导意义。
王聪刘世梁董世魁邓丽李晋鹏杨珏婕杨恒学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基于网络K函数的西双版纳人工林空间格局及动态被引量:7
2011年
区域植被格局的分布特征受诸多要素影响,但其空间格局和动态具有一定规律或自相关性,道路网络作为景观中显著的人工线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植被格局特征,特别是人工植被的分布特征。运用网络K函数,分析了道路网络和人工林空间格局分布的相互关系,并且用二元网络K函数研究了人工林扩展对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在1970—2000年间种群分布格局有非常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从1990到2000年,种群面积不断扩大,主要从北部地区扩展到西北和东南地区。1970—1990年人工林扩展主要集中在低海拔的道路网络附近,沿道路网络呈现明显的集聚分布,公路效应明显。但后期逐渐向距公路较远、海拔较高的地区扩展,到2000年在大尺度下人工林斑块呈显著随机分布。同时,人工林面积的增长对针叶林影响显著,对阔叶林有影响但是并不显著。二元网络K函数表明,在1970到1990年人工林与针叶林沿道路网络在小尺度为负关联,在局部地区存在着竞争,但在大尺度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为正关联。到2000年,在大尺度上人工林与针叶林的种群分布格局呈显著负相关,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展导致了针叶林面积的下降。
杨珏婕刘世梁赵清贺董世魁张志明
关键词:人工林道路网络
云南省红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50
2014年
以云南省红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建立基于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过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研究区域内景观生态风险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度和极重度格局风险区域、土壤侵蚀区域及综合景观生态风险区域主要沿红河主干道分布;综合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上呈现正的自相关性,高风险聚集区主要沿河流分布;不同景观类型中,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景观格局风险大于耕地、草地和林地,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风险最高,综合景观生态风险度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坡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景观格局、土壤侵蚀以及综合景观生态风险。
刘世梁刘琦张兆苓邓丽董世魁
关键词:景观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红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